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山里那点破事 > 第53章 轮印碾开新世面,书香熏暖旧砖棚

第53章 轮印碾开新世面,书香熏暖旧砖棚(1 / 2)

第53章:轮印碾开新世面,书香熏暖旧砖棚

老马那辆饱经风霜、引擎声如同患了痨病般“突突”作响的破旧解放140卡车,裹挟着一路风尘,提前一天出现在了乡里工地的黄土路上。

那熟悉而独特的引擎嘶吼,仿佛就是李池卫师傅和汪细卫归来的号角!

工地上瞬间像被投入了石子的水面,涟漪般扩散开一阵骚动。

正弯腰砌砖的、搅拌水泥的、传递材料、绑钢筋的工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停下了手里的活计,直起身子,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那辆油漆剥落、沾满泥点的破货车。

离得近的,更是笑嘻嘻地围拢过来,脚步带着急切,扬起阵阵尘土。

仿佛那破旧的车厢里,藏着能改变他们生活的稀世珍宝。

当然更多的是想要表达自己和李老板的欢迎和熟络。

“李叔!卫哥!马师傅,都回来啦!”

“哎哟,可算盼着了!这趟顺当不?”

七嘴八舌的问候带着乡音的亲热,瞬间包围了从驾驶室跳下来的李池卫和汪细卫。

李师傅黝黑的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但眼神亮得惊人,他挥挥手,算是回应了大家的热情。

马师傅更是人来疯,夸张地吆喝着让大家离远点,并哗啦一声放下卡车后挡板。

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泻在车厢里,几个钉得严严实实的木箱,还有几台用油布半裹着的、闪着冷硬金属光泽的崭新设备:

敦实的柴油发电机、带着长长软管的插入式振动棒、方方正正的平板振动器、顺路带回来的几桶柴油……

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散发着工业力量的气息,无声地宣告着这支建筑队伍即将鸟枪换炮!

围观的工人们发出“啧啧”的惊叹声,眼神里充满了兴奋和对力量的渴望。

汪细卫顾不上多寒暄,帮着几个壮劳力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宝贝疙瘩卸下车,一件件抬进租住的小院。

最后,他才像是想起什么,转身探进驾驶室,从副驾驶座位底下,极其珍重地拿出一个鼓鼓囊囊的、印着“省城新华书店”字样的白色塑料袋。

他穿过喧闹的人群,径直走到正在厨房门口择菜的潘高园面前,将袋子递了过去,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和温柔。

“给,你要的书。”

潘高园在围裙上擦了擦湿漉漉、带着蔬菜绿色的手,接过袋子,往里一瞅,几本崭新厚实的烹饪书安静地躺在里面,封面是油亮诱人的菜肴彩图。

她抬起头,对上丈夫的目光,脸颊微微泛红,嘴角抑制不住地向上弯起,眼睛亮晶晶的,像盛满了碎星。

无需多言,那份欣喜和默契在两人相视而笑的瞬间,便暖融融地流淌开来,在这尘土飞扬的工地上,辟开了一方温馨的小天地。

杨春燕完全受不了这波狗粮,“哎呀,细卫哥,园嫂子,要不要我回避一下,给你们十分钟时间?”

潘高园用手拍了杨春燕一下,还想拧她的脸颊,被杨春燕跑开了,两个人又互相看了一眼,汪细卫从兜里掏出两只电子表。

这是杨春燕要求汪细卫买的,汪细卫看着挺好用,就自己一只,潘高园一只,杨春燕一只,正好这时给了她们俩。

就是老贵了,一只电子表要二十六块,他磨了半天,一只二十块钱成交,三只表花了六十块,买完以后他也是很心疼。

李师傅和汪细卫的归来,像给工地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也引起了工人们的好奇心。

这年头,出一趟远门可不是件小事。

虽说已经不用开介绍信了,可路费、住宿、吃饭,哪样不要钱?

大家兜里都紧巴巴的,谁没事敢往外跑?

加上对陌生地方天然的畏惧,就像让一辈子没出过远洋的渔民突然驾船横渡太平洋,心里能不犯怵?

你从来没有出过国门,有一天要你去哈萨克斯坦工作,就问你心里虚不虚吧?!

李师傅作为老板,几个跟他多年的老伙计自然不怕,围着他问长问短,打听省城的稀罕事。

但更多的工人,尤其是年轻些的,则像众星捧月般簇拥着汪细卫,七嘴八舌地追问他一些自己有兴趣的问题。

“卫哥,省城楼有多高?是不是能戳破天?听说仰头看,帽子都会掉是不是真的?”

汪细卫咧着嘴:“高是高,但是没有那么夸张呢,再说我也不带帽子,我咋晓得呢?”

“市里人穿啥样?姑娘们裙子是不是都到大腿根儿了?”

……汪细卫想起了那个波浪女,她穿的是裙子嘛?自己完全没注意啊!

“听说城里晚上也亮得跟白天似的?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