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晨光再次铺的道路上,一心与哪位冒险者已经离开了白果村足够远的距离。
身后那片依偎在翡翠密林边缘的谷地,连同那棵标志性的白果树,都早已消失在起伏的丘陵背后。
如果说在白果村还能嗅到一丝来自密林的、残存的温润水汽,那么此刻,充斥于鼻腔的,便是毫无遮掩的、属于布里恩特内陆典型冬季的干冷。
风如同磨砺过的刀锋,刮过裸露在外的皮肤,带来清晰无比的刺痛感。视野所及,大片大片的草场已然彻底枯黄,伏倒在地,只在表面凝结着一层持久不化的白霜,在斜射的阳光下闪烁着亿万点细碎的、冰冷的光。
路旁的树木早已落尽了叶子,黝黑扭曲的枝桠直愣愣地指向灰蓝色的天空。
呵出的气息离开口腔的瞬间,便化作一团团浓郁的白雾,须臾间又被风吹散。
凯尔裹紧了他那件看起来还算厚实的羊毛斗篷,脖子缩了缩,嘀咕道:“这鬼天气,昨天还没觉得这么冷...”
一心没有立刻回话。他沉默地牵着马,感受着寒意如同无孔的针,透过外层pVS伪装斗篷的纳米纤维,试图钻进基地服的深处。
在一条背风的小溪边休息,补充饮水时,一心解下了背包。
他蹲下身,动作不疾不徐地打开主仓,手指在叠放整齐的各类物品中精准地探向最底层,摸索了片刻,最终取出了两件灰绿色的衣物,其中一套质地柔软。
那分别是3级的抓绒衣和5级的外套,源于一套被称之为“保护性战斗服”的服装系统,在地球的寒冷气候行动中,是作为基本保暖不可或缺的一环。
很快,被严寒带走的热量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屏障锁住,开始缓慢地回流,重新温暖他的躯干核心区。
凯尔好奇地瞥了一眼,只觉得那些衣物的颜色和质地有些奇怪,不像他见过的任何毛皮或织物,但一想到一心“来自星铁高原的行商”身份,便也自行理解了——或许是某种矮人工艺制造的、独特的保暖材料吧。
他并没有多问。
重新上路后,一心的状态明显松弛了些许。在这样的天气下,保暖是维持战斗力和判断力的基础,无论在任何世界,这都是不变的真理。
另一方面,有了凯尔这个向导,旅途变得顺畅了许多。
这个年轻的冒险者或许在对付“魔物”上经验尚浅,但对于自由市同盟西北部这一带的地理、道路和人情世故,却显得颇为熟稔。
“前面岔路口往右,”凯尔指着前方,“左边那条路看着平,但绕远,而且前段时间听说不太平,有伙流寇时隐时现。右边这条虽然要翻个小坡,但安全,傍晚就能到‘石语镇’,我们可以在那里过夜。”
一心从善如流。他欣赏这种基于本地情报做出的高效决策。
途中,他们也遇到了一些往来的旅人:
有押送着满载货物马车的商队,护卫警惕地打量着每一个靠近的人。
有拖家带口、面容疲惫的移民。
也有像他们一样的独行旅人或小型队伍。
凯尔似乎认识其中一些人,会熟络地打声招呼,交换几句关于路途和天气的简短信息,偶尔还能获得一些诸如“前面镇子的面包又涨价了”或者“某个佣兵团正在招募人手”之类零碎的消息。
每一次短暂的交流后,凯尔都会主动向一心转述或解释,像个尽职的本地信息官。
“看来你人脉很广。”有一次,在凯尔与一个半兽人驮队队长寒暄过后,一心略带赞许地说道。
凯尔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也算不上人脉啦,一心先生。干我们这行的,经常在路上跑,脸熟了而已。多知道点消息,总没坏处,有时候一个不起眼的消息,就能避免大麻烦,或者...抓住一个小机会。”
他顿了顿,补充道:这也是公会前辈教的。”
一心微微颔首:“嗯,人力情报在任何时代都很重要呢。”
他们在凯尔预言的傍晚时分,准时抵达了石语镇。
正如其名,这个小镇的建筑大多采用附近山丘开采的浅灰色岩石垒砌,显得粗犷而结实,很好地抵御着冬季的寒风。
镇子比白果村大了不少,也更显繁忙。
如此这般,缓慢行进了约四日,途径了两个类似石语镇这样、规模不大但功能齐全的小型城镇后,在第五天的下午,当两人牵着马,徒步登上一道漫长的、覆盖着枯草与冰凌的缓坡顶端时,凯尔带着一种混合了自豪与兴奋的语气,向前方一指:
“看!一心先生,那就是白鸽城!”
一心驻足,举目望去。
即使早已从凯尔的描述和EUd手机中存储的粗略地图上有所了解,亲眼目睹这座城市的第一眼,依然还是有些许惊讶。
它并非建立在险峻之地,而是坐落于一片开阔的、微微起伏的平原之上,三条明显的商路如同汇聚的河流,从不同的方向延伸至它的脚下。
一条宽阔的、在冬日阳光下呈现碧绿色的河流——“琉璃河”,如一条温润的玉带,自城旁蜿蜒而过,赋予了这座城市灵动之气。
整座城市的主体,正如凯尔所描述,是由一种乳白色的石灰岩建造而成。
此刻,在偏西的、已不那么刺眼的阳光照射下,整座城市仿佛一块被精心雕琢的巨大琥珀,由内而外地散发着一种温暖、柔和而持久的光辉,与周围枯黄萧瑟的冬季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城市的轮廓并非棱角分明的军事要塞,而是由无数陡峭的石板屋顶、高低错落的塔楼和坚固的联排屋宇共同勾勒出的、充满生命力的繁荣曲线。
城墙高大而完整,雉堞如齿,但墙面上并无太多战争留下的沧桑痕迹,反而更像是为了界定秩序与彰显威严。
城市中心区域,几座尤为高耸的尖顶建筑拔地而起,其中一座的顶端似乎镶嵌着巨大的徽记,即便在这个距离,也能隐约看到其反射的阳光。
那里想必就是城市的权力与信仰核心的所在。
空气中,风带来的不再是纯粹的泥土和枯草味,而是隐隐混杂了河水特有的湿润、燃烧木柴与煤炭的烟火气。
甚至,似乎隐约有了一种...属于大量人群聚集后产生的、复杂而充满活力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