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走,我们去晒谷场,看看村长和老支书怎么说。”
苏晴晴拍了拍手,率先走出了院门。
高山无声跟上。
清晨的渔光村,彻底没了往日的宁静。
村口那片平日里用来晒渔网和红薯干的宽阔晒谷场,此刻已经变了模样。
一排排绿色的军用帐篷整齐地扎在场边,像是从地里长出来的一样。
穿着军装的战士们来回穿梭,有的在架设天线,有的在挖着简易的防御工事,动作干练,没有一丝多余。
大部分村民都围在晒谷场周围,伸长了脖子往里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我的乖乖,这是把整个连队都搬来了吧?动真格的了?”
“你没听村长的大喇叭喊吗?说是什么军民联合演习,要搞一个月呢!”
“演习?演习跑咱们这鸟不拉屎的村子来?我看八成是出大事了!”
人群的最前面,村长李大栓正叉着腰,唾沫横飞地对着村民们“训话”。
他把胸膛挺得老高,仿佛这些士兵都是他请来的仪仗队。
“都看什么看!有什么好看的!”
李大栓的嗓门一如既往地洪亮。
“我告诉你们,这是部队的年度拉练计划!为什么选咱们渔光村?啊?这说明上级对咱们村的重视!”
他清了清嗓子,背着手,迈着官步走到一个正在调试电台的士兵旁边,装模作样地指点江山。
“小同志,这个天线要再高一点嘛,这样信号才好!我们渔民出海,最懂这个!”
那小战士抬头看了他一眼,露出一口白牙,用标准的普通话回道。
“报告村长,我们这是定向短波天线,需要根据地形和通讯目标精确计算架设角度,不是越高越好。”
说完,他低下头继续忙活,手上的活儿没停,显然没把他的话当回事。
李大栓也不尴尬,转身又对着村民喊。
“都听好了!从今天起,这叫军民一家亲!大家要积极配合部队的训练工作,谁家有多余的柴火、蔬菜,都可以送过来!这是咱们渔光村表现的好机会!”
苏晴晴看着李大栓那副狐假虎威的滑稽模样,有点想笑。
这家伙,真是把爱面子这三个字刻在了骨子里。
她一出现,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道。
村民们的眼神复杂,有敬畏,有好奇,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疏远。
昨天苏家新船出海遇匪的事,已经在村里传得沸沸扬扬。
版本五花八门,有说苏晴晴力大无穷,徒手撕了海匪的;有说她其实是天上下凡的仙女,一挥手就招来了天兵天将。
“晴丫头来了!”
老支书苏长友看见她,立刻招了招手。
他的脸色很不好看,眼袋耷拉着,显然一夜没睡好。
“支书伯,情况怎么样?”
苏晴晴走到他身边。
“还能怎么样。”
苏长友把烟锅子往鞋底磕了磕,压低了声音。
“禁令已经通过村里的广播说下去了。一个月内,鬼门礁海域,谁也不准去。大部分人都还算听话,但总有那么几个要钱不要命的。”
他话音刚落,一个尖利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支书!我不同意!”
一个叫苏二赖的村民从人群里挤了出来,他家是村里除了苏大海家外,船最大的一户。
“凭什么不让去?鬼门礁的黄鱼汛就这几天,错过了就得等明年!不去那里,我们拿什么去交公家的渔获任务?完不成任务,年底的分红咋办?一家老小都指着这个呢!”
苏二赖的视线落在苏晴晴身上,话里带刺。
“再说了,昨天就你家船去了,满载而归。今天你家船大马力足,不怕海匪,我们可不行。现在一句话不让大家去了,是不是就想让你家把这片海域的鱼都捞干净,回头你好心‘接济’我们,让我们全村都欠你苏家的人情啊?”
这话一出,周围顿时响起一片附和声。
“是啊,二赖说得有道理。”
“咱们都听话不去,万一她家自己偷偷去了呢?”
“晴丫头,这事你得给大家一个说法!”
苏大海和刘翠娥也跟在后面,听到这话,苏大海气得脸都涨红了,攥着拳头就要上前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