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掌心的刺 > 第463章 交流会里的牵挂与祖孙时光

第463章 交流会里的牵挂与祖孙时光(2 / 2)

江念初也笑了:“是啊,他从小就喜欢跟孩子们玩。对了妈,我们机构最近在策划一个‘城乡手拉手’的活动,打算组织城里的孩子和山区的孩子结对子,互相写信交流,还计划带城里的孩子去山区体验生活,您觉得怎么样?”

“这主意太好了!”林晚星眼睛亮了,“我下周正好要去石山村考察公益基金的落实情况,正好帮你对接那边的学校。上次去的时候,肖老师还说孩子们很想认识城里的小伙伴呢。我可以让逸晨设计一些结对子的纪念徽章,给每个孩子发一个,这样他们就有专属的信物了。”

江逸晨放完风筝,走过来听到她们的对话,接道:“妈,您放心,徽章设计的事交给我,我保证设计出孩子们喜欢的样式。对了姐,你们组织活动的时候,如果需要交通工具或者场地支持,随时跟我说,我可以协调部队的资源。”

陈屿也凑了过来:“我公司也可以赞助活动经费,给山区的孩子们买些图书和学习用品,再给他们建一个小小的图书馆,让他们能读到更多的书。”

周航擦了擦汗,走过来说:“苏晓医院里也有很多同事愿意参加公益活动,到时候可以组织医生护士去山区给孩子们做体检,普及健康知识。”

林晚星看着眼前这群充满爱心的家人和朋友,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从江哲退休后牵头成立公益基金,到江逸晨设计公益校服,再到江念初策划结对子活动,陈屿赞助经费,周航和苏晓提供医疗支持,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山区的孩子们贡献力量。就像此刻天上的风筝,虽然线握在不同人的手里,却都朝着同一个方向飞翔,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暖流,温暖着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中午十二点多,孩子们玩累了,纷纷回到野餐垫旁休息。林晚星早就准备好了三明治、水果沙拉和果汁,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江暖暖把自己的火腿三明治分给陈语安一半,陈志鹏则和周庭萧比赛谁吃水果沙拉快,陈语宁则细心地帮林晚星剥橘子,还把剥好的橘子瓣递到她嘴里。

江哲和江逸晨坐在长椅上,聊着部队的训练情况和公益基金的后续计划。江哲说:“等冬天来了,我打算组织一批老兵去石山村帮孩子们修缮校舍,再给他们送去一些过冬的棉衣棉被,不能让孩子们冻着。”江逸晨点头同意:“我可以让营里的战士们帮忙运输物资,再派几个会木工的战士去帮忙修缮校舍,保证让孩子们过个暖和的冬天。”

江念初和周航坐在一旁,交流着孩子们的教育问题。江念初说:“志鹏明年就要中考了,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我打算给他报个补习班,补补数学和物理。语宁和语安也上初一了,英语有点跟不上,真让人头疼。”周航笑着说:“我家庭萧也是,语文作文总是写不好。要不咱们几个家长凑钱请个家教,周末的时候让孩子们一起学习,互相督促,这样效果可能更好。”江念初眼前一亮:“这个主意不错,我回头跟陈屿商量一下,咱们找个靠谱的家教。”

“外婆,你看!”陈语宁举着一个用橘子皮做的小灯笼跑过来,灯笼上面还系着一根红绳子,是刚才江逸晨教她们做的。林晚星接过灯笼,看着上面歪歪扭扭的花纹,眼眶有些发热——三十年前,她也是这样教江念初做橘子灯,那时江念初也和语宁现在差不多大,扎着羊角辫,拿着橘子皮兴奋地跑过来,问她好不好看。时光飞逝,转眼间,当年的小女孩已经成了三个孩子的妈妈,而自己也成了奶奶。

“真好看,我们语宁手真巧。”林晚星把灯笼挂在野餐垫旁的小树枝上,“等晚上天黑了,咱们把蜡烛放进去,肯定特别漂亮。”

陈语安也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个歪歪扭扭的橘子灯:“外婆,我也做了一个!”

“都好看,都好看。”林晚星笑着摸了摸两个孙女的头,心里满是幸福。

下午两点多,苏晓发来视频通话。屏幕里的她穿着白大褂,头发束得整齐,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依旧明亮:“妈,爸,孩子们玩得开心吗?我这边刚忙完一台手术,马上就能下班了。”

“开心着呢,你看孩子们都在放风筝。”林晚星把手机对着正在广场上奔跑的孩子们,“暖暖正追着风筝跑呢,志鹏和庭萧在比赛赛车,语宁和语安在做橘子灯。”

孩子们听到苏晓的声音,纷纷围了过来,对着屏幕喊:“晓阿姨好!苏晓阿姨好!”

苏晓笑着挥手:“大家好!等阿姨下班了,给你们带冰淇淋好不好?逸晨,晚上你过来接我一下。”

“好,我知道了。”江逸晨在一旁应道。

挂了电话,江念初看了看时间,说:“妈,我们该回去了,志鹏下午还要写作业,语宁和语安也得复习英语。”

林晚星有些舍不得,但也知道孩子们学业重要,点了点头:“好,路上慢点。记得让孩子们多喝水,别太累了。下次有空再带他们来玩,我给你们做你们爱吃的红烧肉。”

“谢谢妈!”江念初笑着说。

江哲和陈屿帮着把东西收拾好,陈志鹏和周庭萧依依不舍地告别,约定下次再一起比赛赛车;陈语宁和陈语安抱着林晚星给的酸豆角和糖糕,跟外婆和爷爷挥手再见;江暖暖则拉着陈语安的手,让她下次一定要带着小兔子玩偶来玩。

送江念初一家出门后,周航也带着周庭萧准备走:“爸,妈,我们也回去了。苏晓快下班了,我得去接她。”

“好,路上注意安全。”林晚星说,“告诉苏晓,累了就多休息,别太拼了。”

“知道了妈。”周航笑着点头。

广场上的人渐渐少了,夕阳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江哲帮林晚星提着野餐垫,江逸晨抱着已经有些困意的江暖暖,慢慢往家走。晚风拂过,带来后山的槐花香,天上的风筝也慢慢降了下来,线轴在江哲手里轻轻转动。

“你看这日子,多好。”林晚星靠在江哲肩上,看着远处的晚霞,晚霞染红了半边天,像一幅绚丽的油画,“孩子们都好好的,一家人平平安安的,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

江哲握紧她的手,指腹摩挲着她手上的老茧——那是常年做家务、种庄稼磨出来的:“是啊,这就是我们最想要的生活。等公益基金的项目都落实了,咱们就带着孩子们去全国各地转转,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江逸晨走在后面,听着父母的对话,心里满是踏实。他低头看了看怀里熟睡的江暖暖,小嘴里还嘟囔着“风筝”“冰淇淋”,忍不住笑了。他想起昨天苏晓说的话:“咱们住家属院这些年,最珍贵的就是这份热闹和牵挂。不管遇到什么事,家里人永远都在你身边支持你。”

回到家时,江暖暖还在睡梦中。江逸晨把她轻轻放进小床,盖好被子,然后转身进了厨房,给苏晓热了一碗粥。林晚星和江哲坐在客厅里,翻看白天拍的照片。照片里,江暖暖举着风筝笑得一脸灿烂,陈志鹏和周庭萧蹲在地上认真地摆弄赛车,陈语宁和陈语安拿着画笔给风筝上色,还有一家人围坐在野餐垫旁吃饭的场景……每一张照片都充满了欢声笑语,记录着这美好的一天。

林晚星把照片发到家庭群里,配文:“今日风筝宴,圆满落幕。感谢孩子们带来的欢乐,也感谢大家对公益事业的支持。期待下次再聚!”

没过多久,群里就热闹起来。苏晓发了个点赞的表情:“辛苦爸妈了,看着照片就觉得很开心。等我明天休息,带孩子们去买新的画笔和颜料。”陈斌和苏敏也留言:“看着真热闹,我们也想你们了,下次一定来看看。”江念初发了段小视频,是陈志鹏在车里写作业的样子,配文:“孩子们到家就开始学习了,谢谢爸妈的招待,芥菜和糖糕都很好吃。”

江哲把手机递给林晚星,起身去给石山村的肖老师打电话:“肖老师,你好,我是江哲。上次说的煤炭,下周就能送过去了,你那边准备一下接收。还有,我们打算组织一个‘城乡手拉手’的活动,让城里的孩子和你们学校的孩子结对子,互相交流,你觉得怎么样?”

电话那头传来肖老师激动的声音:“太好了!江老师,太感谢你们了!煤炭送过来,孩子们冬天就不用挨冻了。‘城乡手拉手’的活动也特别好,孩子们肯定会很开心的。我代表学校的全体师生,向你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挂了电话,江哲笑着对林晚星说:“肖老师很高兴,还说要亲自给咱们写感谢信呢。”

“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林晚星说,“只要能让孩子们过得好,再辛苦也值得。”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家属院的路灯次第亮起,昏黄的灯光透过窗户洒进屋里,给这个家增添了一丝温馨。江逸晨在书房里整理公益校服的设计图,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林晚星和江哲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时不时聊上几句;卧室里,江暖暖睡得正香,嘴角还带着甜甜的笑。

夜深了,家属院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狗吠和远处营区的熄灯号声。林晚星关掉电视,看着身旁已经打盹的江哲,轻轻为他盖上毯子。她走到阳台上,望着天上的明月,心里默默想着:“希望这份亲情和牵挂能永远延续下去,希望山区的孩子们都能穿上新校服,都能像今天这样开心地放风筝,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月光洒在她的身上,温柔而明亮。远处的夜空里,几颗星星闪烁着,像是在为这美好的夜晚祝福。江逸晨书房的灯还亮着,设计图上的校服图案在灯光下格外清晰,那蓝色的校服,就像江暖暖画的一样,像天空一样纯净、美好。

这一天,充满了欢声笑语,也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江家人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爱与温暖,也为山区的孩子们搭建了一座通往梦想的桥梁。而这份浓浓的亲情和深深的牵挂,就像天上的风筝线,无论孩子们飞得有多高、有多远,永远都紧紧地系着这个家,系着这份不变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