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掌心的刺 > 第399章 两姐妹众筹后的行动

第399章 两姐妹众筹后的行动(1 / 2)

“叮——”手机提示音在深夜的“启智教育”办公室响起,江念初放下手中的教案,点开筹款平台的通知——“您发起的‘乡村科学教室’众筹项目已达成目标,共筹集资金元”。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让她疲惫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指尖划过页面上近千条捐款记录,从几十元的学生零花钱,到几千元的企业捐赠,每一条都像一束微光,凑成了照亮乡村孩子科学梦的光。

三个月前,江念初在一次教育公益论坛上,认识了贵州黔东南某乡村小学的王校长。王校长拿着手机里的照片,语气里满是无奈:“我们学校就一间实验室,里面只有几个旧烧杯和天平,孩子们上科学课,只能对着课本看图片,有的孩子连放大镜都没摸过。”照片里,土坯房教室的课桌上,摆着泛黄的课本,孩子们睁着好奇的眼睛,却只能听老师描述“水的沸腾”“植物的光合作用”。

那天晚上,江念初失眠了。她想起自己小时候,父亲江哲会带着她做简单的科学实验,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用塑料瓶做净水器;想起现在培训机构里,孩子们能用到3d打印机、编程机器人,而乡村的孩子,却连最基础的实验器材都没有。“不能让他们只在课本里看科学。”她心里冒出一个念头——发起众筹,给乡村学校捐实验器材,让他们能亲手做一次实验。

众筹项目上线的第一天,江念初就把链接转发到了培训机构的家长群、学生群,还有自己的朋友圈。让她没想到的是,不仅家长和学生积极捐款,连机构里的老师也主动帮忙转发——数学老师张昊捐了一个月的课时费,英语老师陈悦发动了自己的大学同学,物理老师王磊还特意写了“科学实验小课堂”的教案,说以后可以远程给乡村孩子上课。

现在,众筹目标达成,江念初第一时间给王校长打了电话。电话那头,王校长的声音带着哽咽:“江老师,太谢谢你们了!孩子们要是知道能有新的实验器材,肯定会高兴得睡不着觉!”

挂了电话,江念初翻开笔记本,上面记着她早就列好的器材清单——100套基础实验套装(包含烧杯、试管、酒精灯、放大镜等)、20台简易显微镜、50套植物生长观察盒,还有用于科普教学的天文望远镜和地球仪。她算了算,这些器材加上运输费,正好在众筹金额范围内,剩下的钱,还能给学校订一批科学绘本。

“光有器材还不够,得有人教孩子们怎么用。”江念初突然想起妹妹江念熙。念熙在龙华小学当老师,不仅课上得好,还特别会跟孩子打交道,之前在学校搞的“性别平等小课堂”很受学生欢迎。要是能让念熙去乡村学校支教,既能教孩子们做实验,又能给他们讲性别平等的知识,岂不是两全其美?

她立刻给江念熙打了视频电话。屏幕里,念熙刚批改完作业,脸上还带着倦意,听到姐姐的提议,眼睛一下子亮了:“我去!我早就想做支教了!正好下周学校有个教师培训的空档,我可以请一周的假,去给孩子们上课!”

接下来的几天,江念初忙着联系器材供应商,确认发货时间;江念熙则在网上查贵州的天气,收拾行李,还特意把自己之前设计的“性别平等小课堂”教案重新修改,加入了适合乡村孩子的案例——比如用当地女村官带领村民致富的故事,告诉孩子们“女生也能做大事”;用村里男兽医细心照顾小动物的例子,打破“男生不能细心”的偏见。

器材发货的那天,江念熙也坐上了前往贵州的火车。绿皮火车慢悠悠地穿过群山,窗外的风景从高楼大厦变成了连绵的梯田。她靠在窗边,手里拿着王校长发来的学生名单,上面记着每个孩子的年龄和兴趣——“李小花,10岁,喜欢画画”“王大壮,11岁,爱观察虫子”“张小雨,9岁,想知道星星为什么会亮”。看着这些名字,她仿佛已经看到了孩子们期待的眼神。

经过二十多个小时的车程,江念熙终于到达了乡村小学。王校长带着几个老师在村口接她,学校的土路上,站满了好奇的孩子,有的躲在大人身后,偷偷打量她;有的则大胆地挥着手,喊着“老师好”。

“江老师,你可来了!器材昨天就到了,孩子们听说今天有新老师来上课,早上六点就来学校了。”王校长笑着说,手里拎着的布袋里,装着刚从自家果园摘的橘子。

江念熙跟着王校长走进学校,只见操场上摆着几个大纸箱,上面贴着“科学实验器材”的标签,几个男生正围着纸箱,小声讨论里面装着什么。她放下行李,立刻走过去,笑着说:“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吗?我们一起打开看看好不好?”

孩子们欢呼起来,七手八脚地帮忙拆纸箱。当看到一个个崭新的烧杯、显微镜时,孩子们的眼睛里满是惊喜。10岁的李小花拿起一个放大镜,对着阳光晃了晃,兴奋地说:“老师,这个能看到小虫子的脚吗?”

“当然能!”江念熙蹲下来,教她怎么用放大镜观察,“你看,把放大镜对准小虫子,慢慢调整距离,就能看到它的脚了,还能看到它身上的细毛呢。”

李小花按照她说的方法,果然看到了蚂蚁腿上的细毛,激动地拉着旁边的同学:“快来看!快来看!蚂蚁有好多脚毛!”

接下来的几天,江念熙的“科学+平等”课堂,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课。每天早上,她都会带着孩子们在实验室做实验——教他们用酒精灯加热水,观察水的沸腾;用显微镜看洋葱表皮细胞,告诉他们“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由这样的小细胞组成的”;用植物生长观察盒,记录豆子从发芽到长叶的过程。

在做“水的浮力”实验时,11岁的王大壮皱着眉说:“老师,我妈说‘女生学不好科学’,说女生太笨,做不了实验。”

江念熙摸了摸他的头,指着正在认真记录实验数据的李小花:“你看小花,她记录的数据比谁都准确,刚才调显微镜的时候,也是她第一个找到洋葱表皮细胞。你觉得她笨吗?”

王大壮摇摇头,不好意思地说:“不笨,小花很厉害。”

“所以啊,能不能学好科学,跟是不是女生没关系,跟你有没有认真学、有没有兴趣学有关系。”江念熙说,“就像村里的王阿姨,她会修拖拉机,还会种反季节蔬菜,比很多男生都厉害,这就是她的本事。”

王大壮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之后上实验课,他总是主动帮女生搬器材,还会跟她们一起讨论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