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授任(1 / 2)

初夏的阳光透过“江哲教育”顶楼办公室的落地窗,落在铺着浅木色的办公桌上。桌上摆着一叠厚厚的文件,最上面是机构近三年的运营报表,旁边放着一个褪色的笔记本——封面印着“江哲教育”的初代logo,是江哲二十多年前刚开机构时,亲手设计的图案。

江哲坐在办公椅上,手指轻轻摩挲着笔记本的封面,指腹划过那些细微的磨损痕迹,眼里满是感慨。六十二岁的他,头发已经有些花白,眼角的皱纹也比往年深了些,但脊背依旧挺拔,只是看向窗外的目光里,多了几分对过往的回望。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江念初端着一杯热茶走进来,把杯子放在江哲手边:“爸,您都坐这儿一个小时了,喝点茶吧,还是您喜欢的龙井。”

江哲回过神,接过茶杯,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他抬头看向江念初,笑着说:“念初,你来了。坐吧,爸有件事想跟你说。”

江念初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看着父亲手里的旧笔记本,心里隐约有了些猜测。这些年,父亲的身体虽然还算硬朗,但随着机构规模扩大,事务越来越繁杂,他常常要忙到后半夜,去年冬天还因为过度劳累发了一次高烧,那时候她就劝过父亲,别太拼命,可父亲总说“再等等,等把性别平等课推广开就好”。

“爸,您是不是想把机构的事交给别人打理?”江念初轻声问。

江哲点点头,把笔记本推到江念初面前:“你看这个笔记本,是我刚开机构的时候买的,里面记着第一间教室的租金、第一个学生的名字,还有你妈帮我整理的备课笔记。那时候机构就一间小屋子,冬天漏风,夏天漏雨,我每天发传单到天黑,回来还要跟你妈一起改教案,那时候觉得,能让十个八个孩子喜欢上学习,就很满足了。”

江念初拿起笔记本,轻轻翻开,里面的字迹有些潦草,却透着一股认真的劲儿。有一页画着一间小教室的草图,旁边写着“给孩子们装个暖风机,冬天就不冷了”,还有一页记着“念初今天说想当老师,以后要让她来机构帮忙”,看着这些文字,江念初的眼眶忍不住红了。

“没想到一晃二十多年,机构从一间小教室变成了现在的规模,学生从十几个变成了几千个,还开了性别平等启蒙课,甚至要办全市的公益讲座。”江哲喝了口茶,继续说,“以前总觉得,我还能再干十年八年,可去年发烧的时候,看着你妈担心的样子,看着逸晨和念熙特意请假回来照顾我,我才明白,我不是铁打的,也该给孩子们多留点空间了。”

“爸,您想把机构交给谁?”江念初问,心里既期待又有些紧张。

江哲看着她,眼神坚定:“交给你。念初,这些年你帮我打理机构的后勤,从学生报名到家长沟通,再到课程安排,你做得比我还细致。去年性别平等课推广,你在宝妈群里帮我宣传,还带着陈志鹏去听课,收集家长反馈,这些我都看在眼里。你比我更懂现在家长和孩子的需求,也比我更有精力把机构带向更好的方向。”

江念初愣住了,她没想到父亲会把机构交给自己。这些年她确实帮父亲做了不少事,但都是些辅助性的工作,她从来没想过,自己能接过父亲一手创办的机构。

“爸,我……我怕我做不好。”江念初小声说,“机构是您一辈子的心血,我要是搞砸了怎么办?而且我还要照顾语安语宁,白天要喂奶、哄睡,晚上还得起来好几次,怕没时间兼顾。”

“傻孩子,谁也不是一开始就会的。”江哲笑着说,“我刚转行做教育的时候,连教案都不会写,还是你妈帮我整理资料,带我去听别的老师讲课,慢慢才摸出点门道。你现在比我那时候强多了,又细心又有想法,肯定能做好。”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温和:“至于语安语宁,你放心。我跟你妈都商量好了,这段时间先让陈斌多费心。他最近项目不忙,已经跟公司申请了弹性工作制,每天下午能早走两个小时,回家接陈志鹏放学,还能帮着给语安语宁喂辅食、换尿布。等明年你妈退休了,就不用这么紧张了——到时候我跟你妈,再加上你家公,咱们三个一起带孩子,你家公早就说想多陪陪孙女,正好能搭把手。”

江念初愣住了,她还没跟父亲提过带孩子的难处,父亲居然已经跟家人商量好了对策。她想起前几天陈屿跟她说的话:“老婆,要是爸真把机构交给你,你就放心去做,家里的事有我。我跟爸说了,我下午早走会儿,先把孩子照顾好,等妈退休了就更轻松了。”还有家公,上次来家里的时候,抱着语宁舍不得撒手,说:“等我不忙了,天天来带孙女,让你跟念初能安心做事。”

“爸,您连这些都跟他们商量好了?”江念初的声音有些哽咽。

“当然了,一家人就是要互相体谅。”江哲拍了拍她的手,“你妈说,她教了一辈子书,早就盼着退休能帮你带孩子;你家公也跟我聊过,说现在年轻人压力大,能帮就帮一把;陈屿更不用说了,每次我跟他提机构的事,他都先问‘念初会不会太累’,这样的女婿,我放心把你和机构都交给他。”

江念初低下头,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后有整个家庭在支持她。

“可是爸,机构里还有很多老员工,他们都是跟着您一起过来的,我怕他们不服我。”江念初还是有些担心。

“这个你放心,我已经跟王主任、李老师他们聊过了。”江哲说,“王主任跟我说,去年你帮他整理家长反馈表,把几千条意见分了类,还标注了哪些是紧急需求,哪些可以后续改进,比他自己做得还细致;李老师也说,你跟她一起设计性别平等课的互动游戏时,总能想到孩子们喜欢的点子,比如用角色扮演让孩子体验不同职业,孩子们都特别喜欢。他们都很认可你,说你比我这个‘老顽固’更懂年轻人的想法。”

江哲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递给江念初:“这是机构的股权转让协议,我已经签好字了,从今天起,你就是‘江哲教育’的法人,也是负责人。还有这份文件,是我整理的机构未来五年的规划,里面写了要在全市十个区开设性别平等课试点,还要跟教育局合作,把课程纳入小学课外实践,甚至计划出版儿童绘本——你看,这里还留了空白,就是想让你把自己的想法加进去。”

江念初接过文件,指尖有些颤抖。股权转让协议上,父亲的字迹依旧有力,旁边写着“交给念初,我放心”;未来规划里,父亲详细记着每所合作学校的联系方式,甚至标注了“跟念熙学校的校长约了下周见面,让念熙帮忙引荐”。她忽然明白,父亲早就为她铺好了路,只是在等她点头。

“爸,这些计划都太庞大了,我怕我做不到。”江念初小声说。

“慢慢来,不用急。”江哲喝了口茶,继续说,“我刚开始推性别平等课的时候,没人愿意报名,第一个月只来了五个孩子,我还跟你妈说‘是不是我做错了’。可后来慢慢的,家长们看到孩子的变化——比如有个小男孩开始愿意帮妈妈做家务,说‘男生也能做饭’;有个小女孩敢去踢足球了,说‘女生也能当运动员’——报名的人就越来越多了。你只要记住,不管做什么,都要对得起孩子,对得起家长的信任,就不会错。”

正说着,办公室的门被推开,陈屿提着一个保温袋走进来,笑着说:“爸,念初,我来接你们回家。妈炖了鸡汤,说让你们早点回去喝。”

他看到江念初手里的文件,立刻明白了什么,走到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老婆,我就知道爸会把机构交给你,你肯定能做好。别担心家里,语安语宁今天很乖,我早上出门的时候,她们还跟我挥手呢。”

江念初看着陈屿,心里满是感激。这段时间陈屿确实辛苦了,每天早上送陈志鹏上学,晚上回来带孩子,还帮她整理机构的资料,从来没说过一句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