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掌心的刺 > 第370章 讲台上的温度

第370章 讲台上的温度(2 / 2)

小男孩紧紧抱着草图本,用力点头:“谢谢哥哥!我一定会的!”

其他孩子也围过来,有的问“哥哥,怎么才能成为设计师呀”,有的说“我想给流浪猫设计小房子”,江逸晨耐心地一一解答,还跟他们约定,下次论坛再来看他们的设计稿。

等孩子们渐渐散去,论坛的工作人员走过来,笑着说:“江老师,您的演讲太受欢迎了!刚才有好几个学校的老师来问,能不能请您去给学生们上设计课呢。”

江逸晨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水,笑着说:“当然可以!能让更多孩子喜欢设计,愿意用设计帮助别人,比什么都重要。”

他走到窗边,看着孩子们三三两两地走出会展中心,有的还在讨论刚才的校服设计,有的拿着笔记本互相展示自己画的草图。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像给每个人都镀上了一层金边。江逸晨想起自己第一次接触设计时,老师跟他说“设计是有温度的”,那时候他还不太懂,直到后来去了特殊学校,看到孩子们穿上他设计的校服时开心的样子,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设计的温度,不是面料的柔软,不是颜色的温暖,而是藏在每一个为别人着想的细节里,藏在“想帮到更多人”的心意里。

手机响了,是星光特殊学校的王校长打来的:“逸晨,刚才有个家长跟我说,她孩子今天去听了你的演讲,回来就说要给咱们学校的同学设计校服,还问我能不能带他来学校看看。”

“当然可以!”江逸晨的声音里满是喜悦,“让他来学校,跟孩子们聊聊,说不定能有更多好想法呢。”

挂了电话,江逸晨又想起刚才那个抱着草图本的小男孩。他仿佛能看到,几年后,这个小男孩拿着自己的设计稿,站在某个论坛的讲台上,跟更多孩子分享“设计的温度”;能看到更多孩子拿起画笔,为身边的人设计有用的东西——可能是给爷爷奶奶设计的方便穿脱的鞋子,可能是给同学设计的能放文具的书包,可能是给流浪动物设计的温暖小窝。

他打开帆布包,看着里面剩下的校服样品,指尖轻轻拂过魔术贴的纹路。这些样品,从最初的草图到最终的成品,修改了几十次,每一次修改,都是为了让孩子们穿得更舒服、更有尊严。而今天,他把这份心意传递给了更多孩子,就像把一颗有温度的种子,种进了他们心里。

下午,江逸晨去了星光特殊学校。孩子们看到他,都围了过来,有的拉着他的手问“哥哥,今天的演讲顺利吗”,有的给他看自己画的校服设计图。乐乐拿着一张画满反光条的图纸,开心地说:“哥哥,我想给校服加好多反光条,这样晚上走路就更安全了!”

江逸晨蹲下来,认真地看着图纸:“这个想法太棒了!咱们可以把反光条缝在袖口、下摆,还有书包上,这样不管走哪,大家都能看到你。”

他和孩子们一起坐在操场上,讨论着新的校服设计。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他们的画纸上,落在孩子们开心的笑脸上。江逸晨拿出手机,拍下这温馨的一幕,发在了自己的社交账号上,配文写道:“今天在青少年设计论坛,遇到了很多‘未来的小设计师’。他们说‘想帮更多人’,说‘要做有温度的设计’。原来,把一份心意传递出去,能长出这么多温暖的小芽。设计的讲台很小,可藏在设计里的温度,能照亮很大很大的世界。”

没过多久,评论区就热闹起来。有家长说:“我家孩子今天听了您的演讲,回来就给妹妹设计了一件带魔术贴的外套,还说‘要让妹妹自己穿衣服’,太感动了!”有老师说:“您的演讲让孩子们明白,设计不只是艺术,更是帮助别人的工具,这样的教育太有意义了!”还有设计师同行说:“现在很多人做设计只追求好看,忘了‘有用’才是根本,您的分享提醒了我们,设计的初心是什么。”

江逸晨看着这些评论,心里暖暖的。他知道,今天的演讲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去更多学校讲设计的温度,要教更多孩子用设计帮助别人,要把“无障碍设计”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但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只要把这份心意一直传递下去,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明白,设计不是冰冷的图纸,而是有温度的心意;讲台上的时间很短,但藏在演讲里的温暖,能在孩子们心里停留很久很久。

夕阳西下时,江逸晨离开学校。孩子们送他到门口,乐乐还把自己画的反光条校服图塞给他:“哥哥,这个送给你,你要记得我们的约定,一起设计新校服哦!”

江逸晨接过图纸,用力点头:“一定!等你们的好想法,咱们一起把校服设计得更棒!”

他走在回家的路上,手里拿着乐乐的画,心里满是期待。他仿佛能看到,未来的校园里,每个孩子都穿着舒服又好看的校服,有的带着魔术贴,有的缝着反光条,有的绣着小小的太阳花。他们一起在操场上跑跳,一起在教室里学习,没有人因为衣服不方便而难过,没有人因为特殊需求而自卑。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校服里藏着很多人的心意,藏着设计的温度,藏着“每个人都值得被温柔对待”的约定。

回到家,江逸晨把乐乐的画贴在书桌前,旁边放着那本送给小男孩的草图本的复刻版。他打开电脑,开始整理今天演讲的笔记,准备把孩子们的提问和想法都记下来,作为下次设计的参考。台灯的光柔和地洒在纸上,照亮了他写下的一句话:“讲台上的温度,不是来自麦克风,而是来自每一颗想帮到别人的心。愿我们都能做那个传递温度的人,让设计有温度,让世界有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