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掌心的刺 > 第371章 实践周的改变

第371章 实践周的改变(1 / 2)

周三下午的社会学课刚结束,江念熙就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进了学生会办公室。屏幕上,“家庭性别平等实践周”的策划案已经修改到第三版,标题旁用荧光笔标注着核心倡议——“爸爸负责3天家务,妈妈享2天休闲”。她对着键盘快速敲击,把“家务清单建议”里的“洗碗、拖地”补充成“每日三餐洗碗、客厅卧室拖地、衣物分类清洗”,又在“妈妈休闲指南”里加了“逛书店、约闺蜜下午茶”等具体选项,生怕家长们觉得“实践”太模糊,不好落地。

“念熙,你这倡议能有人响应吗?”旁边整理文件的学生会干事小林探过头,指尖点了点屏幕上的“200个家庭打卡目标”,“我家我爸连换个灯泡都要叫我妈,更别说连续3天做家务了。”

江念熙停下手里的动作,从抽屉里翻出上周做的家庭调研问卷——近500份问卷里,83%的妈妈表示“每天家务时间超过4小时”,62%的爸爸承认“每周做家务不超过3次”,还有不少孩子在“想对爸妈说的话”里写“希望妈妈能多出去玩玩”。她把问卷推给小林:“你看,其实很多爸爸不是不愿意做,是没意识到妈妈有多累;也有很多妈妈想休息,却总说‘家里离不开我’。咱们这个实践周,就是想帮他们迈出第一步。”

话音刚落,手机就震了一下,是市妇联的李姐发来的消息:“念熙,你们的‘实践周’策划案我看了,特别好!妇联公众号可以帮你们推,还能联系社区帮你们宣传,争取让更多家庭参与。”

江念熙瞬间坐直身子,指尖飞快地回复:“太感谢李姐了!我们还准备了打卡模板,家长可以发朋友圈或视频号,标注#家庭性别平等实践周#,方便我们统计。”挂了电话,她忍不住和小林击掌:“搞定!妇联帮忙宣传,咱们的200个家庭目标肯定能实现!”

周五晚上,“家庭性别平等实践周”正式启动。江念熙在学校公众号和妇联公众号同步发布倡议,还附上了精心制作的海报——左边是爸爸系着围裙洗碗的插画,右边是妈妈坐在电影院里笑的画面,中间用红笔写着“小小的改变,能让家更温暖”。她抱着手机刷新页面,不到半小时,后台就收到了三十多条报名消息,有家长留言说“想试试让老公体验下家务,也让自己歇两天”,还有孩子说“要监督爸爸完成任务,给妈妈争取休闲时间”。

周六早上七点,江念熙被手机提示音吵醒。点开朋友圈,第一条就是表姐发来的打卡动态:“实践周day1,姐夫负责早餐+洗碗,我终于能慢悠悠喝杯咖啡了!附一张姐夫煎糊的鸡蛋图,哈哈哈。”配图里,表姐举着咖啡杯比耶,旁边姐夫正对着焦黑的煎蛋挠头,餐桌角落还放着孩子写的“爸爸加油”小纸条。

江念熙笑着保存图片,刚起身就听见客厅里的动静——江哲正系着围裙在厨房忙活,林晚星坐在沙发上翻插花杂志,手里还端着一杯热牛奶。“念熙醒啦?”林晚星抬头笑,“你爸说要响应你的实践周,今天家务他全包,让我去楼下花店逛逛。”

江念熙凑到厨房门口,看见江哲正对着手机里的“拖地教程”调整拖把角度,地上的水渍还没擦干净,却一脸认真。“爸,你这拖地姿势不对,得顺着地板纹路擦。”她忍不住支招,江哲赶紧停下动作,跟着她的示范重新调整:“以前总觉得你妈做家务很轻松,今天才发现,连拖个地都有讲究。”

整个周末,江念熙的手机就没停过。家长群里、朋友圈里,全是“实践周”的打卡内容——有爸爸发“第一次给孩子洗澡,全程手忙脚乱,终于知道老婆每晚有多累”的文字,配着孩子裹着浴巾哭唧唧的照片;有妈妈晒“和闺蜜去做美甲,老公在家做饭”的视频,视频里爸爸正对着菜谱切菜,孩子在旁边帮忙递盘子;还有孩子拍“爸爸洗碗,我擦桌子,妈妈在阳台晒太阳”的短频,配文“今天家里好热闹,妈妈笑得比阳光还亮”。

周一早上,江念熙统计打卡数据时,发现参与家庭已经突破150个。她把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打卡内容分类整理:“爸爸家务初体验”里,有煎糊的鸡蛋、拖得歪歪扭扭的地板、叠得皱巴巴的衣服;“妈妈休闲时刻”里,有电影院的票根、书店的自拍、闺蜜聚会的合照;“孩子视角”里,有“爸爸加油”的纸条、“妈妈开心我就开心”的画、帮爸爸递工具的小视频。每一条内容都带着烟火气,却比任何宣传语都更打动人。

周三下午,实践周过半,江念熙收到了一条特别的打卡消息。发消息的是初二(2)班学生小宇的爸爸,他拍了一段自己给孩子讲数学题的视频,配文:“以前总说工作忙,回家就躲在书房,这3天陪孩子写作业、做家务,才发现老婆每天要管孩子学习、还要忙家务,比我上班累多了。以后每天下班,我都要先帮老婆拖地,再陪孩子做题。”

江念熙反复看了好几遍视频——镜头里,小宇爸爸握着笔,耐心地给孩子讲解几何题,小宇时不时点头,旁边餐桌上还放着刚洗好的水果。她想起小宇之前在“给爸妈的平等信”里写“希望爸爸能多陪我写作业”,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她赶紧把这段视频转发给妇联的李姐,李姐很快回复:“太真实了!这些打卡内容一定要整理成合集,让更多家庭看到,小小的改变真的能让家不一样。”

接下来的两天,江念熙几乎连吃饭都在整理打卡内容。她把文字、图片、视频按“爸爸的改变”“妈妈的笑容”“孩子的期待”分成三个板块,还特意给每个板块配了温暖的文字说明。比如在“爸爸的改变”板块里,她写:“当爸爸拿起拖把,才知道‘家务’不是简单的两个字;当爸爸陪孩子写作业,才明白‘陪伴’比任何礼物都珍贵。”在“妈妈的笑容”板块里,她写:“妈妈的笑容,藏在电影院的光影里,藏在闺蜜的聊天声里,藏在‘终于能歇会儿’的轻松里。”

实践周最后一天晚上,江念熙把整理好的打卡合集发给了李姐。合集封面用的是小宇妈妈拍的“爸爸做饭,妈妈看电影”的合照——照片里,小宇爸爸系着围裙在厨房炒菜,锅里冒着热气;小宇妈妈坐在客厅沙发上,手里拿着电影票,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标题就用她早就想好的那句话:“小小的改变,能让家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