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掌心的刺 > 第341章 校园里的行走

第341章 校园里的行走(2 / 2)

“姐,你太厉害了!”等同学们散去后,江念熙跑过去,给了江念初一个拥抱,“好多同学都跟我说,这次讲座让他们茅塞顿开,还问下次‘校园行’什么时候来我们学校。”江念初揉了揉妹妹的头发,脸上满是疲惫却又满足的笑容:“只要大家有需求,我就来。对了,你们社团不是要做‘校园平等调研’吗?要是需要帮忙,比如设计问卷、整理数据,随时跟我说。”

姐妹俩收拾东西时,江念熙的社团成员们也围了过来,手里拿着准备好的“平等主题”书签:“念初学姐,谢谢您今天的讲座!我们想把这些书签送给您,上面有我们社团每个人的签名,希望您的‘校园行’能越办越好!”江念初接过书签,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签名,心里满是感动:“谢谢你们!这些书签我会好好珍藏,也希望你们能继续在校园里传递平等理念,咱们一起努力。”

离开学校时,江念熙送江念初到校门。路上,她们看到几个同学围着之前贴的海报讨论,还有人拿出手机拍照,发朋友圈:“今天听了‘性别平等校园行’的讲座,收获满满!以后要做‘平等小卫士’,打破身边的偏见!”江念初看着这一幕,笑着对江念熙说:“你看,改变已经开始了。”

江念熙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一本笔记本:“姐,这是今天讲座的签到表,有186个同学参加,还有很多同学留了联系方式,想加入我们的‘校园平等志愿队’。以后我们可以一起组织活动,比如‘偏见吐槽会’‘平等主题画展’,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江念初接过笔记本,认真地翻看:“太好了!我下次‘校园行’去其他学校时,可以把你们的志愿队介绍给他们,让大家互相学习经验。说不定以后,我们还能组织跨校的‘平等主题活动’,让更多大学生参与进来。”

回到家后,江念初把今天的讲座视频剪辑成短片,上传到B站,标题是《走进校园,我看到了平等的希望》。视频里,有同学们分享偏见经历的画面,有“情景模拟”的互动场景,还有讲座结束后大家热烈讨论的片段。她在视频简介里写道:“校园里的每一次勇敢表达,每一次主动改变,都是平等的种子。愿我们都能成为播种的人,让种子在校园里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视频发布不到两小时,播放量就突破了5万。评论区里,很多大学生留言分享自己的经历:“我在工科院校,女生很少,之前总觉得自己格格不入,看了视频才知道,我可以勇敢地争取自己的位置”“下次学姐来我们学校吧!我想组织同学一起听讲座”“我们社团也想做‘校园平等’活动,求经验分享”。

江念初看着这些留言,心里满是动力。她给江念熙发了条消息:“妹妹,视频火了!很多学校的同学都想邀请我去开讲座,咱们的‘校园行’可以继续走下去了!”江念熙的回复很快就来了,附带一个开心的表情包:“姐,我支持你!要是需要帮忙,我和社团的同学随叫随到!”

接下来的日子里,江念初的“性别平等校园行”陆续走进了更多高校。每到一所学校,她都会提前和当地的学生社团沟通,了解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讲座中,她会结合当地的校园案例,让内容更贴近学生;讲座后,她会留下联系方式,方便大家后续咨询。

江念熙也经常跟着姐姐一起去其他学校,帮她布置场地、组织互动环节,还把自己社团的“校园平等调研”经验分享给其他高校的同学。有一次,她们去一所偏远的师范院校开讲座,当地的学生社团特意准备了“平等主题”的黑板报,上面写着“向偏见说不,为平等发声”,让江念初和江念熙格外感动。

在一次去理工大学的讲座中,有个男生举手说:“我之前总觉得‘男生要坚强,不能哭’,今天听了讲座才知道,情绪没有性别之分,男生也可以脆弱,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后我不会再因为别人的眼光,隐藏自己的情绪了。”江念初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想起江逸晨之前说的“设计要尊重每个人的需求”,忽然觉得,“校园行”做的事,和弟弟的设计、妹妹的调研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在尊重每个人的需求,打破不必要的束缚。

随着“校园行”的推进,江念初收到了越来越多的反馈。有同学说,自己在课堂上勇敢地反驳了偏见言论;有同学说,自己所在的社团修改了“按性别分工”的规定;还有同学说,自己和父母聊了校园里的平等理念,父母也开始反思家里的性别分工。

江念熙把这些反馈整理成文档,发给江念初:“姐,你看,我们的‘校园行’真的帮到了很多人!这些反馈,就是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动力。”江念初看着文档里的每一条留言,心里满是成就感——她想起自己刚开始做视频时,只是想分享自己的经历,没想到现在能走进校园,用更直接的方式,点亮这么多人的平等意识。

年底的时候,江念初的“性别平等校园行”已经走进了12所高校,覆盖了上万名学生。她收到了市教育局的邀请,希望她能把“校园行”的经验整理成手册,分享给更多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江念熙和社团的同学主动帮忙,一起整理讲座流程、互动环节设计、常见问题解答,还加入了同学们的反馈案例,让手册更具实用性。

手册完成那天,江念初和江念熙坐在家里的沙发上,翻看着厚厚的手册,心里满是感慨。江哲走过来,拿起手册翻看,笑着说:“你们姐妹俩,一个用视频传递平等,一个用社团活动推动平等,现在又一起做了这本手册,真是越来越厉害了。”林晚星也笑着说:“我之前去贵州山村开讲座,还跟那里的老师提到你们的‘校园行’,他们都说,等孩子们上了大学,也希望能有这样的讲座,帮他们树立平等意识。”

江念初看着家人,忽然觉得,“性别平等”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家人、一群人的共同努力。从父亲的教材,到母亲的“星光基金”,从弟弟的设计,到妹妹的调研,再到自己的“校园行”,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同样的理念——平等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藏在校园的每一次课堂互动里,藏在家庭的每一次分工里,藏在生活的每一个选择里。

窗外的雪花轻轻飘落,落在窗台上,形成一层薄薄的积雪。江念初拿起手机,给所有支持“校园行”的同学发了一条消息:“感谢每一个为平等发声的你!新的一年,‘校园行’会继续走下去,走进更多学校,遇见更多温暖的人。愿我们都能成为打破偏见的力量,让校园里的每一个人,都能自由、平等地成长。”

消息发出后,手机很快就收到了回复。江念熙的消息最先跳出来:“姐,新的一年,我和社团的同学继续跟你一起‘行走’!”还有其他学校的同学留言:“我们已经在准备明年的‘平等主题活动’了,等你来我们学校!”“愿‘校园行’的脚步,能走遍更多角落,点亮更多希望!”

江念初看着这些温暖的回复,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校园里的行走”还会继续,而每一步,都带着平等的希望;每一次停留,都能点亮一颗种子。这些种子,会在校园里生根发芽,会在未来的日子里,长成参天大树,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平等的阳光下,自由地追逐自己的梦想,不用被偏见束缚,不用被标签定义——这就是“校园行”的意义,也是她一直坚持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