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阳光透过客厅的落地窗,洒在江家的每一个角落,暖融融的氛围里,藏着最寻常也最动人的日常——江哲系着围裙站在厨房水槽前洗碗,水流轻轻冲刷着瓷碗,发出清脆的声响;林晚星坐在沙发上,手里捧着一本《职业规划指南》,时不时用笔在书页上标注重点;江逸晨趴在餐桌旁,对着平板电脑上的设计稿反复修改,指尖在屏幕上滑动,时不时皱着眉调整线条比例;江念初则坐在书桌前,电脑屏幕上是未剪辑完的“性别平等校园行”视频片段,她戴着耳机,偶尔抬手喝一口手边的温水。
“念熙,妇联的宣传活动脚本你再核对下,别漏了细节。”林晚星抬头看向正在调试手机支架的江念熙,语气里满是温柔的提醒。这次市妇联发起“我家的平等小事”短视频征集活动,特意邀请江念熙以“家庭性别平等宣传小顾问”的身份参与,希望她用镜头记录自家的日常,为更多家庭提供参考。
江念熙点点头,手里的手机支架已经调整到合适的角度,镜头正好能覆盖客厅的大部分区域。她看着眼前这幅温馨的画面,忽然觉得不需要刻意设计脚本——爸爸洗碗、妈妈规划职业、哥哥改设计稿、姐姐剪视频,这些最真实的日常,就是“家庭平等”最好的证明。
“爸,您洗碗的动作能不能自然点?不用特意放慢速度。”江念熙走到厨房门口,对着江哲轻声说道。江哲笑着擦了擦手上的水:“爸平时怎么洗,现在就怎么洗,保证真实!”说完,他拿起一块抹布,继续认真地擦拭着碗碟,动作娴熟又自然,显然不是第一次做家务。
林晚星放下手里的书,看着镜头方向,轻声问道:“念熙,我看书的样子会不会太严肃?要不要换个更轻松的姿势?”江念熙摇摇头:“妈,您平时怎么看书就怎么来,这样才真实。妇联的活动就是要展现‘平等在日常’,不用刻意摆拍。”
一切准备就绪后,江念熙按下了手机的录制键。镜头里,江哲洗完碗,顺手擦干净水槽,然后走到客厅,拿起林晚星放在茶几上的水杯,转身去厨房接了杯温水递过去:“看了这么久,喝点水休息下。”林晚星抬头接过水杯,笑着说了声“谢谢”,然后继续低头看书,偶尔和江哲小声讨论几句职业规划的内容。
餐桌旁的江逸晨,改完一版设计稿后,伸了个懒腰,正好看到江念初对着电脑皱眉,便起身走过去:“姐,要不要我帮你看看视频剪辑的节奏?我之前学过一点剪辑技巧。”江念初摘下耳机,笑着把电脑转向他:“好啊!我总觉得这段‘校园行’的互动片段,节奏还能再紧凑点。”两人凑在一起,对着屏幕小声讨论起来,时不时传来轻松的笑声。
江念熙举着手机,悄悄调整镜头,把这些细节一一记录下来。她没有刻意引导家人做什么,只是安静地捕捉着日常里的每一个瞬间——林晚星看完书后,主动起身收拾茶几上的杂物;江哲帮江逸晨整理好散落的设计图纸;江念初给大家每人倒了一杯温水;江逸晨则在休息时,主动承担了倒垃圾的任务。
“好了,录制完成!”一个小时后,江念熙按下停止键,看着手机里的视频素材,心里满是欢喜。视频里没有华丽的台词,没有刻意的表演,只有家人之间自然的互动,却处处透着“性别平等”的理念——没有“家务就该女人做”的刻板印象,没有“男人不用管家庭”的偏见,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能力,参与家庭生活,追求个人成长。
接下来的时间,江念熙坐在书桌前,开始剪辑视频。她没有添加复杂的特效,只是简单地配上了一段轻柔的背景音乐,在视频开头加上“我家的平等小事”的标题,结尾附上“平等不是口号,是藏在每一个日常里的温柔”的字幕。剪辑完成后,她把视频发给妇联的王姐审核,王姐很快就回复:“念熙,这段视频太真实了!没有刻意煽情,却让人觉得特别温暖,完全符合活动主题,直接发就行!”
得到肯定后,江念熙在妇联的官方短视频账号上发布了这段视频,还附带了一段文字:“我家的日常,没有‘谁该做什么’的规定,只有‘谁有空就做什么’的默契。爸爸会洗碗,妈妈会规划职业,哥哥会做设计,姐姐会剪视频,我会参与妇联的宣传活动——每个人都能自由追求自己喜欢的事,这就是我理解的家庭平等。”
视频发布不到两小时,播放量就突破了五千,评论区里开始出现各种留言。“原来平等的家庭是这样的!我家总是妈妈一个人做家务,爸爸从来不管,下次我要让爸爸看看这段视频。”“好喜欢这样的家庭氛围!没有偏见,每个人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太温暖了。”“这个姐姐是不是之前做‘职场性别歧视’视频的UP主?我关注她好久了,没想到她的家庭也这么棒!”
江念熙每隔几分钟就会刷新一下评论区,看着越来越多的留言,心里满是成就感。她把视频转发到家庭群里,兴奋地发消息:“爸、妈、姐、哥,视频发布啦!现在播放量已经过五千了,好多网友都在夸咱们家是‘模范家庭’!”
此时的江哲正在学校批改作业,看到群里的消息,立刻点开视频。看着镜头里家人的日常,他忍不住笑了,想起自己小时候,家里总是妈妈包揽所有家务,爸爸很少参与,那时候他就暗暗下定决心,以后组建家庭,一定要打破这种偏见。现在看到自己的家庭真的做到了,还能给别人带来启发,他心里满是欣慰,在群里回复:“做得好!咱们家的日常能帮到别人,就是最有意义的事。”
林晚星正在整理“星光基金”的资助资料,看到视频后,眼眶有些发热。她想起自己年轻时,因为“女人应该以家庭为重”的偏见,放弃了自己喜欢的职业,直到后来在江哲的鼓励下,才重新拾起职业规划的梦想。现在看到视频里自己认真看书的样子,再看看评论区里“妈妈也可以追求自己的职业”的留言,她在群里回复:“都是你爸教得好,要是没有他一直支持我,我也不会有勇气重新规划职业。”
江逸晨在设计工作室看到视频时,正和同学讨论设计方案。他把视频投屏到电脑上,让同学们一起看。“这就是我家的日常,我爸经常说,家庭平等不是一句口号,要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江逸晨指着视频里江哲洗碗的画面,笑着对同学说,“之前我做无性别设计,很多灵感都来自家里的氛围——没有性别限制,每个人都能自由做自己。”同学们看完视频,纷纷感叹:“你家的氛围也太好了吧!以后我也要跟家人一起,打破家里的性别偏见。”
江念初正在剪辑新一期的B站视频,看到妹妹发来的视频,立刻停下手里的工作。她把视频转发到自己的B站动态里,配文:“我家的平等小事,藏在爸爸洗的碗里,妈妈看的职业规划书里,弟弟改的设计稿里,还有我剪的视频里。平等不是遥不可及的理念,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日常。”她的粉丝看到动态后,纷纷去妇联的账号下点赞评论,很快,视频的播放量就突破了一万。
“姐,播放量过万啦!还有好多网友问咱们家的‘平等小技巧’,我要不要整理一下回复他们?”江念熙在群里发消息,语气里满是兴奋。江念初立刻回复:“当然可以!你可以结合咱们家的日常,总结几点简单易操作的方法,比如‘家务分工看能力,不看性别’‘支持家人追求自己的爱好’,这样大家更容易借鉴。”
江念熙收到回复后,立刻开始整理“家庭平等小技巧”。她结合自己家的情况,总结了五点:第一,家务不分男女,根据每个人的时间和能力分工,比如爸爸擅长洗碗,妈妈擅长整理,哥哥擅长倒垃圾,姐姐擅长打扫;第二,支持家人的个人追求,不管是职业规划还是兴趣爱好,都不因为性别而限制;第三,遇到问题时,一家人一起商量,不因为“长辈说了算”“男人说了算”而忽视其他人的意见;第四,日常对话中避免使用带有性别偏见的词汇,比如不说“女生学不好数学”“男生不用做家务”;第五,定期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想法,增进家人之间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