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掌心的刺 > 第335章 城市间的联结

第335章 城市间的联结(2 / 2)

开展当天,江逸晨早早地来到展区,看着陆续进场的观众,心里既紧张又兴奋。没过多久,他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江哲拎着行李,快步走进展区,脸上带着笑容:“儿子,我来了!刚从邻市赶过来,没迟到吧?”江逸晨赶紧跑过去,接过父亲的行李:“没迟到!您能来太好了,快跟我看看我们的展区。”

江哲跟着儿子走进“无性别设计专区”,看着那些打破传统性别标签的服饰——有适合男生穿的蕾丝衬衫,有适合女生穿的工装裤,还有颜色不限的儿童外套,每件作品旁边的卡片上,都印着来自案例集的故事。他走到一件粉色的男生卫衣前,看着卡片上写的“男生也能喜欢粉色,颜色不该有性别”,忍不住点头:“这个设计好!既好看,又传递了理念,比我预期的还要好。”

就在这时,展区里来了几位特殊的观众——正是江哲在邻市培训时认识的几位老师。他们手里拿着江哲送的案例集,笑着走过来:“江老师,我们特意从邻市赶过来,想看看江同学的设计展。你的案例集给了我们很多启发,现在看到这些设计,更觉得‘打破性别偏见’可以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江逸晨又惊又喜,赶紧给老师们介绍展区的设计理念:“这些作品都是我们根据真实的性别标签故事设计的,希望能让大家知道,不管是衣服还是其他东西,都不该有‘男生专属’或‘女生专属’的说法。就像我爸在案例集里写的,平等就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样子。”

老师们认真地听着,时不时点头称赞。有位老师还拿出手机,给作品拍照:“回去后,我要把这些设计分享给我的学生,让他们知道,打破偏见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里。”

展区的互动角也格外热闹,很多观众在墙上写下自己的故事。有个小女孩写下“我喜欢踢足球,以后要穿喜欢的球衣去比赛”;有个男生写下“我想学织毛衣,以后要给妈妈织围巾”。江哲看着这些稚嫩的字迹,心里满是温暖——他想起自己在邻市培训时,一位老师说的话:“教育和设计其实是相通的,都是在为孩子创造更包容的环境。”现在看来,这句话说得一点没错。

江念初和江念熙也赶来参加设计展。江念初拿着手机,给展区的作品拍视频,打算做成下期B站视频的素材:“弟弟,你的设计太有意义了!我要把这些作品分享给我的观众,让更多人知道,打破性别偏见可以从一件衣服开始。”江念熙则在互动角,跟观众聊起自己做的“家庭性别分工”报告:“其实不管是家庭里的分工,还是衣服的选择,核心都是‘平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为平等出一份力。”

傍晚时分,设计展的人流渐渐散去。江逸晨看着展区里的作品,又看了看身边的家人和老师,心里满是成就感。江哲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看,我们虽然在不同的城市,做着不同的事,但都是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让这个世界更包容,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做自己。这就是我们之间的联结,也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结。”

江逸晨点点头,忽然想起父亲寄来的案例集。他拿出那本书,翻到扉页,看着父亲写下的批注,心里忽然明白:所谓“联结”,不只是家人之间的牵挂,更是理念的传递、行动的呼应——他从父亲的教育案例里找到设计的灵感,父亲从他的设计里看到教育的延伸;邻市的老师从培训中获得启发,又带着这份启发来到设计展,再把新的感悟带回自己的课堂。

离开展区时,江哲收到了邻市教育局发来的消息:“江老师,您的课程太受欢迎了!我们打算跟您长期合作,把性别平等课程在全市推广。下次培训,希望能邀请江逸晨同学也来分享,讲讲如何用设计传递平等理念。”

江哲把消息念给家人听,江逸晨眼睛一亮:“我愿意去!我可以跟老师们分享怎么从真实故事里找设计灵感,也想听听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许能为下次的设计展积累更多案例。”江念初笑着说:“那下次我们一家人可以一起去邻市,我也能跟那里的女孩们分享我的视频,念熙也能跟她们聊她的报告,咱们真正实现‘全家联动’!”

夜色渐浓,城市的灯光次第亮起。江哲一家人走在回家的路上,聊着未来的计划——江哲要继续推进邻市的课程推广,江逸晨要筹备下一次的跨校设计展,江念初要做更多打破理科偏见的视频,江念熙要完善她的调研报告,还要继续当“星光基金”的志愿者。

江哲看着身边叽叽喳喳讨论的孩子们,忽然觉得,所谓“改变世界”,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无数人用自己的专业和热爱,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领域,传递着同样的理念,做着同样的努力。就像他和江逸晨,一个在邻市的课堂上播撒平等的种子,一个在学校的展区里传递自由的理念,看似遥远,却因为共同的信念,紧紧联结在一起,也让两座城市,因为这份联结,变得更加温暖、更加包容。

未来的日子里,这样的联结还会继续——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从一个家庭到另一个家庭,从一次培训到一场设计展,从一段视频到一份报告,无数微小的行动汇聚在一起,终将形成改变世界的力量,让每个角落的人,都能感受到平等与自由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