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接近尾声时,江哲给家长们布置了“家庭作业”:
1. 一周内,不跟孩子说任何性别标签类的话;
2. 主动和家人分担家务,尤其是爸爸们,要至少做三件家务(如洗碗、倒垃圾、打扫卫生);
3. 跟孩子聊一次天,问他们“最喜欢的事是什么”,并表示支持;
4. 下周来上课时,分享自己的改变和孩子的反应。
“各位家长,”江哲看着大家,语气诚恳,“性别平等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更是家庭的事。咱们家长的一句话、一个举动,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希望通过这次培训,大家能意识到性别标签的危害,一起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无偏见、更自由的成长环境。”
培训课结束后,家长们纷纷围上来,有的跟江哲要课件电子版,有的咨询具体的教育方法,还有的分享自己的感悟。之前提问的蓝色外套爸爸挤到前面,手里拿着U盘:“江校长,麻烦您把课件拷给我,我想回家跟老婆一起学,以后多帮她做家务,也跟她一起改改教育孩子的方式。”
“好啊,”江哲接过U盘,一边拷贝课件一边说,“跟家人一起学习更好,这样能形成共识,一起为孩子创造好的成长环境。”
那位爸爸接过U盘,连声道谢:“谢谢您,江校长!今天的课真是让我觉醒了,以前我总觉得自己没错,现在才知道,我很多想法都是错的。以后我一定多学习,做个合格的爸爸和丈夫。”
其他家长也纷纷拿出手机,扫码加入了“家长性别教育交流群”。有的妈妈说“以后有问题可以在群里问江校长,也能跟其他家长交流经验”;有的爸爸说“我要把课件发给家里的老人,让他们也学学,避免给孩子贴标签”。
江哲看着热闹的场景,心里满是欣慰。他想起半年前刚筹备这个培训课时,还有人质疑“家长哪有时间学这些”“性别教育没必要跟家长讲”,但现在看到家长们积极的态度,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送走最后一位家长,江哲坐在空荡的会议室里,看着幕布上“无偏见成长,让孩子做自己”的标语,心里满是感慨。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爸爸也总说“男生要坚强,不能哭”,导致他长大后很少跟家人表达情绪;直到后来做了老师、当了校长,接触了性别平等教育,才慢慢改变了自己的观念,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老江,还没走啊?”林晚星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手里提着保温桶,“给你带了热粥,刚上完课肯定饿了。”
江哲站起身,接过保温桶,笑着说:“刚跟家长们交流完,没想到大家这么积极,还有爸爸要课件跟老婆一起学,以后帮着做家务。”
林晚星坐在他身边,打开保温桶:“这就说明你的课有效果啊!其实很多家长不是不想改,就是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你这个培训课,就是帮他们觉醒,让他们知道该怎么正确教育孩子,怎么跟家人相处。”
江哲喝着热粥,心里暖暖的:“是啊,以后我还要多开这样的培训课,不仅在咱们市,还要去周边的县区,让更多家长意识到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性。我还想把今天家长的反馈整理出来,做成案例,下次上课的时候跟更多人分享,让大家知道,改变其实很简单,只要愿意开始。”
林晚星点点头,眼里满是支持:“我支持你!以后我也可以帮你一起准备课件,比如加入一些家庭分工的案例,让爸爸们更清楚该怎么分担家务,怎么支持妈妈。”
夕阳透过窗户,照在会议室里,给幕布上的标语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江哲看着身边的林晚星,又想起培训课上家长们坚定的眼神,心里满是希望。他知道,这次培训课的觉醒,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会有更多家长改变教育方式,更多家庭打破性别偏见,更多孩子在无标签的环境里自由成长。而他,会一直走在这条路上,用自己的努力,为更多家庭、更多孩子,点亮一盏无偏见的成长之灯。
回家的路上,江哲收到了蓝色外套爸爸的消息:“江校长,我到家了,已经跟老婆道歉了,现在正在洗碗。老婆说没想到我会改变,还哭了。谢谢您的课,我以后一定会坚持下去!”
江哲笑着回复:“加油!您的改变,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他放下手机,看着窗外的街景,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每一个家长的觉醒,每一次小小的改变,都会汇聚成大大的力量,让性别平等的理念,慢慢走进更多家庭,让更多孩子,能勇敢地做自己,自由地追逐梦想。而这,就是他坚持做性别教育培训课的意义——用教育唤醒意识,用改变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