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江念初收到了云南山区小学王老师的微信,王老师发来一张照片,照片里是孩子们在教室里期待的样子,配文:“孩子们听说很快会收到远方的信,都特别开心,每天都去信箱旁边看看。感谢你们为孩子们带来的温暖!”
江念初把照片转发到社团群里,社员们纷纷回复:“太可爱了!我一定要快点收到小宇的回信!”“下次我要在信里多写点有趣的事,让小婷开心!”看着群里热闹的讨论,江念初想起自己小时候,第一次收到笔友的信时,那种心跳加速的期待感——拆开信封时的小心翼翼,看到字迹时的好奇,读完信后反复回味的快乐,这些都是电子信息无法替代的美好。
她拿出自己写给结对伙伴的信,这是一位叫小妍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小妍喜欢画画,江念初在信里分享了自己拍摄纪录片时遇到的趣事,还说:“我知道你喜欢画画,下次你可以把画寄给我,我把它放进我的纪录片里,让更多人看到你的才华!”她把信重新读了一遍,又在末尾加了一句:“冬天到了,你要注意保暖,要是觉得冷,就想想我们都在为你加油,心里就会暖和起来啦!”
晚上回家,江念初把社团寄信的事告诉了家人。妈妈林晚星正在整理公益讲座的材料,听到后笑着说:“这个想法真好!书信能让人静下心来交流,比手机聊天更有温度。下次你们做鼓励卡片,我也来帮忙画图案好不好?”爸爸江哲拿出自己修电子设备时用的小工具:“要是远方的孩子有需要,我可以教他们修简单的小物件,你们可以把教程写在信里寄过去。”哥哥江逸晨则说:“我可以设计一些好看的信纸,上面印上不同的校园风景,让信件更有特色!”妹妹江念熙也凑过来:“我要画加油卡片,画好多好多小太阳,送给远方的小朋友!”
看着家人都愿意支持自己的社团活动,江念初心里暖暖的。她知道,“书信结对”不仅仅是社团成员们的事,更是一家人共同传递温暖的方式。就像妈妈的公益讲座帮助女性突破成长困境,爸爸的电子维修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哥哥的校服设计让学生穿得更舒服,妹妹的混合分组建议让课堂更有活力一样,她的书信结对,也在以自己的方式,为更多人带去希望和陪伴。
接下来的日子里,江念初和社团成员们开始期待回信。他们在文学社的墙上贴了一张“回信倒计时”日历,每天都会在日历上画一个小标记;还准备了“回信记录本”,计划把收到的每一封回信都整理好,做成“书信集”,以后可以在学校图书馆展出。
一周后,社团收到了第一封回信,来自云南山区的小宇。信里,小宇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了自己的生活:“我每天早上要走半小时山路去上学,中午在学校吃午饭,最喜欢的科目是数学,因为数学老师会用树枝在地上做题,特别有意思。”他还画了自己家旁边的大山,旁边写着:“这是我们这里的山,很高很高,春天的时候会开很多野花,下次我采一朵压平寄给你。”
社员小凯拿着回信,激动得手都在抖。他立刻坐在桌前,开始写回信,信里他画了学校的数学实验室,写道:“我们学校有很多数学模型,下次我拍照片寄给你,告诉你怎么用模型理解数学题。你走山路上学一定很辛苦,但我相信,这些辛苦都会变成你的力量,让你以后走得更远!”
随着回信越来越多,社团里的“书信故事”也越来越丰富。有的社员和结对伙伴约定“一起读同一本书,然后分享读后感”;有的则开始互相寄小礼物,比如山区的孩子寄来自己采的野花标本,社团成员寄去自己做的手工小摆件;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妍,还在信里夹了一张自己画的“星空图”,背面写着:“谢谢你愿意听我说话,我觉得你就像星星一样,照亮了我的生活。”
江念初把这些温暖的瞬间都拍了下来,做成了一部短片,命名为《笔尖上的约定》。短片里,有社团成员们认真写信的样子,有远方伙伴们收到信时的笑容,还有信件里那些充满童趣的插画和真诚的文字。这部短片在学校艺术节上播放时,感动了很多老师和同学,不少人都表示想加入书信结对社团,还有家长联系江念初,希望能让自己的孩子也参与进来,为远方的孩子寄去温暖。
半年后,“书信结对”社团已经发展到50位成员,结对伙伴也增加到120位,覆盖了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6所学校和3所特殊教育机构。江念初还牵头举办了“首届书信文化节”,邀请了结对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代表来校交流,大家一起分享书信故事,还合作完成了一幅“书信长卷”,上面写满了来自不同地方的祝福。
文化节当天,云南山区的王老师握着江念初的手说:“谢谢你,念初!因为这些书信,我们学校很多孩子变得更开朗了,有的孩子甚至开始写日记,说要把自己的故事写下来,寄给远方的伙伴。”特殊教育学校的李老师也说:“以前我们的学生很少和外界交流,现在他们每天都盼着收到信,还会主动和老师分享信里的内容,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很多。”
江念初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里满是成就感。她想起自己发起社团时的初心——用书信传递温暖,用文字连接心灵。现在,这个初心不仅实现了,还影响了更多人。她知道,书信结对的路还很长,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比如如何保持长期的书信交流,如何为不同年龄段的伙伴设计更合适的交流内容,但她并不害怕,因为她有社团成员的支持,有家人的鼓励,还有远方伙伴们的期待。
夕阳西下,文化节接近尾声。江念初和社团成员们一起,把新写好的信件和鼓励卡片装进信封,准备寄给远方的伙伴。信封上的“见字如面”印章,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温暖。她看着这些信件,仿佛看到了远方的孩子们收到信时开心的笑容,看到了他们因为这些信件而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开朗的样子。
“下次我们可以搞个‘书信漂流’活动,让一封信念初的信经过多个伙伴的手,每个伙伴都在信里加一句话,最后送给需要鼓励的人。”江念初对社员们说,眼里满是期待。
“好啊好啊!我第一个报名!”
“我要在信里写‘你不是一个人,我们都在为你加油’!”
“我还要画个大大的爱心,让收到信的人感受到温暖!”
社员们的声音充满了活力,江念初知道,这就是书信的力量——它能让素不相识的人成为朋友,能让遥远的距离变得不再遥远,能让每一个认真书写的人,都成为传递温暖的使者。而她,会带着这份初心,继续在书信的世界里,为更多人搭建沟通的桥梁,让笔尖的温暖,照亮更多人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