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掌心的刺 > 第275章 林晚星的社区讲座与200位女性的成长对话

第275章 林晚星的社区讲座与200位女性的成长对话(1 / 2)

九月的周末清晨,晨光透过梧桐树叶的缝隙,落在晨光社区活动中心的玻璃窗上,映得室内的蓝色座椅格外明亮。47岁的林晚星站在讲台后,手指轻轻拂过提前准备的PPT翻页器——今天,她要在这里举办“女性如何突破成长困境”公益讲座,此刻离讲座开始还有半小时,签到台已经排起了长队,打印机里不断吐出新的签到表,原本准备的150份座位牌,显然不够用了。

“林老师,又加了50个临时座位,连走廊都摆上小凳子了!”社区工作人员张姐拿着登记表跑过来,语气里满是惊喜,“没想到这么多人来,有刚毕业的小姑娘,还有退休的阿姨,甚至有位妈妈抱着刚满周岁的宝宝,说想听听您的建议。”

林晚星顺着张姐的目光看去,只见活动中心门口,一位穿着碎花裙的女士正抱着宝宝,用婴儿背带把孩子固定在身前,手里还拿着笔记本;不远处,几位头发花白的阿姨围在一起,小声讨论着“听说林老师以前是工程师,后来还转行做了家庭教育指导,肯定有经验”;还有几个穿着职业装的年轻女孩,手里握着咖啡杯,低头看着手机里的“成长困境清单”,那是林晚星提前三天发在社区群里的预热内容。

“麻烦您再准备点热水和婴儿湿巾,给带宝宝的妈妈们用。”林晚星笑着说,心里却泛起一阵温暖。她做公益讲座已经五年了,从最初在小区凉亭里的十几人小聚,到如今能坐满200人的社区活动中心,每一次看到女性们带着期待而来,她都觉得这份坚持格外有意义。

八点五十分,讲座正式开始。林晚星走到讲台中央,没有急着翻PPT,而是先拿起话筒,笑着问:“在座的各位姐妹,有没有人在凌晨三点,看着身边熟睡的孩子,突然觉得‘我好像除了妈妈这个身份,什么都不是’?有没有人在公司开会时,明明有好想法,却因为害怕‘说错话’,最终把话咽了回去?”

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一阵小声的附和。坐在第三排的李姐轻轻点头,她今年38岁,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自从三年前辞职回家带娃,每次同学聚会都不敢说话,总觉得自己“脱离社会太久,没什么可聊的”;坐在走廊临时座位上的25岁女孩小夏,攥紧了手里的笔记本,她在互联网公司做运营,每次部门讨论方案,她都因为“怕被嘲笑想法幼稚”,从来不敢主动发言。

林晚星看着台下的反应,继续说:“我40岁那年,也遇到过这样的困境。当时我在一家工程公司做技术主管,工作了15年,突然被通知‘部门调整,你的岗位需要转岗到行政’。那时候我觉得天都要塌了——我手里有3个国家专利,参与过5个大型项目,怎么突然就‘没用’了?那段时间,我每天早上起床都要给自己做半小时心理建设,晚上躲在书房里哭,怕孩子听到,也怕老公担心。”

台下的女性们都安静下来,目光紧紧盯着林晚星。抱着宝宝的那位妈妈,轻轻拍着孩子的背,眼里泛起了泪光;几位退休阿姨也坐直了身体,显然想起了自己曾经的经历。

“后来我怎么走出困境的?”林晚星话锋一转,点开PPT的第一页,标题是“女性成长的三个‘枷锁’与破局之道”。她指着屏幕上的“枷锁一:身份标签固化”,说:“我们很容易被‘妈妈’‘妻子’‘女儿’这些身份困住,觉得‘我是妈妈,就该牺牲自己的时间陪孩子’‘我是妻子,就该多照顾家里’,却忘了问自己‘我想做什么’。我40岁转岗后,发现行政工作不是我的强项,但我在和员工沟通时,总能很快理解他们的困惑——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其实很擅长‘倾听和引导’。”

她分享起自己的转型经历:“当时我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报考了家庭教育指导师,每天等孩子睡了,就坐在书桌前看书、刷题,周末去参加线下培训。刚开始老公不理解,说‘你都40岁了,折腾这些干嘛’,我跟他说‘我不仅是妈妈、妻子,我还是林晚星,我想做能帮到别人的事’。用了一年时间,我拿到了证书,开始在社区做免费的家庭教育咨询,后来又被邀请去学校做讲座,慢慢找到了新的方向。”

台下响起了掌声,小夏在笔记本上写下“不要被身份标签定义”,还画了个小太阳;李姐也拿出手机,搜索“家庭教育指导师”的相关信息,眼里有了光亮。

接下来,林晚星讲了第二个“枷锁:恐惧‘不完美’”。她拿出自己当年的笔记,展示给大家看:“这是我第一次做讲座的手稿,上面改了密密麻麻的痕迹,我当时怕自己讲不好,怕别人说‘一个工程师懂什么家庭教育’,彩排了5次,甚至紧张到失眠。但第一次讲座结束后,有位妈妈拉着我的手说‘林老师,你说的话让我觉得不那么孤单了’,那一刻我才明白,‘不完美’不可怕,敢迈出第一步才重要。”

她看着台下的年轻女孩们,笑着说:“刚毕业的小姑娘们,不要怕自己‘没经验’;职场里的姐妹,不要怕‘说错话’。我女儿今年15岁,她跟我说‘妈妈,你们这代人总觉得要准备到100分才能开始,其实60分就够了’。这句话点醒了我——我们不需要做‘完美的女性’,只需要做‘不断成长的自己’。”

坐在第一排的年轻女孩小周,听到这话红了脸。她最近收到了一家心仪公司的面试邀请,却因为“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一直不敢去。此刻她在笔记本上写下“下周一定去面试”,还在旁边画了个加油的表情。

第三个“枷锁:缺乏‘支持系统’”,林晚星特意邀请了台下的两位女性上台分享。第一位是52岁的赵阿姨,她退休后想学习书法,却被家人说“都退休了,在家带孙子多好”,后来她在社区书法班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姐妹,大家互相鼓励,现在她的书法作品还在社区展览过;第二位是30岁的职场妈妈王女士,她想重返职场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后来加入了林晚星组织的“女性互助群”,群里的姐妹帮她修改简历,分享招聘信息,最后她成功入职了一家国企做人力资源。

“女性之间的支持,是最温暖的力量。”林晚星说,“我建立的‘微光女性互助群’,现在有300多位姐妹,大家在群里分享工作机会、育儿经验,甚至只是互相倾诉烦恼。上个月,群里的一位姐妹失业了,大家帮她分析职业方向,还有人推荐她去自己公司面试,最后她成功拿到了offer。”

她拿出手机,展示群里的聊天记录:有姐妹分享“今天成功谈下一个项目”,逆期,不知道怎么沟通”,立刻有姐妹分享自己的经验,还推荐相关的书籍。台下的女性们纷纷拿出手机,扫码加入互助群,原本安静的活动中心,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扫码成功”提示音。

讲座过半,林晚星留出了互动环节。第一位举手的是李姐,她站起来,声音有些哽咽:“林老师,我辞职三年了,现在想重返职场,却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投了十几份简历都没回应,我该怎么办?”

林晚星走到李姐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首先,你不是‘什么都不会’。带两个孩子,需要极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耐心,这些都是职场里很重要的技能。你可以先梳理自己的优势,比如‘擅长协调家庭事务’‘能快速解决孩子的突发问题’,这些可以转化为‘沟通协调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其次,你可以从兼职或志愿者工作做起,慢慢找回职场状态。我们互助群里有位姐妹,和你情况一样,她先在社区做志愿者,负责活动策划,后来被一家公益组织录用,现在做得特别好。”

李姐听着,慢慢擦干眼泪,点了点头:“我明白了,谢谢林老师,我回去就梳理自己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