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念初接过话茬,笑着说:“晚星老师的故事,不仅温暖了乡村女孩,也让我们这些城里的学生深受启发。在深圳师范大学,我们有‘乡村教育帮扶’志愿项目,很多同学都会利用假期去乡村支教,我去年也去过粤北的一所小学,跟晓雨、苗苗她们一起读过书、做过游戏。我发现,只要给乡村女孩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她们就能绽放出惊人的力量。”
签售环节开始后,读者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林晚星坐在签售台前,认真地在每一本书上写下寄语,遇到带着孩子的家长,她会特意多写一句:“愿每个孩子都能自由追逐梦想,无关性别,无关出身。”遇到来参加签售的学生,她会问:“你最喜欢书里的哪个故事?”耐心倾听他们的分享。
十位乡村女孩也坐在旁边的小桌子前,给读者们递书、盖章。有位读者好奇地问晓雨:“你们在村里读书辛苦吗?”晓雨摇摇头,笑着说:“虽然我们的教室没有城里的漂亮,书也没有这么多,但我们都很喜欢读书,老师和晚星老师也经常鼓励我们,一点都不觉得辛苦。”
中午十二点,签售会接近尾声。林晚星和江念初带着女孩们来到书城的餐厅,点了她们爱吃的糖醋排骨、番茄炒蛋。吃饭时,晓雨拿出自己的日记,递给林晚星:“晚星老师,这是我最近写的日记,里面写了我们村的板栗熟了,还有我新认识的字,您能帮我看看吗?”
林晚星接过日记,一页一页仔细翻看,日记里的字迹虽然稚嫩,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9月10日,今天是教师节,我给老师画了一张贺卡,老师说我画得好看”“9月15日,山上的板栗熟了,我和妈妈一起去捡板栗,卖了钱买了一本新笔记本”。她在日记的最后一页写下:“晓雨的文字,像大山里的星星,明亮又温暖。继续写下去,未来你一定能成为很棒的作家。”
下午,林晚星和江念初还带着女孩们去了深圳科技馆。在“儿童科学乐园”里,女孩们兴奋地体验着各种科学实验——晓雨在“水力发电”展区,认真听讲解员介绍发电原理;苗苗在“机器人互动”区,跟机器人一起下棋;其他女孩则围在“太空探索”展区,看着模拟的太空舱,小声讨论着“以后能不能去太空看看”。
江念初陪着女孩们体验每个项目,耐心地给她们讲解科学知识:“你们看,这个水力发电机,是利用水流的力量发电的,就像我们村里的小溪,也有这样的力量。只要好好学习科学知识,以后你们也能发明出帮助家乡的东西。”
傍晚时分,送女孩们去车站时,晓雨抱着林晚星送的《掌心的刺·拾光》,小声说:“晚星老师,念初姐姐,谢谢你们带我来深圳,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回村里当老师,像阿杏一样,教更多的妹妹读书。”李苗苗也说:“我要攒更多的钱,给我们村的小图书馆买很多很多书,让大家都能读到好故事。”
林晚星和江念初看着女孩们上车,直到公交车消失在视线里,才缓缓转身。“你看,她们眼里的光,就是我们做这些事的意义。”林晚星轻声说,手里还攥着女孩们刚才塞给她的小礼物——几颗晒干的板栗,一张画着“深圳书城”的水彩画。
江念初点点头,想起今天签售会上,有位读者说“《掌心的刺·拾光》让我看到了乡村女孩的坚韧,也让我开始关注身边的性别平等问题”。她笑着说:“晚星老师,您的书就像一座桥,连接了城市和乡村,也连接了不同女孩的梦想。以后要是有机会,我想跟您一起,多去乡村看看,给那里的女孩们带去更多的书和鼓励。”
回到家,林晚星坐在书桌前,翻开女孩们的签到表,在每个名字后面写下今天的故事——“晓雨分享了日记里的大山,苗苗说要给小图书馆买字典,……”她想起自己写《掌心的刺》系列的初心,一开始只是想记录支教时遇到的故事,却没想到会影响这么多人,甚至让乡村女孩们生出“追逐梦想”的勇气。
台灯下,《掌心的刺·拾光》的样书静静躺在桌上,封面的微光仿佛能穿透纸页,照亮无数乡村女孩的成长路。林晚星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首签会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未来,要让更多‘掌心的刺’,变成‘掌心的光’,让每个女孩都能在阳光下,自由地读书、成长、追逐梦想。”
而江念初回到深圳师范大学的宿舍后,也在日记本上写下今天的感受:“今天的签售会,让我更明白‘教育’的意义——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用温暖和鼓励,点燃每个孩子心中的火种。以后,我要成为一名能照亮乡村女孩的老师,像晚星老师一样,用故事传递力量,用行动打破偏见,让每个女孩都知道,她们值得拥有更好的未来。”
窗外的月光洒进房间,落在翻开的书页上,也落在两个为“女孩成长”而努力的人心里。她们知道,改变乡村女孩的成长困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只要有人愿意写下她们的故事,有人愿意传递温暖的力量,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女孩,从《掌心的刺·拾光》里汲取勇气,在大山里、在城市里,一步步走向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