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阳光透过深圳书城的落地玻璃窗,在铺着浅米色桌布的签售台上洒下柔和的光斑。林晚星指尖抚过刚拆封的《掌心的刺·拾光》样书,封面右下角那行烫金小字——“献给每一个在困境里追光的女孩”,像一颗小小的火种,映亮了她眼底的笑意。这本凝结了两年心血的续篇,不仅是她对乡村女孩成长故事的延续,更藏着一个关于“看见与被看见”的约定——首签会当天,她要邀请十位来自粤北乡村的女孩代表来到现场,而主持人,正是她特意邀请的深圳师范大学大一学生江念初。
“晚星老师,乡村女孩们已经到后台了,念初同学正在陪她们熟悉流程。”书城工作人员轻轻敲了敲休息室的门,递过来一份粉色的签到表,上面歪歪扭扭地签着十个名字,每个名字后面都画了个小小的笑脸。林晚星接过表,指尖在“苏晓雨”“李苗苗”这两个名字上停顿——这是她去年去粤北支教时认识的女孩,晓雨爱写日记,苗苗总抱着旧字典认字,当时她就跟她们说:“等我的新书出版,一定请你们来深圳,咱们一起分享故事。”
推开后台的门,热闹的笑声瞬间涌了进来。江念初穿着白色衬衫和浅灰色半身裙,正蹲在地上,跟女孩们一起翻看《掌心的刺·拾光》的插画页。“你们看,这个叫‘阿杏’的女主角,小时候也跟你们一样,在山村里捡板栗、读旧书,后来她靠读书走出了大山,还回村里建了图书馆呢。”念初指着插画里扎着马尾的女孩,声音温柔又明亮,“等会儿签售会开始,你们可以跟晚星老师说说,你们最喜欢书里的哪个故事,说不定晚星老师还会给你们写专属寄语哦。”
“念初姐姐,我能问晚星老师,阿杏后来有没有教村里的妹妹们读书吗?”扎着羊角辫的苏晓雨举着书,眼睛亮晶晶的,书的扉页上已经写满了她的读书笔记,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阿杏的错题本”“阿杏的读书计划”。江念初笑着点头,把晓雨拉到林晚星面前:“当然可以啦,这就是晚星老师,快跟她说说你的疑问吧。”
林晚星蹲下身,轻轻摸了摸晓雨的头,接过她手里的书:“晓雨观察得真仔细!阿杏后来不仅教妹妹们读书,还在村里办了‘周末读书班’,就像你们学校里的阅读角一样。你看这本书的第78页,这里写的‘板栗树下的读书会’,就是我根据去年在你们村看到的场景写的——当时你是不是还在会上读了自己写的日记?”
晓雨惊喜地睁大眼睛,用力点头:“是!我读了《我的大山》,晚星老师你还记得!”旁边的李苗苗也凑过来,小声说:“晚星老师,我喜欢书里‘阿杏攒钱买字典’的故事,我现在也在攒零花钱,想给我们班的小图书馆买一本新字典。”林晚星握住苗苗的手,在她的书扉页上写下:“苗苗的字典里,藏着未来的无限可能——林晚星”,还画了一个小小的字典图案。
离签售会开始还有半小时,江念初带着女孩们去参观书城的儿童阅读区。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彩色封面的书籍,女孩们像发现了宝藏一样,踮着脚尖在书架间穿梭。晓雨拿起一本《女生科学小实验》,翻到夹着书签的页面,兴奋地跟念初说:“念初姐姐,我们科学课上也做过这个‘彩虹水’实验,当时老师说‘女生也能学好科学’,我现在特别喜欢上科学课!”
念初接过书,跟晓雨一起翻看:“这太好了!我在深圳师范大学也学过相关的课程,以后要是你在科学课上遇到难题,随时可以跟我分享,我们一起讨论。”她还特意给女孩们介绍了书架上的《居里夫人传》《中国女科学家故事》,“你们看,这些姐姐们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努力,她们用行动证明,女生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不管是读书、做实验,还是写故事。”
十点整,签售会正式开始。江念初走上舞台,手里拿着话筒,笑容明媚:“各位读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林晚星老师《掌心的刺·拾光》的首签会现场。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深圳师范大学初等教育专业的江念初。”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她顿了顿,继续说:“《掌心的刺》第一部出版时,我就被书里乡村女孩的故事深深打动;而这部续篇,不仅延续了温暖的叙事,更让我们看到,女孩们在成长中如何突破偏见、追逐梦想。今天,我们还有一个特别的环节——邀请了十位来自粤北乡村的女孩代表来到现场,她们带着对读书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跟我们一起分享这本书带来的力量。”
在观众的掌声中,十位乡村女孩手拉手走上舞台,她们穿着整齐的浅蓝色校服,脸上带着些许紧张,却难掩兴奋。林晚星走到女孩们身边,拿起话筒说:“这些女孩,是我去年去粤北支教时认识的。她们生活在大山里,却有着对知识最纯粹的渴望——晓雨爱写日记,苗苗想攒钱买字典,还有的女孩梦想成为老师、医生、科学家。今天邀请她们来,不仅是兑现我去年的承诺,更想让大家看到,每一个乡村女孩的梦想,都值得被看见、被支持。”
台下的读者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有位带着孩子的妈妈轻声对身边的女儿说:“你看这些姐姐们,虽然生活在大山里,却依然坚持读书、追求梦想,你也要向她们学习,勇敢做自己喜欢的事。”
接下来的分享环节,江念初邀请女孩们依次发言。苏晓雨拿着话筒,声音虽然有些颤抖,却格外坚定:“我喜欢《掌心的刺·拾光》里阿杏说的‘读书能让我们看到大山外面的世界’。以前我觉得,女生只要读完初中就够了,可晚星老师告诉我们‘女生也能读高中、读大学,也能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现在我每天都写日记,希望以后也能像晚星老师一样,把我们村的故事写下来。”
李苗苗也鼓起勇气说:“我最喜欢书里阿杏教妹妹们认字的片段,因为我也在帮我们班的小同学认字。晚星老师说‘知识是可以传递的’,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都传递给村里的弟弟妹妹们,让他们也喜欢读书。”
女孩们的分享结束后,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林晚星眼眶微红,对观众说:“这些女孩的话,比任何赞美都让我感动。我写《掌心的刺》系列,就是想让更多人关注乡村女孩的成长困境——她们中有的因为性别偏见被劝退学,有的因为家庭贫困买不起书,可她们对知识的渴望,一点都不比城里的孩子少。这部续篇里,阿杏最终回到乡村办学,就是我对‘知识反哺’的期待——希望更多走出大山的女孩,能成为照亮家乡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