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掌心的刺 > 第104章 大伯的调解

第104章 大伯的调解(2 / 2)

“跟阿姨客气啥,”王阿姨笑着说,“你跟小梅好好待几天,一起琢磨复习的事,别想家里这些糟心事。等你们俩都考上师范,阿姨给你们俩都做粘豆包庆祝。”

林晚星点点头,跟王阿姨告别后,朝着县城的汽车站走去。路边的玉米苗长得齐腰高,风一吹,叶子“沙沙”响,像是在为她鼓劲。她攥紧了手里的帆布包,包里的招生简章硌着掌心——那是她和陈小梅共同的梦想起点,现在,她只想快点奔向那个和自己有着同样志向的朋友身边。

车站的重逢与陈家的暖意

哈尔滨的汽车站比县城的热闹太多,傍晚的人流裹着夏末的晚风涌出来,林晚星刚走出出站口,就被一个熟悉的身影扑了个满怀。

“晚星!我在这儿!”陈小梅扎着高中时的高马尾,额前碎发被风吹得飘起来,手里还举着一瓶冒着凉气的橘子汽水,另一只手攥着本《教育学基础》,封面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一路累坏了吧?快喝口凉的!我跟我妈说你要来,她一早就去菜市场买排骨了,还说要炸你爱吃的锅包肉,给你补补脑子,好跟你一起琢磨复习题。”

林晚星接住汽水,冰凉的瓶身贴着掌心,心里的燥意瞬间散了大半。她看着陈小梅手里的书,又看了看她眼里的光,憋了一路的眼泪又差点掉下来,却笑着捶了她一下:“你咋还是这么风风火火的?连出来接我都带着复习书。”

“还不是想你想的,也想跟你赶紧对对昨天的数学题!”陈小梅挽住她的胳膊,把帆布包抢过去扛在肩上,“我妈在家炖着排骨呢,说咱们俩要考师范,得多补补,以后当老师才有力气管学生。咱们赶紧走,再晚菜该凉了,正好吃饭的时候,咱聊聊各自的复习计划。”

陈小梅家住在老城区的居民楼里,爬了三层楼梯,刚到门口就闻到了饭菜香。门“咔嗒”一声开了,陈妈妈系着围裙探出头,脸上满是笑:“这就是晚星吧?快进来快进来,比小梅说的还精神!听说你俩都想当老师?这可是好职业,稳定又受人尊敬。”

客厅里的方桌上已经摆好了菜:油亮的红烧排骨、金黄酥脆的锅包肉、冒着热气的酸菜粉条,还有一碗撒了葱花的蛋花汤。陈爸爸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份本地师范学院的招生手册,笑着招呼她:“一路辛苦,先吃水果垫垫。我刚跟小梅看了看咱们哈尔滨师范的招生要求,你俩成绩都不错,好好复习肯定能考上。”

饭桌上,陈妈妈不停给林晚星夹菜,锅包肉刚咬下去,酸甜的汁儿裹着酥脆的外皮在嘴里化开,林晚星突然鼻子一酸——这是她一年来没吃到的味道,比深圳餐馆里的更暖,更像“为梦想加油”的样子。

“晚星,听说你想考深圳师范学院?”陈爸爸放下筷子,眼里满是赞许,“那学校的师范专业很有名,小梅想考咱们哈尔滨师范,以后你俩一个在南方教高中,一个在北方教初中,都是教书育人的好差事,多好。”

陈小梅扒拉着米饭,凑过来跟林晚星说:“我跟你说,我昨天整理了教育学的笔记,里面把‘教师职业道德’那部分标重点了,咱们晚上一起看。还有,我发现深圳师范去年的录取分数线比咱们省的一本线高30分,咱们得把数学和英语再提提分,肯定没问题!”

林晚星看着眼前其乐融融的一家,心里的委屈慢慢化了。她没提家里的糟心事,只跟他们聊深圳书店里的复习氛围、遇到的难懂知识点,陈小梅也抢着说自己的复习进度——说她暑假帮邻居家孩子补小学数学,既练了教学思路,还攒了点买资料的钱;说她跟老师请教了作文技巧,打算以后跟林晚星互相批改作文;还说等高考完,要一起去师范大学的校园逛逛,提前感受当老师的氛围。

吃完饭,陈小梅拉着林晚星进了自己的房间。书桌上摆着两人高中时的合照,照片里的她们穿着校服,手里举着写着“未来教师”的小纸条笑得灿烂。“你看,这张照片我一直放在这儿,”陈小梅坐在床边,拉着她的手,“这一年我总想起咱们一起在教室刷题的日子,你说想考去南方教高中,我想留在北方教初中,当时还怕以后离得远,现在觉得只要都能当老师,再远也能互相分享经验。”

林晚星终于忍不住,把家里的事一股脑说了出来——母亲的阻拦、大伯的不理解、朝阳的不懂事,还有自己攥着招生简章时的不安。陈小梅没打断她,只是轻轻拍着她的背,等她说完,才认真地看着她:“晚星,你做得对。想当老师不是错,亲情也不是绑架你的理由。以后咱们一起复习,我帮你整理知识点,你帮我分析难题,咱们一定能一起考上师范。要是家里再逼你,你就来哈尔滨找我,我家永远有你的地方,咱们一起为了当老师的梦想努力。”

哈尔滨的几日时光

接下来的几天,陈小梅带着林晚星一边复习,一边感受着哈尔滨的烟火气,两人的备考计划也越来越清晰。

第一天清晨,她们就坐在陈小梅家的阳台刷题。陈小梅把整理好的教育学笔记摊在桌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标着考点:“你看‘素质教育’这部分,去年好多学校的模拟题都考了,咱们得把定义和特点背熟,还要会结合案例分析。”林晚星也拿出自己在深圳整理的英语作文模板,指着其中一段说:“这个‘梦想与坚持’的主题,特别适合写咱们想当老师的初心,到时候可以互相套用练习。”中午歇晌时,陈小梅拉着她去楼下的文具店,两人各买了本新的错题本,约定每天晚上互相检查错题订正情况。

第二天,她们去了中央大街。青石板路上满是行人,两边的欧式建筑透着复古的味道。陈小梅拉着她进了一家老字号书店,在教育类书架前停住脚步:“你看这本《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虽然现在看有点早,但等咱们考上师范肯定能用得上,先买回去当参考。”两人还在街边买了刚出炉的列巴,掰着面包讨论着以后当老师的场景——陈小梅说想教初中数学,要把复杂的公式讲得像讲故事一样有趣;林晚星说想教高中语文,要带学生读遍经典,让他们爱上文字里的世界。路过卖马迭尔冰棍的小摊,她们各买了一根,冰凉的奶味在嘴里散开,连复习的疲惫都消散了。

第三天,陈小梅带她去了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校门口。虽然还没开学,校园外的林荫道上已有不少看书的学生。她们趴在栅栏外往里看,能看到教学楼墙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你看,那就是咱们以后要去的地方,”陈小梅指着图书馆的方向,眼里满是期待,“等咱们考上了,就可以在里面查教学资料,跟老师请教怎么备课。对了,学校门口有家烤冷面摊,老板的女儿就是师范的学生,说以后当了老师要回来教家乡的孩子,多酷啊!”

晚上回到陈小梅家,林晚星给父亲打了个电话。父亲的声音还是很疲惫,却轻声说:“你在哈尔滨好好复习,别担心家里。我跟你妈说了,让她别再逼你,你想当老师是好事,爸支持你。”挂了电话,陈小梅递过来一杯热牛奶,还拿着刚批改完的作文:“别想太多,你看你这篇《我的教师梦》写得多好,咱们再改改细节,高考肯定能得高分。”

在哈尔滨待了五天,林晚星心里的阴霾渐渐散了,复习的劲头也更足了。离开的前一天晚上,陈妈妈给她装了满满一背包的东西:炸好的锅包肉、腌好的酸菜、还有陈小梅熬夜整理的教育学重点手册。“到了深圳要是复习累了,就给阿姨打电话,阿姨给你熬粥,”陈妈妈拉着她的手,眼里满是不舍,“你跟小梅都是好孩子,想当老师的心思纯,以后肯定能教出好学生。以后常来哈尔滨,常来家里,咱们一起聊复习的事。”

陈小梅还把自己的错题本塞给她:“这里面的数学题我都标了易错点,你要是不懂就给我打电话。还有,咱们约定好,每周都要互相发一次模拟试卷的成绩,一起加油,一定要都考上师范!”

离开那天,陈小梅送她到车站。临上车前,两人又拿出各自的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