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 第210章 人心如浪与“烛龙”点睛

第210章 人心如浪与“烛龙”点睛(1 / 1)

玄玑子传来的信息,让凌云和朱棣感到了刺骨的寒意。星海观察者的手段,比他们预想的更加诡异和致命。它们不再满足于外部扫描,而是开始直接拨动智慧生命最复杂的琴弦——人心。

这种影响并非大规模的精神控制,那样反而容易察觉和对抗。它更像是一种精准的、放大性的“催化”。借助那无孔不入的信息流,它将个体内心深处本就存在的疑虑、恐惧、贪婪和偏见,悄无声息地放大、扭曲。

南京城中,一位原本就对“格物学堂”抢夺生源不满的国子监博士,在夜读圣贤书时,脑中突然不受控制地涌现出无数“格物之学乃夷狄之术,必将引狼入室,亡天下”的尖锐念头,这些念头如此清晰、如此“合理”,让他原本的些许犹豫彻底化为坚定的敌意,第二天便写下了一份措辞激烈、引经据典的万言奏折,直斥新政为“祸国之源”。

北方边镇,一名因在新军训练中犯错而被降职的参将,心中积郁的怨气被无形中放大,醉酒后与同僚抱怨时,竟脱口而出“与其受这鸟气,不如反了他娘的,投了北元快活!”虽被及时制止,但裂痕已然产生。

江南富庶之地,一些原本就在观望的丝绸商贾,潜意识里对吕宋机械化纺织带来的竞争恐惧被点燃,开始联合抵制“天工局”收购生丝,并暗中散布“新式织机乃妖物,所出绸缎带有晦气”的谣言。

这些事件单独看来,似乎只是改革中常见的阻力。但当它们发生的频率陡然增加,且其中夹杂着许多非理性的、近乎偏执的情绪时,凌云和朱棣都意识到,玄玑子的警告成真了。那星空中的存在,正在以一种他们无法直接对抗的方式,从内部瓦解他们的联盟,加速“混沌”的滋生。

“必须稳住人心!”朱棣在联席会议上,脸色铁青地下令,“加强舆情监控,凡有妖言惑众、煽动对立者,无论身份,立即锁拿!命各地官府,加大宣讲力度,阐明利害!”

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恐惧和疑虑一旦被种下,尤其是被一种超越理解的力量所催化,便如同野草,难以根除。

与此同时,“烛龙”项目在取得首次临界成功的突破后,并未停步,而是立刻进入了更加危险和关键的下一阶段——为这初生的“龙”点上眼睛,将其庞大的能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推力!

新的实验场地被设立在吕宋本岛远离人烟的一处荒芜海湾。这里建造起更加庞大和坚固的测试台架。目标不再是维持一个稳定的低功率反应堆,而是要进行短时间的、超高功率的能量输出,并尝试将其导向一个初步设计的粒子喷射推进装置。

这是通往恒星际引擎道路上,最危险、也最必要的一步。陈默团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如何在瞬间承受住反应堆爆发出的巨大能量而不被汽化?如何将核能高效地转化为定向的动能?如何控制那狂暴的等离子流?

每一次测试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第一次全功率测试时,约束磁场瞬间失效,灼热的放射性粒子流逸出,将厚重的测试舱壁熔出一个大洞,幸好事先清场且防护到位,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整个测试装置近乎报废。

第二次测试,推进剂注入系统出现毫秒级的延迟,导致能量回灌,引发剧烈爆炸,将测试台架炸得四分五裂……

失败、分析、改进、再失败……陈默和他的团队如同在雷区中跳舞,用难以想象的成本和勇气,一点点摸索着前进。朱棣调集来的大量稀有金属和资源,如同流水般投入这个无底洞,朝中非议之声更甚,但在凌云和朱棣的强力压制下,项目得以继续。

就在“烛龙”项目在一次次爆炸与失败中艰难前行时,郑和从江南督办新政返回,带回了一个令人担忧的消息:民间开始流传一种新的、更加恶毒的谣言,声称所谓的“星海威胁”根本是子虚乌有,是凌云为了篡夺大明江山、推行他那套“灭绝人伦”的格物之学而编造的谎言!甚至有人信誓旦旦地说,曾亲眼看见“星槎”在夜间飞出,向京城方向投放“蛊毒”!

这谣言编造得极为刁钻,直接动摇了同盟的根基——信任。而且传播速度极快,显然背后有推手,很可能就是那星空催化与内部反对势力结合的产物。

内忧外患,如同两面不断收紧的墙壁,将希望挤压得越来越渺茫。

然而,在经历了第七次惨烈的失败后,“烛龙”项目终于迎来了一丝曙光。重新设计的磁场约束结构和经过千次模拟优化的喷射方案,在第八次测试中,成功地将反应堆爆发出的庞大能量,约束、引导,并转化为一道持续了零点三秒的、耀眼到无法直视的湛蓝色等离子射流!

那射流如同神话中龙息的雏形,瞬间蒸发了前方用于测试的厚重标靶,在地面上留下了一道长达数百米、深不见底的灼热沟壑!

虽然持续时间极短,虽然控制依旧粗糙,但这零点三秒,意味着人类第一次,将核聚变(他们尚无法实现可控核聚变,此次仍是裂变,但能量释放模式模拟了聚变的部分特征)级别的能量,以受控的方式,转化为了推进力!

“我们……点着了……”陈默看着监测数据,声音沙哑,整个人几乎虚脱,脸上却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这微弱的“龙息”,是黑暗中的又一缕星光,是绝望中挣扎出的又一丝力量。

但人心如浪,浊浪滔天;星空如狱,冷眼旁观。

这刚刚点燃的星火,能否驱散愈发浓重的黑暗,依旧是个未知数。

时间,只剩下两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