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书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郑和“偶然”发现了一本没有署名、纸张较新的手稿副本,似乎是被某位学子遗落在此。他随手翻开,里面记录的并非高深的格物原理,而是一些零散的、如同梦呓般的推测:
“……观测信号持续靠近,非自然星体应有之轨迹……”
“……能量脉冲模式复杂,疑似具有目的性之探查……”
“……苍梧之变,或为前驱试探,‘它们’在适应,在学习……”
“……时间,恐不及五载……”
手稿中的字眼,如“信号”、“探查”、“它们”、“五载”,让郑和的心脏骤然收缩!这与他之前看到的零碎情报和昨夜那诡异的流光瞬间联系了起来!
他不动声色地将手稿合拢,放回原处,仿佛从未看过。但内心的震撼却如惊涛骇浪。难道凌云和他的吕宋,一直在准备应对的,并非朝廷,而是……来自天外的威胁?!这想法过于骇人听闻,几乎颠覆了他的认知。
参观结束,郑和向凌云辞行。临别前,他深深看了凌云一眼,语气复杂地说道:“凌都督,吕宋之强,咱家已亲眼所见,受益匪浅。世间之事,纷繁复杂,有时眼见亦未必为实。望都督……好自为之,勿忘根本。”
这话,已带上了几分超越皇命职责的个人提醒。
凌云听出了他话中有话,郑重回礼:“多谢郑公公良言。凌云始终铭记,身为汉家子民,护我华夏文明薪火相传,乃毕生之志。”
两人的对话云山雾罩,却都明白了对方隐含的意思。
郑和的舰队缓缓驶离吕宋港。他站在船尾,望着那座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属与玻璃光泽、充满生机与未知的港口城市,心情前所未有的沉重。
他带回京师的,将不仅仅是对吕宋强大实力的评估,更有一个令人难以置信、却又无法完全忽视的、关于星空威胁的可怕猜测。这份猜测,将会在波谲云诡的朝堂上,掀起怎样的波澜?
而吕宋,在送走了郑和这支代表着大明最高意志的舰队后,并未有丝毫放松。凌云知道,示强与警告已经送出,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五年倒计时,依旧在滴答作响。
“加快‘南天门’计划所有子项进度。”凌云对等候在身边的陈默和李参将(已从前线秘密返回)说道,“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必须在朝廷做出最终决定之前,让我们拥有……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的力量,以及,应对真正危机的底气。”
星空的阴影与帝国的刀锋,双重压力之下,吕宋这艘巨轮,正开足马力,驶向未知的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