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支持凌云的务实派官员如获至宝,纷纷引述文中观点进行反击。而理学清流们则又惊又怒,他们发现凌云不再是被动挨打的“匠户头子”,而是成了一个拥有自己“道统”的可怕对手!争论的焦点,从“是否应该禁止格物”,被迫转向了“谁的‘道’才是真道”这个更加复杂和危险的领域。
朱棣在深宫中细细阅读了《格物穷理录》,久久不语。他既欣赏凌云的才华与魄力,也对其试图建立新“道统”的野心感到深深的忌惮。但眼下,吕宋的技术和力量不可或缺,南方的威胁隐约可见,他最终选择了继续保持沉默和平衡,既未公开支持凌云,也未采纳清流们要求严惩的奏议。这场意识形态之争,暂时陷入了僵持。
而就在这思想交锋如火如荼之际,吕宋的“动力司”再次传来了好消息。
在鲁衡的带领下,团队对内燃机原型进行了数十项改进,包括加装了简单的冷却系统、改进了进气结构、并成功试制了第一台四冲程原理样机!虽然依旧粗糙,但其运行的稳定性和功率都有了显着提升。
更重要的是,他们尝试将这台改进后的内燃机,安装在一辆特制的、拥有钢铁骨架和实心橡胶轮胎的平板车上!当内燃机轰鸣着,通过链条和齿轮,驱动着这辆没有马匹牵引的“铁车”,在吕宋基地新修建的硬质路面上,以超过奔马的速度轰然前行时,所有目睹这一幕的人都目瞪口呆!
“铁牛!这是铁牛啊!”围观的人们发出阵阵惊呼。
这辆原始到极点的“汽车”原型,其意义甚至超过了内燃机本身。它象征着动力与交通工具的彻底解放,预示着陆地运输速度与效率的革命性变革!
李参将立刻看到了其在军事上的巨大潜力:“若以此物牵引火炮、运输兵员粮草,日行数百里,何等迅捷!”
陈默则想到了更远:“若能解决转向、制动和舒适性问题,此物必将改变天下行旅与货殖之格局!”
新学的宣言,在思想的战场竖起了旗帜。
铁牛的轰鸣,在现实的世界开启了新的征程。
凌云站在格物院的高处,看着远处道路上那辆喷着黑烟、奋力前行的钢铁造物,又看了看手中那份引发朝堂巨震的《格物穷理录》。
他知道,旧的桎梏尚未打破,前方的道路依旧漫长。
但他已然亮出了自己的旗帜,也展示了足以撼动时代的力量。
思想的解放与技术的革命,如同车之两轮,正并驾齐驱,推动着这个古老的文明,驶向一个充满未知与挑战,却也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下一次,当星空的信号再次响起,当苍梧的阴影再次躁动,他们手中能拥有的,将不仅仅是舰炮与护盾,更有深入人心的理念,与驰骋大地的铁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