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号的归程,不再有初征时那份混合着未知与探索的激昂,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浸透了警示与迷茫的凝重。星舰内部,那点淡金色的文明光核似乎也黯淡了几分,仿佛承载了过多来自深渊的信息重量。
κ的谜语——“悖论之种”、“第三变量”、“回声”——如同幽灵般在每一位成员的意识中盘旋。他们带回的不仅是“纳吉尔法”失败的冰冷事实,更是一个对自身存在根基的拷问。如果“织网者”的道路因“终末回响”而断绝,“驾驭”的道路因逻辑悖论而自毁,那么他们这些在夹缝中求生的后来者,路在何方?
“第三变量”……它究竟是什么?是一种尚未被发现的规则原理?一种超越秩序与混乱二元对立的哲学理念?还是某个存在于宇宙角落的、掌握了不同方法的特定文明?
没有答案。只有“基石”号规则谐振推进器那单调的嗡鸣,以及舱内隔离层后那块散发着不祥气息的“纳吉尔法碎片”,在无声地提醒着他们现实的严峻。
航行在相对平静的规则拓扑路径上,夜莺下令对碎片进行最保守的、仅限于外部观测的研究。他们不敢再尝试深入解读其内部可能残留的、被污染的逻辑核心,而是将重点放在其物质结构、能量残留以及κ留下的那个数据包的加密方式上,希望能从中找到关于“第三变量”或κ本身意图的蛛丝马迹。
同时,她也通过仍保持微弱连接的“深根”网络,将此次远征获取的关键信息——关于“织网者”的沉默、“纳吉尔法”的失败、κ的谜语——以最高加密等级发送回了太阳系的灰烬堡垒。家园需要知道他们面临的,是何等庞大而诡异的敌人。
---
当“基石”号历经漫长航行,终于再次锚定在熟悉的太阳系外围,透过探测器“看”到那颗被淡金色规则屏障笼罩的、在“锈蚀”之海中顽强屹立的家园时,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在网络中弥漫。
是归家的慰藉,也是责任加身的沉重。
堡垒本体似乎也感应到了他们的回归,规则屏障泛起一阵欢迎的涟漪。星舰缓缓驶入堡垒开启的接纳港口,与庞大的家园结构重新对接。
夜莺、枢等人踏出星舰,踏上堡垒那熟悉的、由“活性金属”构成的地面。岩师、坚盾等留守领袖的意识早已在此等候。没有过多的寒暄,意识层面的交流瞬间完成了信息的深度同步。
留守的成员们接收到了远征队带回的全部信息,那股沉重的压力同样瞬间笼罩了他们。堡垒内部,那一直稳定燃烧的文明光核,明显地震动了一下,光芒似乎都凝固了片刻。
“‘纳吉尔法’……尝试驾驭‘锈蚀’……”岩师的意识带着深沉的叹息,“何等疯狂……又何等……可悲。”他作为文明的根基象征,更能体会那种试图掌控不可控之力所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κ的‘第三变量’……”坚盾的思维则更加务实,“如果我们无法找到它,是否意味着我们现有的防御,终将如同‘纳吉尔法’一样,在某一天因内在的逻辑矛盾而崩溃?”
这是一个无人能回答的问题。堡垒赖以生存的“规则界面”和“共轭”技术,其本质依然是秩序对混乱的引导与缓冲,是否也潜藏着未被触发的“悖论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