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白话明太祖实录 > 第77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三

第77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三(2 / 2)

皇帝下诏赐给墨梢什用各种用品及有花纹的丝织品,赐给墨西什用一件衣服。

设置盘顺长官司,任命墨梢什用为长官。

酉阳沿边溪洞军民宣慰司都元帅府的元帅冉如彪派他的弟弟冉如喜前来朝见,进献地方特产。

皇帝下诏书赏赐给冉如彪两匹有花纹的丝织品,赏赐给冉如喜一套衣服。

设置酉阳州,任命冉如彪为知州。

乙巳日,礼部说:“按照旧制,在文武官员班位相同的情况下,武官在左边,文官在右边。

现在各行省掌管印信的官员官秩是从一品,都指挥使司掌管印信的官员官秩是正二品。

凡是在公会上举行礼仪活动时,应该让行省掌印官排在首位。

皇帝下诏书命令行省中还未授任从一品官职的人,其班首按照品级来排序行事。

五月丁未朔日,皇上认为辽东气候寒冷,戍边士兵艰苦,命令中书省提前准备三万套衣服和鞋子送去,又把绵裘赐给将领校尉。

庚戌日,命令各官署设置斋戒牌。皇帝对中书省大臣说:‘斋戒,是古人用来向鬼神表达洁净(虔诚)的方式。’

我对于祭祀之事,每次进行斋戒的时候必定竭尽自己的诚心,不敢有一点懈怠疏忽。

我还担心各部门不能领会这个意图,在斋戒之日行为轻慢,即使幽冥中有鬼神,会考察他们的罪过,不如提前告诫他们,使他们知道警戒。

他命令各个部门各自设置木牌,在木牌上刻字,说:‘国家有固定的法律,神灵在看着呢。’

每次遇到祭祀就把它设置(摆放)起来。

辛亥日。升骁骑右卫千户江文清为广武卫指挥佥事。

江文清招集红罗山旧有的四千多名元朝遗留的士兵前来投降,所以才有这个任命。

壬子日,大将军徐达率领军队到达岭北,与敌军交战,失利,收敛军队坚守边塞。

皇帝赐给平定广西叛乱蛮夷回来的京卫将士文绮帛各四百八十匹有余,钱二千七十五万有余。

癸丑日,青州都指挥使司奏称:‘青州军粮储备,应该让商人在堰头石辛纳粟换盐,以节省转运的费用。’

听从了他的建议。

夜里,中都皇城的万岁山降下了像弹丸一样大的冰雹。

乙卯日,青州即墨县、莱州胶水县刮起大风,下起暴雨,还夹杂着冰雹。

中书右丞建昌王溥派人来报告说:“最近我监督工人采伐木材,建昌蛇舌岩上有一个身穿黄衣服的人唱歌道:‘龙蟠虎踞势迢峣,赤帝重兴胜六朝。’”

“历经八百年(周朝的国运)最终王气又重新出现,舜帝(重华)从此继承唐尧(的伟业)。”

它的声音如同钟声一样。

唱完后,那个人忽然就不见了。

皇帝说:“明白事理的人不会被神怪迷惑,坚守正道的人不会被谶纬动摇。

汉代的文成将军和五利将军足以成为鉴戒,他们做的事情涉及妖邪荒诞之事,怎么能相信呢?

丙辰日,因为即将在方丘举行祭祀,赐给陪祀官、乐舞生以下所有执事人员麻制的明衣。

皇帝前往斋室,对中书省的大臣说:‘朕前几天心中不安,夜里无法入睡,就像有什么事情在警示我一样。’

忽然听说中都皇城的万岁山降落下非常大的冰雹,难道就在那里(发生了感应)吗?

根据占卜之书的说法,冰雹是战争的征兆,应该派人告诫防守的官员,让他们严加防护,以防备意料之外的情况。

中书省、御史台的官员于是上奏说:‘各个州县遭受了冰雹灾害,庄稼受损,乌鸦麻雀也有被砸死的。’

皇上说:‘汉宣帝和石勒在位时,也有下冰雹损害庄稼、砸死飞鸟的事情。’

君主能怀着敬畏之心修养德行,那么天灾就可以消除,朕对此怎敢不谨慎呢?”

戊午日,夏至,在方丘祭祀皇地只,礼仪结束后,皇帝乘车返回乾清宫。

皇后、妃嫔见到皇帝说:“正是农忙的时候,老天很久不下雨了,秧苗还没有入土,我担心百姓会失望,为此感到十分忧虑。”

“你们都应该吃素食,从今天开始,等到雨水重新降下,再像往常一样吃(正常的)膳食。”

于是宫中从后妃往下的人都吃素食。

当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雨,第二天清晨,水已经有一尺多深了。

皇后穿戴好礼服、礼冠前来庆贺,并且说:“臣妾侍奉陛下二十年了,常常看到陛下的爱民之心,深切诚挚地存在于思虑之中。”

“如今天气干旱,陛下的诚意令人信服,感动上天,于是有降雨的回应,百姓能够粮食充足,臣妾冒昧前来恭贺。”

皇帝说:“君主是为了养育百姓而存在的,百姓和君主是一个整体,百姓的粮食有缺口,我心里怎么能安宁呢?”

“幸亏上天垂怜眷顾,降下这场好雨,我有什么德行能够承受呢?”

“皇后能与朕同心协力,忧心操劳国事,是天下和国家所依赖的人。”

己未日,辰州卫指挥同知谷继先去世,皇帝下令让有关部门护送灵柩回六安安葬,并派官员前去祭祀,说:“我在淮西起兵,随后平定了江东。

你从宁国来投奔我,我提拔你为千夫长,让你守卫赣州,你多次建立功劳,于是我任命你为辰州武卫同知,管理当地的少数民族。

先前听说你得了病,就立刻派遣医生进行治疗,哪里料到竟然因为这个病,就丧了命,朕心里很悲痛。

现在让你的妻子儿女迎接你的灵柩回乡安葬,朝廷会派遣官员携带祭品前往祭奠。

希望您的神灵不糊涂,享用祭品。

甲子日,太阳上出现了黑子。

丁卯日,倭寇侵犯海盐县的澉浦,杀害抢掠当地百姓。

戊辰日,命令户部招募商人在永平卫鸦红桥缴纳粮食换取盐引。其中淮盐每引需缴纳米一石五斗,浙盐每引需缴纳米一石三斗,山东盐每引需缴纳米二石,河间盐每引需缴纳米六石。

当时纳哈出派人窥伺边境,想要扰乱边境,所以要储备物资等待征讨。

高丽、日本送回所劫掠的沿海男女七十八人,皇帝诏令有关部门将这些人送回故乡,原元朝沿海行枢密院同知叶延秀等人前来归降。

这个月,皇帝诏令天下说:‘我听说三皇确立准则,按照时节引导民众,开始制作厨房、农具、衣服,民众开始有了住所。’

‘五帝推行的仁政,不过是遵循三皇的优良规范,因为当时社会还不完备,所以需要当时的君主向民众展示他们的主张,天下的百姓才会听从。’

‘从周朝到汉朝、唐朝、宋朝,也会根据不同的时势调整政策,国家才会昌盛,人民才会安定。’

‘朕承蒙皇天后土的恩命,在天下祖宗神灵的统御下,得到众多神灵的护佑,得以登上帝位,到现在已经五年了。’

‘我本是平民出身,没有学习过儒家的经典,况且平定叛乱、顺应民心已经有二十一年了,从来没有安定的生活。’

‘纲纪刚刚建立,所以大道还没有完全实现,百姓没有被教化。’

‘市镇、乡村之中,仍然遵循元朝的习俗,天下已经完全平定,礼仪风俗,难道不可以匡正吗?’

‘现在有这个诏令,来告诉你们这些臣民。’

‘以前发生战乱,百姓流离失散,因此被人当作奴隶的,应当立即放他们回去。’

‘士人和普通百姓的家庭,不要收养被阉割的奴仆。’

‘那些功臣不在这个规定之中。’

‘古时候邻居相互帮助,有祸患灾难时互相援救。’

‘如今州县的城市和乡村中,或许有受冻挨饿不能养活自己的人,命令乡里中的富裕人家借钱借粮来资助供养他们。’

‘工业、商业和农业,都听任他们原来的发展,等到有了充足的盈余,然后再偿还(债务等)。’

‘孤儿、寡妇、残疾人和那些没有能力维持生计的人,官府要进行赡养,不要使他们流离失所。’

‘那些病愈后愿意登记为民的人,可以听任他们。’

‘同乡之人按照年龄长幼来论资排辈,这是自古以来所崇尚的。’

‘凡是平时相见,行揖拜之礼时,年少者要先施礼;每年的宴会位次的排列,年长者居于上位。’

‘佃户拜见田主,不论年龄大小,都要像年轻的晚辈对待长辈一样。’

‘长辈的礼节,如果和雇主有亲属关系,不拘泥于主佃的关系,那就用亲属的礼节行礼。’

‘乡饮酒礼,是用来明确长幼秩序、使风俗淳厚的。’

‘现在已经荒废了很长时间,应该让中书省详细制定礼仪,颁布遵守。’

‘婚姻,是古人非常重视的事情。’

‘近代以来,人们受习俗影响,专门讨论聘礼的多少,这是违背礼仪制度的。’

‘办理丧事以悲哀为主,葬礼祭祀的器具,要与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相称。’

‘如今富有的人生活奢侈,贫穷的人靠借贷度日,(丧葬时)都致力于追求显赫豪华,还有人被阴阳风水的说法所迷惑,停放灵柩一年以上,以至于(棺木)暴露在外。’

‘应该让中书省集中商议(此事),然后颁布告示告知天下之人。’

‘天下四方已经平定,流亡的百姓各自回归故乡,这其中有男丁少而田地多的人,不允许依旧像以前那样占据他人的产业。’

‘如果有男丁多而田少的情况,允许他们在附近的荒田内耕种,官府会检验他们的劳动力,然后分给他们田地耕种。’

‘中国的衣冠服饰,被胡人的习俗破坏了,我曾经考定过品官命妇的冠服,以及士庶人的衣巾、妇女的服饰,在全国推行。’

‘只是民间妇女的首饰和衣服,还遵循旧的习俗,应该让中书省颁布规定的样式,务必恢复古时的典制。’

‘佛教、道教的教义,是以清净无为为根本的。’

‘每当举行斋醮仪式时,男女混杂在一起,饮酒吃肉放纵自己,我已经命令有关部门严格禁止约束。’

‘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有权势的富贵人家,大多将别人家的孩子阉割后役使,这些被阉割的孩子叫做火者。’

‘从今以后,有犯这种罪的,以阉割的罪名惩罚他,将他收为官府的奴隶。’

‘唉!’

‘用华夏的文明来改变夷狄的风俗,这是风俗之所以淳厚的原因;哀怜穷苦的人,赈济贫困的人,这是仁政所应当施行的。’

‘根据不同的时代情况制定适宜的措施,和民众一起变革更新。’

‘这样就可以达到礼义的风尚,永远稳固太平昌盛的治理。’

‘告知你们这些大臣和百姓,体会我的深切情怀。’

骁骑、羽林、江阴等卫所发生火灾,烧掉了房屋和官仓,一共死了十个人。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