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本郡守与殿下最终裁定。
首要之选,便是德行、威望与能力!
接下来的几天。
郡守府变得比集市还要热闹。
各部落为了推举县丞人选。
内部商议、相互拜访。
忙得不亦乐乎。
蒙毅则组织起了第一批即将赴任的秦吏县令们。
开始紧急培训。
不仅要学习基本的政务处理。
更要深入了解百越各部的风俗习惯、禁忌信仰。
甚至学习一些简单的百越日常用语。
记住,尔等赴任,非为作威作福。
乃是宣殿下仁德,行大秦律法,导民向化!
蒙毅严肃地训诫着这些年轻人。
他们大多由军中识字士卒或低级文吏提拔起来。
遇事多与县丞商议,尊重地方习俗。
但律法底线,绝不可破!
同时。
章邯麾下的工兵队伍也开始行动起来。
他们按照地图规划。
开始勘测修建连接五县与郡治的官道。
有了橡胶轮胎和改良后的木牛流马。
筑路的效率大大提升。
一条条原本只有猎人和野兽通行的山间小径。
被拓宽、夯实。
架设起简易却坚固的木桥。
一个月后。
第一批县令拿着郡守府的任命文书。
在少量驻军护卫下。
带着对新岗位的憧憬与忐忑。
奔赴各自任所。
与他们同行的。
还有由各部落推举上来、经过蒙毅初步面试认可的们。
滨水县。
新任县令是一位名叫程邈的年轻秦吏。
原本是军中文书,为人谨慎细心。
与他搭档的县丞。
则是滨水区域一位以公平着称的老洞主。
名叫。
两人初见。
程邈恭敬行礼,口称。
水伯见这秦吏年轻却无倨傲之色。
心中稍安。
也以程县令回礼。
他们的第一项共同政务。
便是组织沿河各寨。
清理河道,修建引水渠。
并推广一种由章邯工坊提供的、更适合水边种植的新稻种。
起初。
寨民们对这位年轻秦吏的命令将信将疑。
但看到德高望重的水伯县丞也在一旁极力劝说。
并亲自带头下河清淤。
便也慢慢跟着动起手来。
程邈也不摆架子。
每日戴着斗笠,卷起裤腿。
与民夫一同勘测地形,记录数据。
当清澈的河水流进干涸的田地。
当新稻种吐出嫩绿的秧苗时。
滨水县的越民们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他们开始觉得。
这位程县令和水伯县丞搭伙。
似乎......真的不错。
类似的景象。
在象郡五县陆续上演。
秦吏带来的秩序、技术与律法。
与本地县丞对民情的熟悉、在族中的威望相结合。
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
虽然过程中难免有摩擦、有误解。
但在蒙毅居中协调、章邯后勤保障下。
在整个象郡的统治机器。
开始缓慢而坚定地运转起来。
一条条官道如同血脉。
开始将这片古老而崭新的土地紧密连接。
政令自此可朝发夕至。
商旅往来初见端倪。
原本闭塞的百越群山。
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融入一个庞大帝国的肌体之中。
而在郡守府最高处的了望塔上。
蒙毅凭栏远眺。
看着远方山道上如同蚂蚁般辛勤劳作的人群。
看着袅袅升起的炊烟。
心中清楚。
这秦越共治的棋局。
第一步,算是稳稳地落下了。
但棋盘之下。
是否还隐藏着未曾清扫的暗子?
赵高的触角。
是否会随着这四通八达的官道。
伸得更深?
他微微蹙眉。
转身对身后的亲卫低声道:
传令给章总监。
请他加强对各条新建官道。
尤其是通往北部边境路线的监控。
任何可疑人员、异常物资流动,即刻上报。
阳光洒在新生的象郡大地上。
温暖而明亮。
却照不透所有角落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