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婉月作为主家,当仁不让,略一沉吟,便清声吟道:
《咏菊》
金英承露砌,冷艳傲霜枝。
非是花中偏,秋深独放时。
诗句清新,点出菊花凌霜而放的品格,既应景,又符合主家身份,不张扬却自有风骨。声落,立刻赢得了众人一片赞赏。
“苏姐姐好诗!”卫瑶笑着接口,目光与苏婉月、梁岁岁快速交流,随即朗声道,“那我便接苏姐姐的‘独放时’——”
《接婉月姐·咏菊》
独放东篱下,幽香暗度迟。
莫嫌颜色淡,心素几人知?
她将意境从傲然转向内敛的幽香与素心,衔接自然,别开生面。
卫琳见状,也自告奋勇,接着姐姐的“几人知”往下:
《接瑶姐·问菊》
几人知此意?把酒问疏篱。
陶令今何在?南山空尔思。
她巧妙引入陶渊明的典故,将诗意推向对隐逸情怀的追思,格调顿时拔高,引得众人眼前一亮。吟罢,她笑吟吟地看向沈静瑶:“沈姐姐,请——”
这一连串的配合行云流水,既展示了卫家姐妹的才情,更成功地将沈静瑶安排在了梁岁岁之前。沈静瑶心中暗恼,却无法推辞,只得含笑上前。她身为“帝都第一才女”,目标自然是夺魁,但碍于安国公府的面子,又不能做得太过。她略作思索,一首诗便已成型:
《赋得秋菊》
琼枝承玉露,金蕊绽寒烟。
岂羡三春景,独标九秋天。
风霜成淬炼,逸气自清妍。
欲寄高标意,西风雁影边。
此诗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岂羡三春景,独标九秋天”一句更是气势不凡,明确表达了菊花(亦是她自己)不与凡花争春、独占秋芳的孤高。整体水平明显高出苏婉月与卫家姐妹一筹,却又在“清妍”、“高标”等处留了余地,未至狂傲。果然,诗成便引来满场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