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川西之行(1 / 2)

“灰隼”的准备工作高效而缜密。三天后,沈心玥以“林薇博士”的身份,带着一个由校方开具的、关于“长江上游地区少数民族神话传说与早期文明关联性”的田野调查课题介绍信,踏上了前往川西的旅程。同行的除了助理“阿辉”(灰隼),还有一位木闻屿通过关系安排的、对川西人文地理极为熟悉的当地向导——一位名叫扎西的、皮肤黝黑、眼神明亮的藏族中年汉子。

他们没有选择飞机,而是乘坐一辆经过特殊改装的越野车,从沪市出发,沿G318国道一路向西。木闻屿的解释是,陆路行进更便于观察和随时调整路线,也能更好地融入环境,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沈心玥明白,这更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规避可能存在的监控。

旅程漫长而颠簸。窗外的景色从江南水乡的婉约,逐渐变为华中丘陵的起伏,再进入四川盆地边缘的险峻山区,最后是横断山脉的巍峨与壮丽。海拔不断攀升,空气变得稀薄而清冷。沈心玥靠着车窗,望着窗外掠过的雪山、峡谷、奔腾的江河和点缀其间的藏寨羌楼,心中那份因“赭石”印记而产生的压抑感,似乎被这雄浑的自然之力稍稍冲淡了一些。这片土地蕴藏的古老与神秘,让她意识深处的“心核印记”都仿佛变得更加沉静和深邃。

向导扎西是个健谈而细心的人,汉语流利,对沿途的风土人情、历史传说如数家珍。他似乎并不知道沈心玥等人的真实目的,只当他们是做学术研究的学者,热情地介绍着:

“我们羌族的老辈子讲,山有山神,水有水神,天地万物都有灵。有些特别的山,是连接天地的‘梯子’,不能随便打扰的嘞。”

“你看那边山崖上的岩画,专家说是好几千年前的,画的星星、太阳,还有怪模怪样的‘神’,跟现在寺庙里供的菩萨不一样哦。”

“前几年,有勘探队在我们寨子后面的神山脚下,挖出来一些奇怪的石头片,上面刻着谁都不认得的符号,老祭司说那是‘天书’,给收起来了……”

“天书”?沈心玥心中一动,与“灰隼”交换了一个眼神。这或许就是他们要寻找的线索之一。

他们的第一站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一个偏远羌寨。寨子坐落在半山腰,云雾缭绕,碉楼古朴。凭借课题介绍信和扎西的沟通,他们受到了寨老和祭司的接待。沈心玥表现得谦逊有礼,以学术交流的名义,请教关于当地古老传说和祭祀仪式的问题。

老祭司年事已高,眼神浑浊却透着智慧。在酥油茶和青稞酒的氤氲香气中,他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汉语,讲述着代代相传的故事:关于大洪水、关于兄妹造人、关于天神与地魔的斗争……其中,他提到了一个让沈心玥屏住呼吸的细节:

“最老的经书(指口传史诗)里说,最早的时候,天和地离得很近,有‘光梯’连着,聪明的人可以上去,得到天神的知识。后来人犯了错,天神发怒,收走了‘光梯’,还派了‘守夜的使者’看守着天和地的界限,不许人再上去……”

“守夜的使者”?沈心玥的心脏猛地一跳!这难道是“守夜人”在东方传说中的投影?!她强压激动,故作随意地问道:“老人家,那‘光梯’在哪里?‘守夜的使者’又是什么样子?”

老祭司摇摇头,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敬畏的神色:“不晓得咯,那是神话嘛。‘使者’……经书里说,他们穿着像乌云一样的衣服,没有脸,眼睛像星星,专门惩罚那些想偷窥天机的人……”

没有脸,眼睛像星星……这描述,与沈心玥在佛罗伦萨遭遇的“守夜人”净化者的鸟嘴面具和冰冷目光,竟有几分诡异的相似!难道“守夜人”的渊源,真的可以追溯到如此古老的全球性神话原型?

在寨子里,沈心玥也运用“心核印记”的感知力,悄悄探查了祭司家中供奉的一些古老法器和小型祭祀遗址。她确实在一些年代久远的骨器、石器上,感应到了极其微弱的、与三星堆残片同源的、但更加质朴和自然的能量残留。这证实了她的方向是正确的,东方大地确实散落着与“星钥”、“心核”相关的古老遗存。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离开羌寨,前往下一个目标地点——一个据说保存着更多“天书”石片的藏族村落时,意外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