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新生之家(2 / 2)

林倩温柔地靠在他肩上:但现在,我们可以帮助更多迷失的人找到回家的路。

受到周明成功的鼓舞,其他受助者也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中心根据每个人的进展,不断调整康复方案。

对于小雨,心理医生采用渐进式暴露疗法,帮助她慢慢面对创伤记忆;

对于老李,则通过军事题材的电影和歌曲,唤醒他作为军人的荣誉感;

还有一位曾经是教师的受助者,中心特意安排她协助儿童教育项目,在教导他人的过程中找回自我。

在专业技能培训方面,杨潇充分调动了集团资源。杨氏旗下的酒店为有餐饮背景的受助者提供实习机会;It公司为对技术感兴趣的受助者开设培训课程;就连红姐的餐馆也参与了进来,为想要学习厨艺的受助者提供指导。

一个午后,杨潇在巡视时发现老李正对着一盘象棋发呆。他心中一动,在老李对面坐下:来一局?

老李犹豫了一下,执红先行。令人惊讶的是,他的棋风凌厉,布局精妙,完全不像初学者。当杨潇的帅被将死时,老李突然浑身一震:我想起来了...我是象棋教练...

原来,老李曾经是省象棋队的教练,在一次外出比赛中遭遇意外。这个发现让康复团队兴奋不已,立即调整了对他的康复方案。

然而,不是所有的故事都一帆风顺。女孩小雨在治疗中情绪反复,有几次甚至试图离开中心。每当这时,林倩总会通过视频与她谈心。

小雨,恐惧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恐惧控制。屏幕那端,林倩抚摸着自己的孕肚,你看,即使知道生产会很痛,我仍然期待着新生命的到来。因为经历过黑暗的人,最懂得光明的珍贵。

这番话深深打动了小雨。她开始积极配合治疗,还在中心办起了绘画班,用画笔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

时光飞逝,转眼康复中心运行已满三个月。在季度总结会上,张教授汇报了令人振奋的成果:十五名受助者中,已有七人完全恢复记忆并回归家庭,五人取得重大进展,只有三人还需要继续治疗。

更重要的是,张教授激动地说,我们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康复模式。这套模式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就在这时,秘书送来一份特殊的邀请函——国际记忆康复协会邀请他们参加明年在维也纳举办的学术会议,并希望他们分享新生之家的成功经验。

我们应该去。杨潇对林倩说,让世界看到中国在这方面的探索。

林倩却有些犹豫:可是到时候宝宝才三个月大...

我们一家人一起去。杨潇坚定地说,让宝宝从小就明白,他的父母在做着有意义的事。

康复中心的变化每天都在发生。曾经迷茫的眼神重新焕发光彩,曾经佝偻的脊梁渐渐挺直。在这里,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重获新生:

周明在中心开起了茶艺班,他的福建茶庄也在筹备重开;

老李成为了中心的象棋教练,还通过网络找到了昔日的学生;

小雨的绘画作品甚至参加了市里的美术展览...

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重获新生的人,很多都选择留下来帮助其他受助者。周明说:是这里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康复中心举办了简单的跨年活动。受助者和工作人员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这一年来的心路历程。

杨潇和林倩也来到了现场。林倩的预产期就在下周,但她坚持要参加这个特别的活动。

这一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平凡。杨潇环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有人找回了失去的记忆,有人开启了新的人生。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证明了,只要有爱和坚持,就没有走不出的迷雾。

轮到林倩发言时,她刚站起身,突然脸色一变。杨潇立即扶住她:怎么了?

可能要生了...林倩的声音有些虚弱。

现场顿时一阵忙乱。在等待救护车的时候,林倩却坚持要把话说完:请大家记住...新生之家的意义...不在于找回过去的自己...而在于...创造更好的未来...

她的这番话,伴随着远处传来的新年钟声,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

在医院产房里,凌晨的钟声敲响时,他们的儿子平安降生。这个在新年第一天来到世界的小生命,取名为杨新生,象征着希望与重生。

一个月后,身体恢复的林倩抱着新生儿,与杨潇一起重回康复中心。在记忆唤醒区的松山湖景观前,杨潇动情地说:

儿子,这里不仅是帮助别人找回过去的地方,更是爸爸重获新生的见证。希望你长大后,也能继承这份事业,让更多迷失的人找到归途。

阳光透过玻璃顶棚洒下,为一家三口镀上金色的光晕。在他们身后,康复中心的受助者们正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一步步走向新生。

这一刻,过去与未来交织,伤痛与希望并存。而新生之家的存在,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永远提醒着人们:无论经历怎样的黑暗,黎明的曙光终会到来;无论迷失多久,回家的路永远为你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