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开发一个‘公益+商业’的混合模式。”苏晴建议道,“比如将基金会的 handicrafts 产品通过杨氏的商业渠道销售,利润反哺公益项目。”
林倩立即补充:“同时可以给制作者分成,让受助者真正获得经济收益,而不是单纯接受援助。”
杨潇点头认可:“还可以邀请消费者参与故事分享,增强品牌情感连接。我让电商部门做个方案。”
三人配合默契,很快勾勒出一个创新性的社会企业模式。与会的高管们惊讶地发现,这三位背景迥异的人,竟然能在思维上产生如此美妙的化学反应。
会后,苏晴特意留下来,真诚地对林倩说:“以前我对你有偏见,觉得你配不上杨潇。但现在我明白了,不是你配不上他,而是你们互相成就。你在公益领域的洞察力和执行力,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林倩感动地回应:“我也曾经羡慕你的商业才华,试图成为你那样的人。但现在我知道,我们各有各的价值,就像不同的星星,各自发光,又能彼此照亮。”
苏晴轻笑:“知道杨潇最近常说什么吗?他说商业是头脑,公益是心灵,一个企业只有两者兼备,才能走得更远。而他就是看到了你带给他的那种心灵视角。”
这番谈话后,两人真正放下了过去的微妙竞争,建立起真诚的友谊。苏晴开始定期到基金会做志愿者,用她的商业智慧帮助优化项目运营;而林倩也时常受邀到杨氏集团分享公益理念,影响企业战略。
一个周末的下午,苏晴约林倩喝下午茶。在温馨的咖啡厅里,两人不再是情敌或竞争对手,而是无话不谈的朋友。
“说实话,我曾经很爱杨潇,甚至以为只有我这样的人才配得上他。”苏晴搅动着咖啡,坦诚地说,“但看到你们在一起的样子,我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不是谁配得上谁,而是彼此让对方成为更好的人。”
林倩温柔地笑了:“爱情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学会用完美的眼光,看待一个不完美的人。杨潇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而我也希望让他看到商业之外的世界。”
苏晴若有所思:“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他选择你而不是我。我能给他商业上的支持,但你能给他心灵的滋养。”
这时,林倩的手机响起,是杨潇发来的视频请求。接通后,屏幕上出现杨潇的身影,背景是基金会帮扶的社区工厂。
“猜猜我在哪里?”杨潇笑着转动镜头,展示着正在学习手工技能的妇女们,“来做个实地调研,看看你的‘社区妈妈’计划实施情况。”
林倩惊喜地看着屏幕:“你怎么不提前说一声?那边情况怎么样?”
“比想象中还要好。”杨潇将镜头对准一位正在指导学员的王姐,“这位王班长可是把你的理念执行得淋漓尽致。不仅教技术,还组织了互助小组,解决妈妈们的后顾之忧。”
王姐不好意思地对着镜头打招呼:“林小姐,杨总来给我们解决大问题了!联系了几家企业,可以直接收购我们的产品呢!”
林倩眼眶湿润:“太好了!代我向大家问好。”
挂断视频后,苏晴感慨地摇摇头:“现在我相信了,有些人注定要在一起。不是因为完美,而是因为互补。”
接下来的日子里,杨潇和林倩逐渐找到了一种默契的工作模式:杨潇用商业思维帮助基金会提升效率和可持续性,林倩则用公益视角帮助杨氏集团丰富企业文化和社会价值。
这种互补不仅体现在工作中,更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林倩教会杨潇关注生活中的小确幸,不再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工作;而杨潇则帮助林倩建立更系统的思维模式,提升决策能力。
一天晚上,两人在海滨别墅的露台上小酌。夜空繁星点点,远处城市的灯火如星河倒悬。
“还记得我们刚认识的时候吗?”杨潇轻轻晃着酒杯,“那个在巷口给我半个面包的女孩,如今已经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基金会领袖了。”
林倩靠在他肩上:“而那个失忆流浪的男人,如今已经是更加睿智成熟的企业家了。”
杨潇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我们就像两颗不同的星星,各有各的轨道,却又相互吸引,彼此照亮。”
“知道我最感激你什么吗?”林倩抬头望进他的眼睛,“不是你给我的物质支持,而是你始终相信我能找到自己的价值,从不试图把我变成别人。”
杨潇微笑:“因为我早就发现,真正的爱情不是塑造对方,而是守护对方最真实的模样。”
夜空中的星星仿佛为这一刻作证,温柔地闪烁着。在这片星光下,两个曾经来自不同世界的人,终于找到了最舒适的相处方式——不是谁依附谁,而是各自发光,彼此辉映。
而这一切,只是他们共同旅程的开始。前方的路还很长,但他们已经找到了最珍贵的同行方式:在互补中成就彼此,在差异中丰富彼此,在爱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夜深了,露台上的灯光温柔地亮着,映照着一对相拥的身影。远处,城市的灯火依然璀璨,如同无数个正在发生的梦想和希望。
在这个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夜晚,两颗星星找到了彼此最佳的轨道,注定要一起照亮更广阔的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