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环心初探(1 / 2)

“深潜者”的失联,如同一盆冰水,浇熄了“守望者”基地内因定位成功而燃起的短暂希望之火。分析室内,那代表着无人机信号的灰色图标,像一块墓碑,昭示着“环心”不可侵犯的威严。

数据回传在彻底中断前,经历了一段极其短暂但信息量爆炸的混乱期。技术人员正在拼命地从受损的数据流中抢救和修复碎片化的信息。每一秒,都有新的、挑战认知的片段被提取出来,投射到中央主屏幕上。

“光学数据修复了3秒的有效片段!”一名技术员喊道。

画面跳动了一下,稳定下来。不再是之前那种大范围的扭曲色块,而是聚焦在了那惊鸿一瞥的“物体”本身。它被放大,细节更加清晰,也更加令人不安。

那确实不是一个实体。它更像是一团被无形力量束缚住的、不断沸腾又归于平静的“空间本身”。其“表面”并非光滑,而是布满了细微的、如同神经元突触般的亮蓝色脉络,这些脉络时明时暗,仿佛在传递着某种无法理解的信息。内部折射出的景象更加光怪陆离:一片荒漠的落日与深海热泉口的奇异生物群落重叠;一座哥特式尖顶刺破了类水母生物的透明伞盖;甚至出现了类似“回廊”中某个规则副本场景的碎片——那间他们曾经挣扎求生的“诡校”教室的黑板,一闪而过,上面用鲜血写着的规则文字扭曲成了无法辨认的符号。

“它在……展示什么?”肖雅喃喃自语,她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快操作,试图捕捉并分析这些一闪而逝的图像,“这些景象并非随机,它们似乎……都带有强烈的‘规则’印记,或者说,是规则被扭曲、被打破后留下的‘残影’。”

“更像是信息泄露,”邵博士脸色凝重地补充,“一个承载了过多、过载规则的空间结构,其内部的信息不可避免地向外辐射,就像超载的电路会发出电磁噪音一样。我们看到的,是它无法完全约束住的‘内在’。”

紧接着,能量读数分析结果出来了。常规能量探测依旧是一片空白,但那个精神波动探测器记录下的“意识噪音”,经过初步降噪和频谱分析,呈现出一种令人头皮发麻的特征——它不是单一的混乱,而是由无数种截然不同的、尖锐的“思维频率”强行挤压、混合在一起形成的“信息浆糊”。其中有类似人类情感的碎片(恐惧、愤怒、极度的求知欲),有完全非人类的、冰冷如机械的逻辑脉冲,甚至还有类似“深渊低语”那种侵蚀性的、充满恶意的波动。

“这不是一个意识,”零抱着钥匙部件,身体微微发抖,她对这些精神层面的波动最为敏感,“这是……很多……非常多……被困在里面的……‘回响’。”她用了“回响”这个词,并非指能力,而是指那些在规则扭曲和空间破碎过程中,可能被捕获、被碾碎、最终融入这片异常区域的精神印记或信息残渣。

最关键的发现,来自那个模仿“共鸣音叉”的谐波共振扫描仪传回的最终数据段。在信号中断前千分之一秒,它似乎捕捉到了一个极其短暂的、相对稳定的“共振窗口”。那段充满了数学矛盾和逻辑悖论的波形,在超级计算机的全力解析下,被剥离出了一层隐藏的、极其复杂的加密结构。

“这段数据……它不是自然形成的噪音!”肖雅的声音因激动而拔高,她将解析出的加密层结构图投射到主屏幕,“看这个模式!高度有序,递归嵌套,带有明显的智能设计特征!这是一种……语言?或者说,是一种用于描述和定义‘规则’的……数学协议?”

林默走到屏幕前,凝视着那如同无数个纠缠在一起的莫比乌斯环般的复杂结构图:“能破译吗?哪怕只是一个词?”

“需要时间,林默先生,”邵博士接口,她的眼中闪烁着科学家特有的光芒,混合着恐惧与兴奋,“这可能是我们理解‘环心’,甚至理解整个‘破碎之环’系统运作原理的关键!如果这真的是一种用于操控或描述局部规则的‘协议’,那它的价值……无法估量!”

然而,机遇总是与危险并存。

就在技术团队全力攻坚这段加密数据时,基地的“基石”一号机突然发出了低沉而持续的警报。屏幕上,代表全球能量背景波动的曲线,在对应于“环心”坐标的位置,出现了一个微小的、但确实存在的“隆起”。

“环心的能量活动……在增强?”一名监控员不确定地报告。

不是能量读数升高,而是那种扭曲规则所产生的“背景噪音”强度,提升了大约零点三个百分点。对于那片区域而言,这已经是显着的变化。

几乎同时,零怀中的钥匙部件再次发出了光芒,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明亮,那低沉的嗡鸣也变得急促,仿佛在发出警告。

“是数据解析触动的吗?”肖雅立刻联想到了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