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遗迹材料的特性曲线与地球材料的曲线并列,那巨大的差距,如同天堑。
“我们一直试图理解‘编织者’的技术,但或许,我们更应该关注它们使用的‘砖石’本身。”肖雅环视众人,语气变得愈发坚定,“建造‘基石’所需的特殊导能和稳定材料,地球现有科技无法满足。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去寻找……散落在这个世界各地的、类似于‘编织者’遗迹所使用的……远古材料?或者,至少是蕴含着类似技术原理的遗物?”
这个提议让所有人都是一怔。
“远古材料?”秦武下意识地重复了一句,眉头皱得更深,“像考古一样满世界去挖石头?”这听起来和他熟悉的战斗与守护相去甚远。
“不完全是‘挖石头’。”邵博士接过了话头,她的思维已经被肖雅的话带动起来,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肖雅的思路很有价值。既然‘编织者’这样的远古文明遗迹真实存在,并且其科技水平远超我们,那么它们遗留下来的造物,其材料本身,就可能蕴含着突破我们目前材料学瓶颈的关键。”
她踱步到星图前,看着上面那些标记着已知或疑似异常现象、古老传说、未解之谜的地点。
“我们之前搜寻遗迹,更多是为了获取知识、破解历史谜团。但现在,我们有了一个更具体、更迫切的目标——寻找能够用于建造‘基石’的‘超级材料’。这或许能让我们接下来的探索行动,更有针对性。”
林默缓缓开口,他的声音沉稳,带着一种将飘渺思路拉回现实的力量:“这个方向值得尝试。但有两个问题:第一,我们去哪里找?‘编织者’遗迹是零凭借特殊感应才发现的,其他类似的遗迹或材料散落点,我们毫无头绪。第二,即便找到,我们如何确定其可用性?又如何进行加工和利用?我们连完全解析‘编织者’材料都做不到。”
肖雅显然已经思考过这些问题,她立刻回应:“关于寻找,我们可以多管齐下。首先,深度分析‘编织者’遗迹的环境数据和能量签名,尝试建立一种‘特征模型’,用于扫描全球,寻找类似的能量异常点。其次,零的感知能力是关键,她对这类远古造物的共鸣,是我们最有效的‘探针’。最后,结合全球的历史档案、地质勘探记录、甚至是那些被视为神话传说的地点,进行交叉比对。”
她顿了顿,继续道:“至于确定可用性和加工……这确实是个巨大的挑战。但只要我们找到了实物,就有了研究的对象。我们可以尝试小规模的测试,分析其成分和结构,哪怕暂时无法复制,如果能找到可以直接利用的、现成的‘零件’或者‘原料’,也是巨大的突破。‘基石’计划不一定非要所有部件都从头制造,整合利用现有(哪怕是远古的)资源,也是可行的路径。”
邵博士表示赞同:“没错。这就像在荒野中生存,既然我们自己造不出精钢,那就去寻找天然的陨铁。过程会充满未知和风险,但这是目前看来,唯一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破材料困境的方法。”
她看向林默和秦武:“搜寻任务,必然需要‘守望者’主导。其危险性,可能不亚于面对深渊怪物。那些埋藏着远古遗物的地方,往往伴随着强大的能量场、时空扭曲,或者其他未知的守护机制。”
林默与秦武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决意。
“明白。”林默沉声道,“寻找材料,也是守护的一部分。这项工作,‘守望者’义不容辞。”
秦武咧嘴,露出一丝带着战意的笑容:“挖宝贝打怪兽,总比在这里对着数据干瞪眼强。什么时候出发?”
肖雅补充道:“我会立刻着手建立材料特征模型,并加紧破译‘编织者’数据中可能与材料相关的部分,希望能为搜寻提供更多理论支持。”
零轻轻点头,她的感知已经如同无形的触须,开始默默感应着星图上那些可能蕴含着呼唤的地点。
材料难题,如同一座冰冷的大山横亘在前。但肖雅提出的方向,如同在山体上发现了一条可能通往背后的隐秘小径。虽然荆棘密布,前途未卜,但至少,他们找到了一个可以发力突破的点。寻找散落于世界角落的远古材料与技术,成为了“基石”计划能否从蓝图走向现实的关键一役。一场全新的、目标明确的全球搜寻行动,即将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