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默回忆了一下,回答道:“我说的是——‘别光顾着算,胃也是需要数据的。’” 他记得当时肖雅还无奈地笑了一下。
肖雅再次点头,看向零。她对零的提问方式稍有不同,更侧重于零那种独特的、基于直觉和碎片的认知方式:“零,在第一次遇到那种‘会移动的藤蔓’时,你拉了我一把,然后指着它的根部,说了两个词,是什么?”
零抬起头,灰色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微光,她轻轻吐出两个不连贯的词:“…圆圈…心跳…”
肖雅深吸一口气,这确实是当时零说过的、让人费解的话。她标记下来。
最后轮到李小明,肖雅的问题相对简单,但同样涉及隐私:“小明,昨天分配物资时,你悄悄多拿了一包什么?被我看到后你怎么解释的?”
李小明脸一红,嗫嚅道:“…多拿了一包水果味营养膏…我说,我说我低血糖…”
第一轮问答结束,所有人都回答正确。紧张的气氛稍微缓和了一丝,但并未完全消除。模仿者或许无法知晓这种极度隐私的细节,但万一它们有某种未知的信息获取方式呢?
“第二轮,”林默接口,他举起了手中的画框玻璃,“物理验证。镜子,这是目前唯一能直接揭示它们真面目的方法。”他看向秦武,“老秦,得罪了。”
秦武理解地点点头,主动上前一步,将自己的脸凑近林默举起的玻璃镜面。镜子里清晰地映出他饱经风霜、带着胡茬和疲惫,但眼神坚毅的面孔,没有任何扭曲或雾化的迹象。
“下一个,我来。”林默将玻璃镜递给秦武,自己也凑近。镜中的他,脸色虽然苍白,眉头紧锁,但同样是真实的影像。
接着是肖雅、零、李小明。每个人都依次在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真实的倒影。李小明显然被之前镜中怪物的景象吓坏了,照镜子时手抖得厉害,差点把镜框打翻。
两轮验证通过,团队的信任度终于回升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水平。那种无形的、即将引爆的紧张感渐渐消散。每个人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有种虚脱般的感觉。这种对同伴的审查,其心理负担丝毫不亚于面对怪物。
“暂时……安全了。”秦武沙哑着嗓子说道,将镜框递还给林默。
但林默的眉头并未完全舒展。“镜子验证有效,但不可能每次遇到都靠这么照一遍。而且,我们无法确定它们会不会进化出规避镜子的方法。”他看向肖雅,“我们需要一个更便捷、可持续的暗号系统。”
肖雅显然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基于时间和事件触发的动态口令。”她快速在笔记本上写下几个数字和字母组合,“例如,以我们进入小镇的时间为基准,每过十分钟,口令更新一次。口令由我们两人共同掌握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组合使用。或者,以遇到的特定事件为触发点,比如听到钟声、看到特定颜色的雾等等。”
“可以。”林默表示同意,“具体规则我们路上定。现在,此地不宜久留。模仿者可能还在附近,浓雾里也不知道还有什么。”他抬头望向广场另一端,那条理论上通往教堂方向的、被浓雾吞噬的街道。
“根据镇长的日记,教堂是核心,也是生路所在。我们必须尽快赶到那里。”林默的声音恢复了往常的决断力,“路上很可能会再次遭遇模仿者,记住,镜子是关键。尽量寻找一切可以反光的物体——玻璃、水洼、甚至光滑的金属表面。保持警惕,但……也要尽量信任通过验证的同伴。”
他的目光扫过刚刚经历了一场严峻信任考验的队员们。秦武重重地点了点头,重新握紧了手中的“武器”;肖雅合上笔记本,眼神坚定;零默默站到了林默身边;李小明也努力挺直了腰板。
虽然猜疑的阴影尚未完全散去,信任的裂痕需要时间修补,但至少在此刻,他们重新凝聚成了一个整体。 survival (生存)的本能压过了内心的恐惧与猜忌。
没有更多时间休整,五人小队——带着劫后余生的疲惫、高度紧绷的神经和一份刚刚建立起来的、脆弱的临时信任——再次启程,小心翼翼地踏入了前方那危机四伏、迷雾笼罩的未知之路,朝着小镇中心那象征着最终答案,也可能隐藏着最终恐怖的教堂,艰难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