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躲开,也没有回应,只是极轻、极快地点了一下头,目光垂落,盯着地板上那摊汗渍,久久没有抬起。但那紧绷的肩膀线条,似乎柔和了些许。
另一边,吴佑楠则尝试着走进女儿念归那个安静而充满书卷气的世界。
她发现念归的房间里,除了堆满书架的各种历史典籍、星际社会学论文,书桌上还散落着许多手绘的星图和外星文明想象的素描。
那些星图标注细致,甚至包含了一些连官方数据库都未曾完全收录的、来自早期探索报告的模糊星域。
而那些外星文明的素描,虽然笔触还带着少女的柔和,却充满了惊人的想象力和对异质美学的独特理解。
一张画着类似巨大水晶森林的图画吸引了吴佑楠的注意——那错落有致的晶体结构、内部流淌的能量光脉,竟与她在“晶语族”母星遗迹看到的景象有七八分神似,这绝不仅仅是“看资料觉得好看”就能画出来的。
“画得真好,”吴佑楠拿起那张画,指尖轻轻拂过画纸上细腻的线条,由衷地赞叹,“不仅仅是像,更有一种……灵气,好像这些水晶真的有生命,在呼吸一样。”
念归的脸颊飞上两抹红晕,有些不好意思地绞着手指:“就是……平时瞎画的。看一些探索档案,觉得那些星球的景象很……神奇。”
吴佑楠顺势坐在女儿身边,轻轻揽住她单薄的肩膀,感受着少女身体瞬间的僵硬和随即而来的、小心翼翼的依偎。
她指着画中一片散发着柔和蓝光的晶簇,声音放得很轻,像是怕惊扰了一个美好的梦:“妈妈见过很像的景色,在一个非常、非常遥远的地方。那里的水晶,不只是好看,它们在特定的星夜,真的会发出类似歌声的能量波动,空灵又悲伤,好像在为某个逝去的文明唱挽歌。”
念归立刻抬起头,那双酷似吴佑楠的、清澈的眼眸睁得大大的,里面充满了难以置信的好奇与向往:“真的吗?它们……会唱歌?”
于是,吴佑楠挑选了一些宇宙中瑰丽而非危险的见闻,用一种讲述睡前故事般的温柔语调,缓缓道来。
她没有讲在归墟之门内的生死一线,没有讲在“最终之门”前意识几乎被碾碎的痛苦,也没有讲与各方势力周旋时的心力交瘁。
她只讲述那些壮美的奇景:讲述那个拥有着三条钻石星环、在引力舞蹈中保持微妙平衡的星系;讲述在气态巨行星深处,依靠闪电和压力差生存的、如同巨大水母般的硅基生命群。
讲述某个失落文明留下的、用整个星球雕刻的、至今无人能完全解读其含义的巨型石板书。
她将残酷的宇宙,描绘成了一个充满无限奥秘与奇迹的、等待探索的宝库。
念归依偎在母亲怀里,从一开始的紧张,到渐渐放松,最后完全沉浸在那浩瀚而神奇的故事里,不时发出低低的惊叹,或是提出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问题。
这是十年来,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父母去往的,不只是一个充斥着危险与分离的冰冷战场,更是一个蕴藏着无法想象之壮丽与浪漫的星辰大海。
母女之间那层因时间和距离凝结的、看不见的薄冰,在这温柔而充满吸引力的叙述中,悄然融化,显露出其下依然紧密相连的血脉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