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这一句话,瞬间激起千层浪。
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所有人的视线都聚焦在他指着的那片辣椒苗上。
陈师长脸上的笑容慢慢收敛,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请专家来,是想总结经验,是想给孟昭南请功,可不是来找茬挑刺的。
“张专家,有什么问题,你详细说说。”陈师长的声音听起来还算平静,但熟悉他的人都听得出底下的不悦。
张平似乎完全没察觉到,他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知识分子的傲慢劲儿拿捏得十足。
“陈师长,各位领导,我不是危言耸听。”
他走到菜畦边,指着紧密排列的辣椒苗,开始了他的科普。
“植物生长,需要足够的空间,这叫株距。合理的株距,能保证每一株作物都有充足的阳光、水分和土壤养分。可你们看这里,”他用脚尖点了点地,“株距太密,苗与苗之间几乎都快挨上了!”
“短期来看,似乎长势喜人,但这是以透支土壤肥力为代价的!这么种下去,不出一年,这片好不容易改良出来的土地,养分就会被彻底榨干,最后变得比戈壁滩还要贫瘠,土地板结,寸草不生!”
他越说声音越大,语气也越发严厉,仿佛已经看到了几年后这片土地一片荒芜的惨状。
“这是杀鸡取卵!是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的错误典型!这种方法,不仅不能推广,还必须立刻叫停,进行纠正!”
一番话说得掷地有声,周围那些原本还满脸喜色的团里领导,脸色都变了。
如果真像张平说的那样,那这哪是功劳,分明是天大的过错。
王虎在人群后面急得抓耳挠腮,小声跟身边的战士嘀咕:“这专家咋回事啊?咱们嫂子种得多好啊,他眼瞎了吗?”
“你小声点!人家是省里来的专家,肯定懂得多……”
议论声不大,但足够传到孟昭南的耳朵里。
她站在陆砚池身边,从始至终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听着张平的高谈阔论。
直到所有人的目光,都带着探究和疑虑,落在了她的身上。
陆砚池感觉到身边的人身体有些紧绷,他不动声色地往她身边靠了半步,宽厚的肩膀几乎要贴上她,用行动表达着无声的支持。
陈师长看向孟昭南,沉声开口:“孟昭南同志,对于张专家的看法,你怎么说?”
孟昭南终于抬起了头。
她没有去看张平,而是先对着陈师长和其他领导,不卑不亢地笑了笑。
“张专家是省里来的农业科学家,他的理论知识,肯定比我这个自己瞎琢磨的要扎实得多。”
她这话一出,张平的脸上露出一丝得色。
连正主都承认了,看来这事没什么可辩的了。
可孟昭南话锋一转,声音清亮地继续说:
“张专家说的株距理论,在咱们内地平原地区,是绝对的真理。因为那里风调雨顺,阳光水分都不缺,土地肥沃,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让作物最大化地吸收养分。”
“但是。”她加重了语气,视线终于落在了张平身上,“这里是西北。”
“在这里,我们最缺的是什么?不是阳光,是水!最大的敌人是什么?不是养分不够,是蒸发量,是风沙。”
她走到大棚的另一头,指着光秃秃的地面。
“各位领导可以看看,没有作物覆盖的地方,经过一个白天的暴晒,土壤是什么样的?是干裂的,是滚烫的。”
“而我为什么要密集种植?”
她走回那片辣椒地,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拨开一片叶子,露出了底下湿润的黑色土壤。
“因为密植的作物,它们的枝叶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遮阳网’,能有效减少阳光直射,降低地表温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蒸发。”
“它们还能形成一个小范围的防风带,减缓风速,保护土壤不被吹走。”
“这不仅仅是种植,这是在创造一个小的,可持续的生态循环系统。枝叶保护土壤,土壤涵养水分,水分滋养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