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烟翻开《风月录》,指尖停在一页掌纹图谱上。她将掌柜留下的茶杯倒扣,覆上磷粉,掌纹显影——与三皇子密信火漆印痕的按压角度完全一致。
陈墨坐在案前,郑和的沙漏静静流淌。第七批探子已出城,按指令跟到青石巷折返。
“让他们带份‘厚礼’回去。”
次日,三皇子府老管家打开木匣,一支新式火铳静静躺在红绒布上。匣底暗格弹出纸条:“贵府匠作监的钢料,可比这铳身脆三分?”
管家手一抖,匣子差点落地。
试射定在第五日清晨。
天空飘着细雪,百支火铳在试射场排成三列。慕容雪站在高台,手按鹰笛。完颜玉的金翅雕在高空盘旋,鹰眼可辨三十里内异动。
流民突然从东南角涌来,足有两百人,举着破旗,喊着“妖器逆天”。士族煽动的把戏,陈墨早料到。
慕容雪抬手,护庄队推出十辆霹雳车。但没点火,而是抛出一袋袋面饼。热腾腾的饼砸在人群前,香气四散。流民愣住,有人弯腰捡食。
“再近三十步,抛石灰包。”慕容雪下令。
人群骚动,却再难推进。
陈墨举火把走向引信线。苏婉娘的商船刚靠港,运来三船硫磺与精铁。这批火铳的弹丸,已掺入她从南洋带回的秘制合金。
“记住这个声音。”
火把落下。
百道火光撕裂雪幕,轰鸣声连成一片。铁丸穿透十层草人,余势不减,击碎后方石碑。碑面崩裂,碎石飞溅,最近的流民吓得跪地不起。
三名混在人群中的杀手刚摸向腰间匕首,楚红袖的机关已启动。竹制拒马从地下弹起,三人被钉在原地,动弹不得。
试射结束不到两个时辰,江南士族联合呈上的弹劾奏折便送到了御前。其中一份抄本被悄悄送往陈氏庄园,陈墨展开时,看见几行字被血渍晕开:“陈氏私造妖器,恐天罚将至。”
他放下奏折,走到书房。月光落在《坤舆万国全图》上,渤海湾处,郑和用鲸须六分仪标出的倭寇巢穴清晰可见。那是三皇子私盐的中转站,也是突厥密信的传递节点。
李青萝在漕米中检出的密写药水,成分已逆向破解——是蜂蜡与铁盐的混合物,遇热显影。她顺藤摸瓜,查到漕帮总舵一间密室,墙内挖出半部《火器制法》摹本,笔迹与李玄策书房藏书一致。
陈墨提笔,在图上渤海湾位置画了个圈。
“该给火器找个试金石了。”
他将突厥可汗的求和信投入火盆。纸页卷曲,墨字扭曲,火光映在他脸上,一闪,又一闪。
窗外,耶律楚楚的鹰笛声划破长夜,带着北境特有的凛冽。笛音急促,三长两短——有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