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寒门崛起我靠科技颠覆历史 > 第137章 技术封锁,再掀波澜

第137章 技术封锁,再掀波澜(1 / 2)

硝酸甘油瓶的封口处,那道新划痕在晨光下泛着冷白。陈墨指尖停在瓶沿,未按惯例检查第三遍,而是将腰牌收回袖中,转身走向技枢院。

三刻钟前,苏婉娘的密报已送入案头:焦炭断供、铜轴禁运、硝石拒售。七府商路,一日之内尽数卡死。他翻开昨夜汇总,目光扫过交易记录旁的磷粉检测标记——所有异常采购指令,皆源自李氏名下钱庄的暗账流转。笔迹比对显示,签押人与赵明远旧部账房为同一人。

他合上册子,敲响铜铃。

苏婉娘最先入室,翡翠算盘搁在案上,珠串轻响,像是某种暗码。她未开口,只将三枚铜牌推至中央——红、黄、白,分别对应高、中、低优先级原料。楚红袖紧随其后,左臂义肢咔一声卡进桌沿凹槽,取出一卷竹片,是旧水车齿轮的拆解图。柳如烟最后抵达,发间金步摇微晃,袖中滑出半页残契,墨迹模糊,但“绕道徽州”四字清晰可辨。

“李氏想断我铁流。”陈墨说,“那就看,是他们的网密,还是我的链牢。”

他指向苏婉娘:“库存焦炭按红级配给冶铁坊,黄级留作备用,白级拆解为粉,混入褐煤。”又转向楚红袖:“旧器械拆解即刻启动,铜轴回炉重铸,铁件编号归档,每一寸金属去向入账。”最后看向柳如烟:“你手中那些‘不愿留名’的中间商,现在愿意开口了。”

柳如烟点头,指尖在残契上划过:“三条暗线,可通徽州、荆湖、泉州。但需现银预付三成。”

“拨款。”陈墨说,“走书院账目,名目写‘农具研发试制’。”

众人领命欲退,他忽道:“明日午时,我要看到第一具t-9型铁犁下田。”

苏婉娘脚步微顿:“焦炭替代品未试烧,热值未知。”

“那就试。”他说,“我不要结果,我要过程。”

次日辰时,冶铁坊窑口黑烟滚滚。陈墨立于炉前,手中捏着一片废铁断面。气孔密集,分布不均,碳渗不足。他将断面递向主炉匠:“温度不够,火候不稳。”

老匠人抹了把汗:“褐煤混骨粉,燃得不匀,窑温忽高忽低。”

陈墨未语,取过窑温记录簿。学徒用炭条记下每半个时辰的读数,字迹潦草,数字间夹杂着“旺”“弱”“将熄”等评语。他翻至昨夜三更条目,见“420”旁画着火焰符号,下方却批着“胡言,实不过三百”。

“谁记的?”他问。

学徒举手,声音发紧:“学生按楚姑娘教的法子,用耶律姑娘的鹰哨遥报窑顶铁针偏转角度,换算得出。”

陈墨望向窑顶。金翅雕盘旋于百丈高空,爪系磷火信号器,每隔一刻钟便俯冲一次,翅影掠过铁针,投下角度。他取出随身携带的换算表,对照记录,确认读数无误。

“不是胡言。”他说,“是你们看不懂。”

老匠人脸色涨红:“祖法烧窑三十年,何时靠鸟影定火?”

“三十年前烧的是木炭。”陈墨将断面拍在案上,“现在烧的是混料。旧法控不住新火。”

他下令:“即刻启用远程控温。鹰哨每刻报数,学徒按表换算,主炉匠依令加料。若有违逆,停薪三日。”

无人再言。

正午,第一批代用焦炭入炉。陈墨亲自监督配比:三成褐煤,两成牛骨粉,一成旧铁屑,加半勺盐卤引燃。火起,焰色由黄转青,窑温稳步攀升。他取出腰牌,打开暗格,将一枚金穗稻种置于测温铁针下——若温度达标,稻种不焦;若失控,稻种成灰。

半个时辰后,铁针微红,稻种完好。

第一炉铁水出炉,色泽清亮,流动如油。模具灌注,冷却拆模,t-9型铁犁主体成型。陈墨以手抚接口,弧度顺滑,编号清晰。他按下曲柄,咔嗒一声,整件拆解为三段。

“可替换。”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