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擎扶起他:“起来吧。你能迅速平定外患和内乱,已经做得很好了。接下来,是时候彻底解决盐铁联盟的垄断问题,安抚民心了。”
宇文恒点了点头。他立刻下令,将秦岳和参与政变的叛军,全部押入天牢,严加审讯。同时,他颁布《商律新规》,明确规定:
1. 禁止任何商户垄断市场,单个商户在某一行业的市场份额,不得超过三成;
2. 设立物价监管司,定期核查市场价格,严禁哄抬物价、囤积居奇,违反者,没收全部财产,流放边疆;
3. 推行“官督商办”制度,盐、铁等关乎民生的行业,由官府监督,商人经营,确保价格稳定,供应充足;
4. 鼓励中小商户发展,给予税收减免、贷款支持等优惠政策。
《商律新规》颁布后,得到了百姓和中小商户的热烈支持。苏瑾也积极配合,联络守法富商,成立“商会联盟”,遵守《商律新规》,维护市场秩序。
为了彻底瓦解盐铁联盟的残余势力,宇文恒下令,物价监管司联合御史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大规模的清查行动。凡是参与垄断、哄抬物价、贿赂官员的商户,一律严惩不贷。
清查行动中,物价监管司的官员,发现江南的一位盐商,囤积了大量的食盐,想要哄抬物价。官员们立刻查封了他的盐仓,没收了所有食盐,按照《商律新规》,将他流放边疆。
这位盐商的家人,跑到京城,向宇文恒求情。宇文恒道:“朕制定《商律新规》,是为了维护市场公平,保护百姓利益。他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损害了无数百姓的利益,罪有应得。朕若宽恕他,就是对天下百姓的不公!”
百姓们得知后,纷纷称赞宇文恒公正无私。
经过三个月的清查,盐铁联盟的残余势力,被彻底清除。市场秩序恢复正常,盐价、粮价、铁价,都恢复到了合理水平。中小商户纷纷恢复经营,商业再次繁荣起来。
为了进一步安抚民心,宇文恒还下令,开仓放粮,救济因物价暴涨而受灾的百姓;同时,减免全国半年的赋税,减轻百姓的负担。
百姓们对宇文恒感恩戴德,纷纷称赞他是“为民做主的好皇帝”。京城的百姓,自发地为宇文恒立生祠,供奉香火。
第四节 北漠臣服,商海清明
平定国内政变和商业垄断后,宇文恒将目光再次投向北方边境。铁勒部可汗耶律烈被杀,主力被歼灭,但北漠还有其他部落,依旧对大炎虎视眈眈。为了彻底解决北漠的威胁,宇文恒决定,乘胜追击,征服北漠各部落,让他们臣服于大炎。
他率领十万大军,再次北上。此次出征,他不仅要军事征服,还要采取“怀柔政策”,恩威并施,让北漠各部落真正臣服。
大军进入北漠境内,沿途的小部落,看到大炎大军的强大,纷纷不战而降。对于投降的部落,宇文恒下令,不掠夺他们的财产,不伤害他们的百姓,只是要求他们向大炎称臣,每年缴纳少量贡品。
对于负隅顽抗的部落,宇文恒则下令,大军发起攻击,将其征服。其中,北漠的另一大部落——柔然部,率领五万骑兵,抵抗大炎大军。宇文恒采用“分化瓦解”的策略,派人联络柔然部内部的反对势力,许诺他们投降后,给予高官厚禄。
柔然部的首领,得知内部有人背叛,心中大乱。宇文恒趁机率领大军,发起攻击。柔然部的骑兵,节节败退,最终被大炎大军包围。柔然部的首领,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部落,向宇文恒投降。
经过半年的征战,北漠各部落,纷纷向大炎称臣。宇文恒在北漠设立“北漠都护府”,管辖北漠各部落,由大炎官员担任都护,负责管理北漠的事务。同时,他还下令,开通大炎与北漠的贸易通道,促进双方的经济交流。
北漠各部落,通过与大炎的贸易,获得了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他们对大炎的敬畏和感激之情,日益加深,再也没有了反叛之心。
北方边境,终于迎来了长久的和平。
国内,商业在《商律新规》的规范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苏瑾的“商会联盟”,成为了大炎商业的主导力量,他们遵守《商律新规》,公平竞争,促进了商业的健康发展。中小商户也纷纷崛起,各地的商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文化教育事业,也在持续发展。崇文阁的古籍整理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官学和书院,培养出了更多的人才;《大炎通志》的后续编撰,也在顺利进行。
这一年,大炎再次举办万国博览会。此次博览会,规模远超上一次,有更多的国家派遣使者和商人,前来参展。大炎的丝绸、瓷器、琉璃、铁器、农产品等商品,深受各国欢迎;海外的商品和文化,也进一步融入大炎,丰富了百姓的生活。
博览会的开幕式上,宇文恒站在城楼上,接受各国使者的朝拜。他高声道:“各位使者,各位友人,我大炎,向来主张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今日,我们齐聚一堂,分享文明成果,共谋发展大计。我大炎愿与各国一道,携手并肩,共创美好未来!”
各国使者纷纷响应,高呼“大炎皇帝万岁”。
宇文擎和林微,站在宇文恒的身后,看着眼前的景象,眼中满是欣慰。他们知道,大炎的盛世,在宇文恒的手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他们的儿子,已经成长为一位合格的帝王,能够独当一面,守护这万里江山,守护这天下百姓。
第五节 新帝成长,盛世永续
永熙二年,宇文恒登基已满一年。这一年里,他平定了北漠入侵,瓦解了盐铁联盟的垄断,平定了京城政变,开创了内安外和、商业繁荣、文化昌盛的新局面。
这一日,宇文恒在御书房内,处理完政务,拿起林微交给她的《兵法秘要》和《商经》,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了一年前,自己刚登基时,面对内忧外患,心中的迷茫和犹豫;想起了父皇母后的悉心指导;想起了边境百姓的苦难;想起了将士们的浴血奋战;想起了百姓们的支持与信任。
这一年,他从一位缺乏历练的太子,成长为一位英明果断、沉稳睿智的帝王。他学会了权衡利弊,学会了知人善任,学会了用智慧和勇气,应对各种危机。
他起身,前往颐和宫,拜见太上皇和太上皇后。此时的宇文擎和林微,正在院子里下棋。看到宇文恒前来,林微笑道:“恒儿,今日怎么有空来看我们?”
宇文恒走到他们身边,恭敬地说:“父皇母后,儿臣处理完政务,想来看看你们。这一年来,多亏了父皇母后的指导,儿臣才能顺利应对各种危机,守住大炎的盛世。”
宇文擎放下手中的棋子,看着宇文恒,眼中满是赞许:“恒儿,你不必太过谦虚。这一年来,你做得很好。你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证明了自己是一位合格的帝王。我们老了,大炎的未来,终究是你的。”
林微补充道:“恒儿,帝王之道,在于‘仁’与‘智’。‘仁’是爱民如子,体恤百姓疾苦;‘智’是明辨是非,善于谋略。你这一年来的所作所为,都体现了‘仁’与‘智’。但你要记住,盛世来之不易,守成更难。你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不忘初心,牢记百姓的疾苦,才能让大炎的盛世,永远延续下去。”
宇文恒点了点头:“儿臣记住了。父皇母后,儿臣还有一个想法,想向你们请教。”
“哦?什么想法?”林微笑道。
“儿臣想,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科举革新2.0’。”宇文恒道,“如今的科举制度,虽然已经很完善,但主要考察儒家经典和一些实用知识。儿臣想,增加‘科技’和‘商业’科目,选拔更多精通科技、商业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儿臣还想,在崇文阁设立‘科技研究院’,组织学者和工匠,专门研究各种新技术、新发明,推动国家的科技进步。”
宇文擎和林微,听到宇文恒的想法,眼中满是惊喜。林微道:“恒儿,你的想法很好!科技和商业,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推行‘科举革新2.0’,设立‘科技研究院’,能够选拔更多复合型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和商业发展,让大炎的盛世,更加繁荣昌盛。”
宇文擎也道:“朕支持你。你尽管放手去做,我们会永远支持你。”
得到父皇母后的支持,宇文恒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立刻下令,组织官员,制定“科举革新2.0”的具体方案;同时,拨款在崇文阁旁,修建“科技研究院”,召集全国最优秀的学者和工匠,入驻研究院,开展研究工作。
方案制定完成后,宇文恒颁布圣旨,宣布推行“科举革新2.0”:科举考试,除了考察儒家经典、数学、天文、地理外,新增“科技”和“商业”科目;“科技”科目考察各种实用技术,如农业、手工业、军事等;“商业”科目考察商业管理、贸易规则等。同时,设立“科技进士”和“商业进士”,录取者将进入科技研究院或户部、商部等部门,担任相应官职。
圣旨颁布后,得到了全国学子和百姓的支持。许多对科技、商业感兴趣的学子,纷纷报名参加科举;学者和工匠们,也纷纷加入科技研究院,开展研究工作。
科技研究院成立后,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学者和工匠们,研制出了更加先进的水车和风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研制出了更加精准的天文仪器,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研制出了更加先进的造船技术,让大炎的战船,速度更快,战斗力更强。
商业方面,随着“商业进士”进入朝堂,大炎的商业政策,更加科学合理。他们制定了更加完善的贸易规则,促进了国内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他们还建立了商业学校,培养了更多的商业人才,推动了商业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几年后,大炎的盛世,达到了新的高度。国内,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进步;国外,边境安宁,外交顺利,大炎的影响力,传遍了整个世界。宇文恒也成为了大炎历史上,最受百姓爱戴的帝王之一。
这一日,宇文恒与宇文擎、林微,并肩站在皇城之巅,俯瞰着万里江山。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大地上,一片祥和。
“父皇,母后,你们看,这就是我们的大炎,这就是我们的盛世。”宇文恒轻声道。
宇文擎和林微,看着眼前的景象,眼中满是欣慰。他们知道,大炎的盛世,在宇文恒的手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他们的传奇,已经成为了历史,但大炎的传奇,还在继续。
“恒儿,好好守护这万里江山,好好守护这天下百姓。”林微轻声道。
宇文恒点了点头,眼中充满了坚定:“儿臣会的。儿臣会让大炎的盛世,永远延续下去,让大炎的文明,绵延千古。”
夕阳的余晖,将三人的身影拉得很长。皇城之下,是万里繁华;皇城之上,是三代帝王,携手并肩,共同守护着这来之不易的盛世华章。大炎的传奇,还在继续,盛世的光芒,将永远照亮整个世界。
第六节 凤鸣永续,华章千古
岁月流转,永熙十年。宇文恒执政已十年,大炎的盛世,如同正午的太阳,光芒万丈。
这十年里,大炎的科技持续进步。科技研究院研制出了蒸汽机的雏形,用于矿山开采和纺织业,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研制出了电报的雏形,通过电线传输信号,让信息传递速度大幅提升;研制出了更加先进的火炮和步枪,让大炎的军队,战斗力稳居世界第一。
商业方面,大炎的海外贸易,空前繁荣。苏瑾的商会联盟,已经发展成为横跨欧亚非的商业帝国,大炎的商品,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远销世界各地;海外的商品和文化,也源源不断地传入大炎,丰富了百姓的生活。大炎的货币,成为了世界通用货币,大炎的商业规则,成为了世界商业的准则。
文化教育方面,官学和书院,遍布全国,教育普及度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科举制度,经过“科举革新2.0”的完善,选拔出了大量的复合型人才,朝堂之上,人才济济,清明廉洁;崇文阁的古籍,越来越丰富,《大炎通志》的后续编撰完成,成为了世界上最完整、最详实的历史文献。
国防方面,北漠各部落,始终臣服于大炎,边境安宁;海外各国,纷纷与大炎建立外交关系,派遣使者和留学生,学习大炎的文化和技术;大炎的舰队,航行在世界各地,维护着海上贸易的安全。
这一年,宇文恒册立了太子,将自己的治国理念和经验,传授给太子。他如同当年的宇文擎和林微一样,悉心教导太子,希望他能继承大炎的盛世,让大炎的文明,永远延续下去。
宇文擎和林微,已经年过七旬。他们很少干预朝政,只是偶尔在宇文恒遇到难题时,给予指导。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颐和宫养老,享受着天伦之乐。
这一日,宇文擎和林微,坐在颐和宫的院子里,看着院子里嬉戏打闹的曾孙们,眼中满是幸福。
“微儿,你看,我们的曾孙们,多可爱。”宇文擎轻声道,“大炎的盛世,已经延续了这么多年,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林微笑道:“是啊。想当年,我刚穿越到这里,受尽了欺凌,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大炎的太上皇后,会与你一起,开创这样一个盛世。人生真是奇妙。”
她顿了顿,看着远方的天空,眼中充满了感慨:“我希望,千百年后,后人提起大炎,提起我们,会说我们不仅开创了一个盛世,还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希望,大炎的文明,能够绵延千古,华章永续。”
宇文擎紧紧地握住了林微的手,眼中充满了坚定:“会的。只要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坚守‘仁政爱民、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的理念,传承我们的文明,大炎的盛世,一定会永远延续下去,大炎的文明,一定会绵延千古,华章永续。”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颐和宫的院子里,温暖而祥和。曾孙们的笑声,清脆悦耳;远处的钟声,悠扬绵长。
大炎的盛世,还在继续;大炎的文明,还在传承。宇文擎和林微的传奇,宇文恒的传奇,已经成为了大炎文明的一部分,将永远被后人铭记,永远被传颂。
千百年后,当后人翻开史书,看到大炎的盛世,看到宇文擎、林微、宇文恒的故事,都会为之震撼,为之感动。他们会记得,有一位穿越而来的女子,以现代思维为刃,以化学知识为甲,从弃女成为女帝,与一位战神王爷携手,开创了盛世;他们会记得,有一位年轻的帝王,在先辈的指导下,成长为合格的守护者,让盛世延续;他们会记得,大炎的文明,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绵延千古,华章永续。
凤鸣千古,华章永续。这,就是大炎的传奇,这,就是中华文明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