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 > 第310章 天机启智,文润九州

第310章 天机启智,文润九州(1 / 2)

第一节 盛世求新,科技之需

凤启十七年,中原大地一派欣欣向荣。经过近二十年的治理,林微推行的新政早已根深蒂固:农业丰饶,粮仓盈溢;商业繁荣,万邦来朝;吏治清明,百姓安乐。而随着海外贸易的蓬勃发展与启明学宫的广泛普及,一个新的需求日益凸显——文化传播与科技革新。

彼时,书籍传播仍依赖雕版印刷,一块雕版仅能印一种书籍,耗时费力,成本高昂。启明学宫扩招后,学子激增,书籍供不应求,许多寒门子弟因买不起书而错失求学机会。海外贸易中,商船远航依赖天文观测与经验导航,常有船只因迷失方向而触礁沉没,损失惨重。

这日,林微在御书房翻阅各地奏报,看到启明学宫祭酒上书,恳请朝廷解决书籍短缺之困;苏瑾也递上奏折,提及海外商船因导航失准,半年内已有三艘商船沉没,损失货物价值百万两白银。

“宇文擎,苏瑾,你们看。”林微将奏折递给二人,“文化传播与海外贸易,皆受制于现有技术。若不加以革新,盛世难续。”

宇文擎接过奏折,眉头微皱:“雕版印刷确实耗时费力,水师战船远航也常因导航问题遇险。只是,这些技术沿用千年,贸然革新,恐遭保守派反对。”

“宇文元帅所言极是。”苏瑾附和道,“民间工匠虽有奇思妙想,但多被视为‘奇技淫巧’,难登大雅之堂。若陛下要推动革新,需为其正名,还要应对保守派的阻挠。”

林微指尖轻叩桌面,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朕意已决。传朕旨意,召集天下能工巧匠,入宫献策。朕将设立‘天机阁’,专司科技革新之事,凡有重大发明创造者,赏千金、授官职,与士大夫同列。”

此旨一出,朝野震动。开明派官员纷纷支持,认为这是利国利民的长远之计;而保守派官员则强烈反对,以“君子不器”“奇技淫巧乱人心性”为由,恳请林微收回成命。

“陛下,雕版印刷乃祖上传下之法,沿用千年,何必多此一举?”前朝遗老、礼部尚书柳渊出列奏道,“工匠之术,皆是市井小道,若予以重赏、授以官职,恐让学子弃文从技,动摇儒家根基!”

“柳尚书此言差矣!”启明学宫祭酒反驳道,“书籍乃文明传承之载体,若能让书籍普及,让更多人读书识字,方能彰显盛世气象。工匠之技,能利民生、固国防、通商贸,为何不能登大雅之堂?”

朝堂之上,争论再次爆发。保守派坚守“重农抑商、重文轻技”的传统,开明派则力挺科技革新与文化普及。林微并未急于决断,而是下令:“三日后,在太和殿举行‘百工献技’大典,让天下工匠展示其技艺,孰优孰劣,自有公论。”

她深知,想要推动革新,必须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打破保守派的偏见。而胸前的灵犀佩,此刻正微微发烫,仿佛在呼应她的决心——这枚上古神器,不仅能净化邪术,或许还能辅助“天机秘术”的觉醒。

第二节 活字破局,印典惠民

三日后,太和殿广场上,“百工献技”大典如期举行。天下能工巧匠齐聚一堂,展示着自己的技艺:有擅长冶铁的铁匠,打造出锋利无比的兵器;有精通木工的工匠,造出巧夺天工的机关;有擅长纺织的织女,织出流光溢彩的锦缎……

林微与百官端坐于太和殿廊下,逐一观看工匠献技。保守派官员们面带不屑,认为这些技艺不过是“市井小计”;开明派官员则兴致勃勃,不时为工匠们的巧思喝彩。

轮到一位名叫毕昇的民间工匠献技时,广场上突然安静下来。毕昇身着粗布衣衫,手中捧着一个木盒,神色紧张却难掩激动:“草民毕昇,献‘活字印经术’。”

他打开木盒,里面是数百个大小一致的木质方块,每个方块上都刻着一个汉字。“草民将汉字刻于木活字之上,按书籍内容组合排版,刷墨印刷,一书印完,活字可拆下重排他书。一块雕版仅能印一书,而这木活字,可印万书,省时省力,成本大减!”

毕昇一边说,一边现场演示。他快速组合活字,刷上油墨,铺上纸张,轻轻一压,片刻间,一页《论语》便印刷而成,字迹清晰,与雕版印刷别无二致。

广场上一片哗然。开明派官员们纷纷起身,惊叹不已;保守派官员们则脸色微变,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这……这怎么可能?”柳渊失声说道,“雕版印刷需工匠精雕细琢,方能成书,这活字随意组合,岂能登大雅之堂?”

毕昇神色一黯,正要辩解,林微却开口了:“柳尚书,此言差矣。活字印刷,灵活便捷,能让书籍批量生产,成本大降,让寒门子弟也能买得起书、读得起书,这正是盛世之幸。”

她走下廊下,拿起印刷好的《论语》,目光扫过百官:“朕宣布,毕昇的‘活字印经术’,为本次百工献技之首!赏黄金千两,授‘天机阁主事’,主持活字印刷改良之事。”

“陛下圣明!”毕昇跪倒在地,泪流满面,“草民谢陛下恩典!”

林微扶起他,继续说道:“传朕旨意,由天机阁牵头,改良活字材料——木活字易变形,改用‘精铁铸字’与‘陶瓷活字’;改良印刷油墨,让字迹更清晰、更持久。三个月内,印出万册《论语》《孟子》《农政全书》,发放给全国启明学宫与寒门学子。”

“臣遵旨!”毕昇高声应道。

保守派官员们虽心有不甘,但亲眼见到活字印刷的便捷,也无从反驳。柳渊脸色铁青,却只能默不作声。

接下来的三个月,毕昇在天机阁潜心改良活字印刷术。林微时常亲自前往天机阁,用现代知识“指点”他——比如用蜡与松香混合制作粘合剂,让活字排版更稳固;用桐油与炭黑改良油墨,提高字迹附着力。这些知识,被林微包装成“上古印经秘术”,通过灵犀佩的“灵光指引”传授给毕昇。

灵犀佩的温热能量,似乎能让活字的金属结构更稳定,油墨的融合更均匀。三个月后,改良后的活字印刷术大获成功:铁活字与陶瓷活字坚硬耐用,排版迅速,油墨色泽鲜亮,印刷效率较雕版印刷提升了十倍不止。

万册书籍如期印成,发放到全国各州县。启明学宫的学子们捧着崭新的书籍,激动不已;寒门子弟们也终于能买得起书,纷纷涌入学堂。京城街头,甚至出现了专门的“书铺”,售卖各类廉价书籍,百姓们争相购买,形成了“人人爱读书,户户有典籍”的盛世景象。

柳渊等保守派官员,看到百姓们对书籍的热爱,对活字印刷的成效,也不得不承认林微的远见。柳渊亲自前往御书房,向林微请罪:“陛下,臣之前目光短浅,反对活字印刷,实属愚钝。如今见书籍普及,百姓受益,方知陛下此举乃利国利民之大计。臣恳请陛下责罚。”

林微微微一笑:“柳尚书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盛世之道,在于兼容并蓄,既要传承经典,也要勇于革新。只要是利于百姓、利于国家之事,朕都会鼎力支持。”

第三节 司南定航,海疆拓路

活字印刷术的成功,让科技革新的风气日益浓厚。林微趁热打铁,将目光投向了航海导航技术。彼时,商船远航依赖“观星辨向”与“水情经验”,遇上天阴、大雾天气,便极易迷失方向。林微深知,想要让海外贸易持续繁荣,必须改良导航技术——指南针。

她召集天机阁的工匠与水师将领,商议改良“司南”。当时的司南,以磁石打磨成勺子状,置于铜盘之上,虽能指示方向,但磁吸力弱,易受震动影响,精度不足,难以用于远洋航行。

“朕曾得上古秘典,记载‘司南定航术’,可让罗盘精准指向,不受天时地利影响。”林微取出一枚经过灵犀佩能量浸润的磁石,这枚磁石是她让苏瑾从西域寻来的天然磁石,经灵犀佩滋养后,磁性更强、更稳定,“以这‘通灵磁石’为核心,打造‘定航罗盘’,辅以刻度盘,便可精准指示方位。”

她亲自绘制罗盘图纸,将现代指南针的结构融入其中:以通灵磁石为指针,铜盘上刻上二十四方位刻度,外层加装防水外壳,底部设有减震装置。这些设计,被她包装成“上古秘典所载的定航秘术”。

天机阁的工匠们按照图纸,日夜赶工。林微时常前往指导,用现代物理知识“解释”磁石的特性——比如“磁石指南,乃天地灵气所聚”,“刻度精准,方能契合星辰方位”。灵犀佩的能量似乎能稳定磁石的磁场,让指针转动更顺滑、指向更精准。

一个月后,“定航罗盘”研制成功。铜制外壳古朴厚重,防水防潮;指针以通灵磁石打造,鲜红的指向箭头始终精准指向南方;二十四方位刻度清晰明了,误差不超过一度。

林微下令,在水师战船与远洋商船上进行测试。水师将领驾驶战船,从泉州港出发,前往高丽。途中遭遇大雾天气,连续三日不见天日,以往此时早已迷失方向,但凭借定航罗盘,战船始终沿着正确航线前进,准时抵达高丽港口。

商人们也纷纷反馈,装有定航罗盘的商船,再也没有出现迷失方向、触礁沉没的情况,海外贸易的安全性与效率大幅提升。苏瑾的商队更是受益良多,商船往返时间缩短了三成,损耗减少了五成,利润大幅增加。

“陛下,定航罗盘真是神器!”苏瑾在朝堂上激动地奏道,“如今,我朝商船往来海外,如履平地。高丽、安南、波斯等国,皆羡慕我朝的定航之术,纷纷遣使求购,愿以重金交换。”

林微笑道:“定航罗盘不仅可用于航海,还可用于行军、勘探。传朕旨意,天机阁批量制造定航罗盘,水师战船、边防军队、勘探队优先配备;民间商船可有偿购买,同时严禁罗盘技术外传,违者斩!”

定航罗盘的推广,让凤启王朝的航海事业达到了新的高度。泉州、广州等港口的商船数量激增,航线延伸至更远的印度洋沿岸,凤启的丝绸、瓷器、茶叶远销至欧洲、非洲,换回了大量的黄金、白银与奇珍异宝。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百姓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

而保守派官员们,在活字印刷与定航罗盘的显着成效面前,彻底闭上了嘴。他们终于明白,林微推动的科技革新,并非“奇技淫巧”,而是强国富民的根本之策。朝堂之上,支持科技革新的声音占据了主流,天机阁成为了凤启王朝最受重视的机构之一。

第四节 天机阁立,智汇九州

定航罗盘与活字印刷术的成功,让林微更加坚定了推动科技革新的决心。她下令扩建天机阁,将其从原本的临时机构,升级为常设的国家级科研机构,选址于京城西郊,占地百亩,建有实验室、工坊、藏书阁、讲学堂等设施。

天机阁的宗旨是“格物致知,经世致用”,下设四大部:

- 工造部:负责农具、兵器、建筑、船舶等制造技术的革新;

- 农桑部:负责农作物改良、水利技术、养殖技术的研发;

- 医工部:负责医疗器械、药品、防疫技术的改良;

- 天算部:负责天文观测、历法修订、数学研究、导航技术的研发。

林微任命毕昇为天机阁总领,同时广纳天下英才:从民间招募有特长的工匠、农夫、郎中;从启明学宫选拔精通数学、天文、物理的学子;甚至邀请海外使节中的科技人才,前来交流讲学。

为了鼓励创新,林微制定了丰厚的奖励制度:凡有重大发明创造者,不仅能获得黄金、官职,其发明还将以其名字命名,载入史册;天机阁的工匠与学子,待遇与朝中官员同等,可参与朝政议事,提出自己的见解。

天机阁成立后,很快就涌现出一批重大成果:

- 工造部改良了冶铁技术,采用“高炉炼铁法”,提高了铁的产量与质量,打造出更锋利的兵器、更坚固的农具与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