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盛世隐忧,倭岛窥伺
凤启十二年,中原大地一派歌舞升平。经过十余年的励精图治,林微推行的新政早已深入人心:农业上,新式农具与高产作物让粮仓充盈;商业上,沿海港口千帆竞渡,丝绸、瓷器、茶叶远销海外,换回金银珠宝与奇珍异宝;文化上,启明学宫桃李满天下,女子科举的开设让无数有才识的女子得以入朝为官;军事上,神兵卫队装备精良,边境防线固若金汤,漠北、西域诸部皆遣使称臣,年年纳贡。
京城朱雀大街上,商铺鳞次栉比,胡商与中原商贩往来不绝,叫卖声、欢笑声交织成盛世的乐章。太和殿内,林微身着明黄色龙袍,正与百官商议扩大海外贸易之事,拟在广州、泉州增设市舶司,规范关税,促进中外商贸交流。
“陛下,海外贸易日益繁荣,每年为国库增收数百万两白银,增设市舶司实乃明智之举!”苏瑾出列奏道,他如今身兼户部尚书与通商总领,对海外贸易的重要性深有体会,“只是沿海港口往来船只繁杂,需加强海防,以防海盗劫掠。”
“苏卿所言极是。”林微颔首道,“传朕旨意,令沿海各州府加固海防,增派水师巡逻,务必保障商船与百姓安全。”
就在此时,一名内侍神色慌张地闯入大殿,双手高举一份急报:“陛下,沿海八百里加急!倭岛舰队突袭泉州港,烧杀抢掠,港口被毁,百姓死伤无数,水师战船损毁过半!”
“什么?”太和殿内顿时一片哗然。百官脸色骤变,难以置信。倭岛位于东海之外,向来是蛮荒之地,部落林立,偶有海盗袭扰沿海,却从未有过大规模舰队入侵之举。
林微接过急报,指尖冰凉。急报上字迹潦草,墨迹混着血迹,详细描述了倭岛舰队的凶残:战船数十艘,船上士兵皆手持长刀,面目狰狞,登岸后焚烧商铺、屠戮百姓,泉州港火光冲天,尸横遍野,幸存百姓逃入内陆,流离失所。
“倭岛蛮夷,竟敢犯我凤启海疆!”宇文擎怒不可遏,出列请战,“陛下,臣愿率领水师,即刻出征,踏平倭岛,为死难百姓报仇!”
“宇文元帅息怒。”林微神色沉静,目光锐利如刀,“倭岛舰队来势汹汹,绝非普通海盗。泉州水师乃沿海精锐,却损毁过半,可见其战力不弱。此事背后,恐有蹊跷。”
她的话音刚落,御史大夫崔彦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倭岛入侵,皆因陛下开放海禁,鼓励海外贸易,引得蛮夷觊觎。如今海疆遭劫,百姓受难,不如关闭沿海港口,恢复海禁,断绝与海外往来,方能永绝后患!”
崔彦出身清河崔氏,乃是世家大族的代表。林微推行的新政,如“摊丁入亩”“抑制土地兼并”,严重触及了世家大族的利益。他们表面顺从,暗地里一直伺机发难,想要恢复往日的特权。
“崔大夫此言差矣!”苏瑾反驳道,“关闭海禁,断绝贸易,只会让国库收入锐减,沿海百姓失去生计,反而会引发更大的动荡。倭岛入侵,当派兵讨伐,而非因噎废食!”
“苏尚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另一位世家出身的官员出列道,“据臣所知,倭岛舰队之所以能精准突袭泉州港,是因为有人暗中提供了港口布防图与水师巡逻路线。此人,便是与海外商户往来密切的泉州知府李明!而李明,正是陛下新政的坚定支持者!”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议论纷纷。世家官员们纷纷附和,暗示是林微的新政引得官员通敌,招致外患,要求严惩李明,废除新政,恢复海禁。
林微心中冷笑。她早已察觉,世家大族对新政积怨已久,此次倭岛入侵,恰好给了他们发难的借口。而所谓“李明通敌”,多半是栽赃陷害。
“此事尚未查明,不可妄下定论。”林微沉声道,“崔彦,你立刻前往泉州,查明倭岛入侵真相,核实李明是否通敌。宇文擎,你即刻调遣水师精锐,前往沿海布防,阻止倭岛舰队继续深入。苏瑾,你负责调拨粮草、军械,支援沿海守军与受灾百姓。其余官员,各司其职,不得散布谣言,扰乱民心。”
“臣遵旨!”三人齐声应道。
散朝后,林微回到御书房,胸前的灵犀佩微微发烫,隐约感知到一股阴谋的气息。她取出一枚“千里眼”(实则是她改良的望远镜,镜片采用琉璃打磨,视野开阔),望向东海方向,眼中闪过一丝寒芒。她知道,这场海疆危机,绝非单纯的外敌入侵,背后必然牵扯着世家大族的阴谋。一场内忧外患的风暴,已然来临。
第二节 沿海告急,世家作祟
崔彦抵达泉州后,并未急于查明真相,反而与当地的世家势力勾结,伪造了李明通敌的证据——一封所谓的“通敌书信”,上面模仿李明的笔迹,写着向倭岛提供布防图的内容。同时,他们散布谣言,说李明收受倭岛贿赂,故意放松海防,导致泉州港被破。
消息传回京城,世家官员们再次在朝堂上发难,要求林微即刻处死李明,废除新政,恢复海禁。
“陛下,李明通敌叛国,证据确凿,若不严惩,难以服众!”崔彦声泪俱下,手持“通敌书信”,“泉州百姓死伤无数,皆因李明之过,若不处死他,百姓心寒,恐生民变!”
“崔大夫,仅凭一封书信,怎能断定李明通敌?”苏瑾质疑道,“李明在泉州任职三年,推行新政,兴修水利,发展贸易,深受百姓爱戴,绝不可能通敌叛国!这书信,恐是伪造!”
“苏尚书分明是包庇同党!”崔彦反驳道,“李明与你往来密切,皆是新政受益者,你自然要为他说话!”
朝堂之上,世家官员与开明派官员再次针锋相对,争论不休。
与此同时,倭岛舰队在袭击泉州港后,并未撤离,反而分兵多路,袭击了广州、台州等多个沿海港口。倭岛士兵凶残无比,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沿海百姓流离失所,纷纷逃入内陆,沿海各州府告急的奏折如雪片般飞往京城。
更糟糕的是,世家大族暗中与倭岛舰队勾结,为他们提供粮草、淡水和情报,引导他们袭击防御薄弱的港口。琅琊王氏、琅琊王氏、清河崔氏等世家,在沿海拥有大量田产和商铺,新政推行后,他们的利益受损,便想借助倭岛的力量,逼迫林微废除新政,恢复他们的特权。
林微深知,若不尽快打破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沿海局势将更加危急,甚至可能引发全国动荡。她决定,亲自前往沿海督战,一方面指挥水师抗击倭岛舰队,另一方面查明世家大族勾结外敌的真相。
“宇文擎,你随朕前往沿海,统领水师,抗击倭岛舰队。”林微下令,“苏瑾,你留守京城,主持朝政,安抚百姓,同时密切监视世家大族的动向,收集他们勾结外敌的证据。崔彦查明真相不力,反而散布谣言,将其革职查办,由御史中丞接任,重新调查李明通敌一案。”
“臣遵旨!”三人齐声应道。
三日后,林微率领禁军与水师精锐,御驾亲征,前往沿海督战。御驾亲征的消息传到沿海,百姓们既激动又担忧。激动的是,女帝亲自前来,必定能率领他们击退倭岛蛮夷;担忧的是,女帝万金之躯,若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林微的御驾一路疾驰,沿途所见,皆是流离失所的百姓。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中满是恐惧与绝望。看到林微的御驾,百姓们纷纷跪倒在地,痛哭流涕,祈求女帝救救他们。
“乡亲们,起来吧。”林微走下御驾,扶起倒地的百姓,声音温和却坚定,“朕来了,朕一定会击退倭岛蛮夷,重建你们的家园,让你们早日重返故土,安居乐业。”
她下令,让禁军就地搭建临时帐篷,安置灾民,同时发放粮草和药品。她亲自为受伤的百姓包扎伤口,用灵犀佩为他们“驱邪疗伤”——灵犀佩泛出的绿光,能缓解疼痛,加速伤口愈合,在百姓眼中,这便是女帝的“神通”。
经过数日的跋涉,林微的御驾终于抵达泉州港。此时的泉州港,早已不复往日的繁华。港口内,战船残骸漂浮在海面上,商铺、房屋被焚烧殆尽,焦黑的墙壁上还残留着血迹,空气中弥漫着烧焦的气味与血腥味,令人窒息。
李明被关押在泉州府衙的大牢里,神情憔悴,却依旧坚定。见到林微前来,他立刻跪倒在地,痛哭道:“陛下,臣冤枉!臣绝未通敌叛国!倭岛舰队突袭泉州,臣奋力抵抗,无奈水师战力不及,港口被破。崔彦勾结世家,伪造证据,陷害微臣!”
“李知府,朕相信你。”林微扶起他,“崔彦已被革职查办,朕会为你洗刷冤屈。如今,当务之急是击退倭岛舰队,守住海疆。你熟悉泉州港的布防与沿海地形,朕任命你为水师参赞,协助宇文元帅制定作战计划。”
李明眼中满是感激,叩首道:“臣定不辜负陛下信任,誓死保卫海疆!”
第三节 临危布局,合纵连横
林微坐镇泉州府衙,与宇文擎、李明等人商议抗倭大计。她取出沿海地图,上面标注着倭岛舰队的分布位置、战船数量以及沿海港口的防御情况。
“倭岛舰队共有战船五十余艘,士兵三万余人,分为三路,分别盘踞在泉州、广州、台州附近海域。”李明指着地图介绍道,“他们的战船轻便灵活,士兵擅长近战,但战船防护薄弱,缺乏远程攻击武器。我军水师战船体型庞大,防护坚固,但速度较慢,远程攻击依赖弓箭与投石机,威力有限。”
“若与倭岛舰队正面硬拼,我军未必占优。”宇文擎眉头紧锁,“而且,他们有世家大族提供情报与补给,能够精准避开我军的防线。”
“宇文元帅所言极是。”林微颔首道,“对付倭岛舰队,不能仅凭武力,需用‘上古海战秘策’,结合‘合纵连横之术’,方能取胜。”
林微口中的“上古海战秘策”,实则是现代海战思维的包装:一是改造战船,加装“神炮”(她用硝石、硫磺、木炭改良的火炮,威力远超弓箭与投石机);二是采用“编队战术”,将水师战船分为先锋队、主力队、补给队,相互配合,形成攻防一体的阵型;三是建立“千里眼情报网”,在沿海岛屿设立了望塔,用改良的望远镜监视倭岛舰队动向,同时利用信鸽与驿站,快速传递情报。
而“合纵连横之术”,则是联合与倭岛相邻的高丽、安南等国,形成抗倭联盟。这些国家与凤启王朝素有贸易往来,也常遭倭岛海盗袭扰,与凤启联合抗倭,对他们而言,亦是自保之举。
“苏瑾已派人前往高丽、安南,商议联合抗倭之事。”林微道,“相信不久后,他们便会派兵支援。在此之前,我们需尽快改造战船,训练水师,做好作战准备。”
宇文擎与李明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敬佩。他们虽然不懂“上古海战秘策”的原理,却对林微的智慧深信不疑。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微亲自指导水师改造战船。她让人将战船的船舱加固,预留出炮位,安装“神炮”;同时,将战船的船帆改为可调节的多面帆,提高战船的速度与灵活性。
水师士兵们对“神炮”充满了好奇。这种武器无需人力投掷,只需点燃引线,便能发出巨响,射出铁弹,威力无穷。林微将“神炮”的使用方法包装成“上古神炮炼制术”,亲自传授给士兵们,让他们反复演练。
与此同时,林微还组织水师士兵进行“编队战术”训练。她将水师分为先锋队、主力队、补给队:先锋队由轻便战船组成,负责侦察、袭扰倭岛舰队;主力队由加装了“神炮”的大型战船组成,负责正面攻坚;补给队则负责运输粮草、弹药、淡水,保障前线作战。
训练过程中,士兵们起初并不适应这种全新的战术,但在林微的耐心指导与“神炮”威力的震撼下,他们很快就掌握了要领,士气高涨。
沿海百姓们也自发参与到抗倭准备中。他们为水师提供木材、铁器,帮助改造战船;为士兵们送水送饭,照顾伤员;甚至有年轻百姓主动加入水师,拿起武器,保卫家园。
“凤主陛下亲自主持抗倭,我们定要齐心协力,击退蛮夷!”
“愿为凤主陛下效死,保卫海疆!”
百姓们的呼声,回荡在沿海各地,形成了一股众志成城的抗倭力量。
几日后,高丽、安南两国传来消息,同意与凤启王朝联合抗倭,分别派遣战船二十艘、士兵一万余人,前往泉州港汇合。
抗倭联盟正式形成。林微站在泉州港的了望塔上,望着远处海面上渐渐汇聚的战船,心中充满了信心。她知道,反击的时刻,即将到来。
第四节 海上决战,神炮破敌
凤启十二年秋,抗倭联军完成集结。凤启水师战船八十艘、士兵五万余人,高丽战船二十艘、士兵一万余人,安南战船十五艘、士兵八千余人,共计战船一百一十五艘、士兵六万八千余人,在泉州港外海域集结,准备与倭岛舰队决战。
此时,倭岛舰队正盘踞在泉州港外的东海海域,劫掠了多艘凤启商船,气焰嚣张。他们得知抗倭联军集结的消息,并未放在心上,认为联军不过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决战前夜,林微在旗舰上召开军事会议,部署作战计划。
“明日清晨,先锋队率先出击,伪装成普通商船,引诱倭岛舰队进入伏击圈。”林微指着地图道,“主力队分为左右两翼,埋伏在伏击圈两侧,待倭岛舰队进入后,从两侧夹击,用‘神炮’轰击其战船。高丽、安南舰队负责切断倭岛舰队的退路,防止其逃窜。补给队在后方待命,随时提供支援。”
“遵令!”众将领齐声应道。
次日清晨,天色微亮,海面上雾气弥漫。凤启水师的先锋队伪装成商船,缓缓驶向倭岛舰队盘踞的海域。
倭岛舰队的哨船发现“商船”后,立刻报告给舰队首领。倭岛首领名叫山本一郎,是倭岛最大部落的首领,生性凶残,狂妄自大。他认为这是劫掠的好机会,立刻下令舰队出击,追击“商船”。
先锋队见倭岛舰队上钩,立刻掉头,朝着伏击圈驶去。山本一郎率领舰队紧追不舍,丝毫没有察觉危险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