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凯旋归京,民心如潮
初夏的京城笼罩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中。黄河水患平定的消息早已传遍大街小巷,百姓们自发地涌上街头,手持鲜花、锦旗,翘首以盼治水功臣的归来。
辰时三刻,远处传来一阵整齐的马蹄声,宇文擎和林微率领治水大军,缓缓出现在街道尽头。宇文擎身披银甲,腰悬长剑,面容刚毅,目光锐利;林微身着一身石青色宫装,裙摆绣着暗纹的水利图,气质端庄而坚毅。两人并肩骑在马上,身后是精神抖擞的士兵和工匠,队伍浩浩荡荡,气势如虹。
“靖王千岁!女神妃千岁!”百姓们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音震耳欲聋。他们纷纷涌上前来,将手中的鲜花、水果塞到士兵手中,有的甚至跪倒在地,对着林微和宇文擎磕头道谢。
“女神妃,是您救了我们的家园!”
“靖王殿下,女神妃,多谢你们为百姓做主!”
“愿女神妃福寿安康,靖王殿下功高盖世!”
欢呼声、道谢声此起彼伏,泪水在许多百姓眼中打转。对于他们来说,林微和宇文擎不仅仅是治水功臣,更是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的再生父母。
林微看着眼前激动的百姓,心中充满了感动。她勒住马缰,翻身下马,走到百姓中间,扶起跪倒在地的老人和孩子:“乡亲们,快起来!治水成功,不是我和王爷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没有你们的辛勤付出,就没有今天的太平。”
她的声音温和而有力,清晰地传到每个人的耳中。百姓们看着她平易近人的样子,心中更是爱戴不已。
宇文擎也翻身下马,站在林微身边,高声道:“乡亲们,洪水已经退去,朝廷会全力帮助大家重建家园。后续的劝农、水利之事,还会由王妃主持,定会让大家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好!有女神妃在,我们放心!”百姓们再次欢呼起来,人群中响起了“女神妃入主朝堂”的呼喊声,声音越来越大,传遍了整条街道。
林微和宇文擎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惊讶。他们没想到,百姓们竟然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这无疑会让朝堂上的反对势力更加忌惮,也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压力。
“乡亲们,多谢大家的厚爱。”林微连忙说道,“入主朝堂之事,关乎国之纲纪,并非我所能决定。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尽我所能,为百姓谋福祉。”
说完,她和宇文擎再次上马,在百姓们的簇拥下,向着皇宫的方向驶去。
车队缓缓驶入皇宫大门,百姓们的欢呼声渐渐远去。林微的心情却越发沉重起来。她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第二节 朝堂发难,群儒反对
太和殿内,气氛肃穆。皇上坐在龙椅上,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目光都集中在大殿中央的林微和宇文擎身上。
“宇文擎,林微,你们辛苦了!”皇上的声音充满了赞赏,“黄河水患,困扰我朝多年,没想到你们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成功平定,还制定了长久的水利之策,真是功不可没!”
“皇上过奖了。”宇文擎和林微跪倒在地,“这都是皇上英明领导,群臣鼎力支持,百姓同心协力的结果。臣和臣妇不敢居功。”
“你们不必谦虚。”皇上摆了摆手,“你们的功绩,朕都看在眼里,百姓也记在心里。宇文擎,朕决定,加封你为护国大将军,赐黄金万两,锦缎千匹!”
“谢皇上恩典!”宇文擎磕头谢恩。
皇上又看向林微,眼中闪过一丝期待:“林微,你治水有功,推广新式农具和高产作物,造福百姓,朕也有重赏。朕决定,封你为‘劝农水利女官’,正三品衔,参与朝堂议事,主理全国劝农、水利之事,不知你可愿意?”
皇上的话音刚落,太和殿内瞬间一片哗然。
“皇上,不可!”礼部尚书周大人第一个站了出来,跪倒在地,“女子干政,乃是国之大忌!自古以来,从未有女子入朝为官,参与朝政的先例。皇上此举,违背祖制,恐引得天怒人怨,还请皇上三思!”
“周大人所言极是!”御史大夫李大人也连忙跪倒在地,“王妃娘娘虽有治水之功,但终究是女子,见识有限,岂能参与朝堂议事,主理国家大事?若是传出去,定会被天下人耻笑,说我朝没有可用之才,只能让女子上阵!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皇上,万万不可啊!”越来越多的大臣跪倒在地,恳请皇上收回成命。他们大多是守旧派大臣,深受传统礼教的束缚,认为女子就应该在家相夫教子,不能干预朝政。还有一些是皇后的党羽,早已收到皇后的授意,无论皇上做出什么决定,都要坚决反对。
皇后坐在皇上身旁的凤椅上,嘴角噙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她早就料到皇上会重赏林微,却没想到皇上竟然会封林微为女官,让她参与朝政。这正是她想要的——只要林微敢接受这个官职,她就能联合守旧派大臣,以“女子干政”为由,将林微彻底打压下去。
皇上看着跪倒一片的大臣,脸色渐渐沉了下来:“朕知道祖制规定女子不能干政,但祖制也规定,治国应以民生为本。林微有治水之才,有劝农之策,能为百姓谋福祉,为何不能入朝为官?难道就因为她是女子,就要埋没她的才能吗?”
“皇上,祖制不可违啊!”前朝遗老陈太傅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了出来,跪倒在地,“女子无才便是德,治国安邦乃是男子之事,女子参与其中,只会扰乱朝纲,导致天下大乱!老臣恳请皇上,以祖制为重,以天下为重,收回成命!”
陈太傅是朝中德高望重的老臣,深受皇上敬重,他的话也代表了许多老臣的心声。他一开口,更多的大臣纷纷附和,大殿内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大。
林微站在原地,神色平静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她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古代对女子的偏见根深蒂固,想要打破这种偏见,绝非易事。但她不会退缩,她要用自己的实力,证明女子也能治国安邦,也能为百姓谋福祉。
“陈太傅,各位大人,”林微的声音清晰而坚定,盖过了大殿内的议论声,“你们说女子不能干政,违背祖制。可祖制是死的,人是活的。当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百姓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我治水成功,拯救数十万百姓于水火之中,为何就不能入朝为官,继续为百姓做事?”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跪倒在地的大臣:“各位大人说女子见识有限,不能主理国家大事。可我推广的新式农具和高产作物,让京郊百姓的粮食产量翻了一番;我发明的‘上古凝土术’,成功加固了黄河堤坝,抵御了百年一遇的洪峰;我制定的水文监测之法,能提前预警洪水,让百姓有备无患。这些功绩,难道还不足以证明我的能力吗?”
“你……你这是强词夺理!”周大人气得脸色发白,“那些所谓的‘功绩’,不过是你侥幸为之,并非真有治国之才。再说,治水、劝农只是小事,治国安邦才是大事,你一个女子,根本不懂!”
“小事?”林微冷笑一声,“周大人可知,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国家的根本,水利是粮食的保障。若是百姓没有饭吃,国家何来安定?若是水利失修,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国家何来繁荣?我看,在周大人眼中,百姓的生死存亡都是小事,只有你们这些官员的面子和祖制才是大事!”
林微的话一针见血,直指周大人的要害。周大人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竟然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王妃娘娘,请注意你的言辞!”李大人连忙说道,“周大人也是为了国家着想,并非不重视百姓。只是女子干政,确实不符合祖制,还请王妃娘娘不要强人所难。”
“不符合祖制,就可以不顾百姓的死活吗?”林微步步紧逼,“当年商纣王暴虐无道,周武王伐纣,打破了商王朝的祖制,建立了周王朝,让百姓过上了太平日子。难道周武王也是错的吗?祖制是用来治理国家,造福百姓的,不是用来束缚手脚,阻碍发展的。若是祖制不符合时代发展,不利于百姓福祉,为何不能改革?”
她的话掷地有声,让大殿内的大臣们都陷入了沉思。有些大臣虽然依旧反对女子干政,但也不得不承认,林微的话确实有道理。
陈太傅脸色阴沉地说道:“王妃娘娘,你这是在质疑祖制,动摇国本!祖制是历代先帝流传下来的,岂能随意改革?你一个女子,竟敢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真是胆大包天!”
“我并非质疑祖制,更不是动摇国本。”林微平静地说道,“我只是认为,祖制应该与时俱进,应该以百姓的福祉为根本。若是一味地墨守成规,抱着过时的祖制不放,只会让国家越来越落后,让百姓越来越困苦。当年我朝之所以能统一中原,正是因为先帝勇于改革,善于纳谏,不拘一格降人才。如今皇上想要效仿先帝,重用有才能之人,无论男女,这正是国家之幸,百姓之幸!”
皇上听了林微的话,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没想到,林微不仅有才能,还有如此深远的见识和过人的胆识。
“陈太傅,各位大人,林微所言极是。”皇上开口道,“祖制固然重要,但百姓的福祉更重要。林微有才能,有胆识,能为国家和百姓做实事,朕相信她能胜任‘劝农水利女官’一职。此事朕意已决,各位就不必再劝了!”
“皇上!”陈太傅还想再说什么,却被皇上打断了。
“好了,此事就此定夺!”皇上沉声道,“林微,接旨吧!”
林微正要跪倒接旨,陈太傅突然站起身,从怀中取出一把匕首,架在自己的脖子上,高声道:“皇上若是执意要封女子为官,违背祖制,老臣就当场死在大殿之上,以死谏君!”
大殿内一片哗然。所有人都没想到,陈太傅竟然会以死相逼。
皇上的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陈太傅,你这是何苦?朕也是为了国家和百姓着想,你为何就不能理解朕的苦心?”
“老臣只知道,祖制不可违,女子干政不可恕!”陈太傅的声音坚定,手中的匕首又靠近了脖子几分,“皇上若是不收回成命,老臣今日就死在这里!”
皇后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她没想到,陈太傅竟然会如此刚烈,这下子,皇上就算再想封林微为女官,也不得不顾及陈太傅的性命。
林微看着架在自己脖子上的匕首,心中冷笑。陈太傅这是想用死来逼迫皇上,阻止她入朝为官。若是她退缩了,不仅会失去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还会让皇上颜面扫地,让守旧派大臣更加嚣张。
“陈太傅,你这是何苦呢?”林微缓缓走上前,语气平静地说道,“你以死相逼,难道就是为了维护那所谓的‘祖制’吗?你可知,你今日若是死了,不仅救不了所谓的‘祖制’,还会让百姓心寒,让国家失去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你口口声声说为了国家和百姓,可你真正为百姓做过什么?”
她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着陈太傅:“你身居高位,享受着国家的俸禄,却只知道墨守成规,阻碍改革,看着百姓在洪水中挣扎,看着百姓因为粮食短缺而挨饿,你却无动于衷。而我,一个你眼中‘不能干政’的女子,却千里迢迢前往灾区,和百姓们一起治水,一起劳动,为了拯救百姓的性命,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你说我违背祖制,可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百姓的福祉,都是为了国家的安定。而你,却用死来阻止我为百姓做事,你觉得你这样做,对得起先帝的嘱托,对得起天下的百姓吗?”
林微的话,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陈太傅的心上。他脸上的神色渐渐变得犹豫起来,手中的匕首也微微晃动。
“陈太傅,”林微继续说道,“我知道你是一个忠臣,只是被祖制束缚了思想。你若是真的为了国家和百姓着想,就应该放下偏见,支持有才能之人,而不是用死来阻碍国家的发展。我向你保证,若是我真的胜任不了‘劝农水利女官’一职,若是我做了任何损害国家和百姓利益的事情,我自愿辞去官职,接受任何惩罚。你何不给我一个机会,也给国家和百姓一个机会?”
陈太傅看着林微坚定而真诚的眼神,心中的挣扎越来越激烈。他想起了灾区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想起了林微治水时的辛劳和付出,手中的匕首渐渐垂了下来。
“罢了罢了!”陈太傅长叹一声,扔掉手中的匕首,跪倒在地,“老臣老糊涂了,险些酿成大错。王妃娘娘所言极是,老臣愿意支持王妃娘娘入朝为官,希望王妃娘娘日后能不忘初心,为国家和百姓多做实事!”
林微心中松了一口气。她知道,陈太傅这一关,她算是过了。
皇上也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陈太傅,你能想通就好。朕就知道,你是一个明事理的忠臣。”
其他反对的大臣见陈太傅都不再反对,也纷纷站起身,不再坚持。他们知道,皇上意已决,再反对也无济于事,反而会惹皇上不高兴。
皇后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她没想到,林微竟然能凭借一己之力,说服陈太傅,化解了这场危机。但她并不甘心,眼中闪过一丝阴狠,心中暗暗盘算着新的阴谋。
第三节 万民书呈,力排众议
“林微,接旨吧!”皇上再次开口道。
林微跪倒在地,恭敬地说道:“臣妇接旨!谢皇上恩典!臣妇定不负皇上所托,不负百姓所望,尽心竭力,主理劝农、水利之事,为国家和百姓谋福祉!”
“好!”皇上龙颜大悦,“即日起,你便是我朝首位‘劝农水利女官’,正三品衔,可参与朝堂议事,随时向朕禀报劝农、水利之事。所需人力物力,你可直接向户部、工部调取,朕全力支持你!”
“谢皇上!”林微再次磕头谢恩。
宇文擎看着林微,眼中满是骄傲和喜悦。他知道,林微终于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她的朝堂之路,正式开启了。
就在这时,一名太监匆匆跑了进来,高声道:“启禀皇上,宫外有数千百姓聚集,说是要向皇上呈递万民书,恳请皇上重赏靖王妃娘娘,支持靖王妃娘娘入主朝堂!”
“万民书?”皇上和众臣都惊呆了。
“快,宣他们进来!”皇上连忙说道。
很快,数十名百姓代表手持万民书,走进了太和殿。他们跪倒在地,高高举起万民书,高声道:“皇上,我等百姓,恳请皇上重赏靖王妃娘娘,支持靖王妃娘娘入主朝堂,为百姓做主!”
领头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是黄河灾区的百姓代表。他激动地说道:“皇上,靖王妃娘娘治水有功,拯救了数十万百姓的性命,还为我们推广新式农具,让我们有饭吃,有衣穿。她是我们百姓心中的‘女神妃’,我们相信她,愿意让她入主朝堂,为我们谋福祉!这是我们数万百姓联名签署的万民书,恳请皇上恩准!”
太监将万民书呈给皇上。皇上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签满了百姓的名字和手印,足足有数千人之多。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百姓对林微的爱戴和支持。
皇上看着万民书,心中感慨万千。他没想到,林微竟然如此受百姓爱戴。有了百姓的支持,林微的朝堂之路,将会更加顺畅。
“各位乡亲,快起来!”皇上说道,“朕已经封靖王妃为‘劝农水利女官’,让她主理劝农、水利之事,为百姓谋福祉。你们的心意,朕收到了,靖王妃也收到了!”
百姓们听了,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皇上英明!女神妃千岁!”
“好了,你们都回去吧!”皇上说道,“朕会让靖王妃尽快开展劝农、水利工作,让大家都能丰衣足食,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