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 > 第293章 黄涛噬土,智破水患

第293章 黄涛噬土,智破水患(1 / 2)

第一节 洪峰骤至,朝堂惊变

初夏的风裹挟着湿热的水汽,笼罩着整个京城。连续半月的暴雨如同天破了个窟窿,倾盆而下,不仅让京城街巷积水成河,更让千里之外的黄河流域险情迭起。

这日清晨,天刚蒙蒙亮,靖王府的大门就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踹破了宁静。传旨太监带着一身泥水,高举着明黄的圣旨,在府门前高声呼喊:“靖王宇文擎、靖王妃林微,接旨!”

宇文擎和林微匆忙更衣接旨,圣旨上的字迹潦草而急促,字里行间都透着皇上面临的焦灼——黄河中游决堤,洪水吞噬了三州六郡,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灾情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皇上命宇文擎即刻挂帅,前往灾区赈灾治水,朝堂之上,众臣争论数日无果,急需拿出切实可行的治水之策。

“灾情如此紧急,朝中那些大臣难道就没有一个能拿出办法的?”林微接过圣旨,指尖触到纸张上的湿气,心中沉甸甸的。黄河水患是历朝历代的顽疾,传统的治水方法无非是加固堤坝、开沟排水,可面对如此猛烈的洪峰,这些老法子往往收效甚微。

宇文擎眉头紧锁:“朝中老臣大多墨守成规,只知按祖制行事,而那些年轻官员又缺乏经验,如今怕是早已乱作一团。皇后那边定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定会借机发难。”

话音刚落,李伯就匆匆跑了进来,脸色苍白:“王爷,王妃,宫里又来人了,说皇后娘娘请您二位即刻进宫议事,说是朝中大臣对治水之策争论不休,想听听王妃的‘高见’。”

“高见”二字被李伯说得咬牙切齿,显然是听出了其中的嘲讽之意。林微心中了然,皇后因三皇子之事对她和宇文擎恨之入骨,如今黄河水患爆发,正是借题发挥的好时机——若是治不好水患,便可以“劳民伤财”“无能误国”的罪名加在宇文擎头上;若是她敢提出不同的治水之策,便可以“女子干政”“妖言惑众”为由,将她打压下去。

“看来,这场宫宴,我们是非去不可了。”林微眼中闪过一丝冷冽,“正好,我也想让那些守旧的大臣们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治水之策。”

宇文擎握住她的手,掌心温热而坚定:“微儿,无论你提出什么想法,我都支持你。但切记,朝堂之上人心叵测,不可太过锋芒毕露,凡事留三分余地。”

林微点点头,转身回房取出一个小巧的木盒,里面装着她连夜绘制的治水图纸和一些标注着奇怪符号的竹简——这是她结合现代水利工程知识,熬夜赶制出来的“治水秘典”,为了让这些知识在古代落地,她特意将钢筋混凝土包装成“上古凝土术”,将分洪区规划包装成“地形勘测定穴法”,将水文监测包装成“观水望气术”。

入宫的马车在泥泞的街道上缓缓前行,林微掀开车帘,看到街旁已有不少从灾区逃来的难民,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怀里抱着奄奄一息的孩子,眼神中充满了绝望。这一幕让林微的心揪紧了,她更加坚定了治水的决心——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皇后的发难,更是为了这些在洪水中挣扎的百姓。

抵达皇宫大殿时,里面已是人声鼎沸。文武百官分列两侧,争吵不休,皇上坐在龙椅上,脸色憔悴,眉宇间满是疲惫和焦虑。皇后坐在皇上身旁的凤椅上,嘴角噙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目光时不时地扫向门口,显然是在等着看林微的笑话。

“臣宇文擎、臣妇林微,参见皇上,参见皇后娘娘。”两人依礼行礼。

皇上摆了摆手,语气急切:“免礼免礼,你们来得正好!黄河水患紧急,众卿争论了数日,也没能拿出一个可行的办法,林微,朕听闻你聪慧过人,有不少‘家传绝学’,今日不妨说说你的看法。”

皇后立刻接口道:“皇上,臣妾以为不妥。治水乃是国之大事,关乎数十万百姓的性命,岂能让一个妇人妄言?再说,女子足不出户,哪里懂得治水之道?若是说错了,误了大事,谁能担得起这个责任?”

“皇后娘娘此言差矣。”林微抬起头,目光平静地迎上皇后的视线,“治水之道,在于顺应天时地利,而非拘泥于男女之别。古有女娲补天,今有女子治水,为何不可?再说,臣妇虽为女子,但自幼受家中长辈教导,习得一些‘观水望气’‘地形勘测’之术,或许能为治水尽一份绵薄之力。”

“哦?你竟有如此本事?”皇上眼中闪过一丝希冀,“那你说说,如今黄河决堤,该如何应对?”

林微上前一步,从袖中取出治水图纸,展开在大殿中央的案几上:“皇上,各位大人请看,这是臣妇绘制的黄河中游地形图。根据臣妇的‘观水望气之术’勘测,此次决堤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堤坝年久失修,夯土松散,难以抵御洪峰;二是河道淤积严重,水流不畅;三是没有合理的分洪区域,洪水一旦暴涨,便会四处泛滥。”

她的图纸绘制得极为精细,不仅标注了河道、堤坝的位置,还标注了淤积严重的河段和适合作为分洪区的洼地,与朝中官员手中的粗略地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众臣纷纷围了过来,脸上露出惊讶和质疑的神色。

“这图纸倒是画得细致,可你说的这些,与我们所知的也无甚不同。”工部尚书王大人嗤笑一声,“加固堤坝、疏通河道,这些我们都想到了,可如今洪峰正盛,加固堤坝杯水车薪,疏通河道更是无从下手,你说的分洪区域,又哪里是说找就能找到的?”

“王大人所言极是。”御史大夫李大人附和道,“王妃娘娘怕是只会纸上谈兵吧?治水乃是苦力活,需要调动大量人力物力,不是靠几张图纸就能解决的。依我看,还是按照祖制,调动军队加固堤坝,再组织百姓迁移,才是稳妥之策。”

“迁移百姓?”林微冷笑一声,“李大人可知,三州六郡数十万百姓,迁移何处?迁移途中,又会有多少人死于饥饿、疾病?就算迁移成功,失去了家园和土地,这些百姓日后又该如何生存?这绝非长久之计!”

“那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李大人脸色一沉,“难不成你真有什么起死回生的秘术?”

“秘术谈不上,但臣妇确实有三个治水之策。”林微的声音清晰而坚定,盖过了大殿中的议论声,“第一,改良堤坝,用‘上古凝土术’加固河堤,此术制成的‘凝土’,比传统夯土坚固十倍,能抵御洪峰冲击;第二,开挖分洪渠,将多余的洪水引入事先选定的洼地,缓解主河道的压力;第三,设置水文监测点,用‘观水望气之术’监测水势变化,提前预警,做到有备无患。”

她的话一出,大殿中一片哗然。

“上古凝土术?从未听闻!”

“分洪渠?开挖渠道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耗时多久?怕是等渠道挖好,灾区早已被洪水淹没了!”

“女子之言,荒诞不经!皇上,万万不可轻信啊!”

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皇后脸上的笑容越发得意:“皇上,你看,臣妾就说她是妄言吧!这些所谓的‘治水之策’,闻所未闻,若是贸然施行,后果不堪设想!”

皇上的脸色也变得犹豫起来,他看着林微,又看了看众臣,一时间难以决断。

宇文擎上前一步,挡在林微身前,沉声道:“皇上,臣相信微儿的本事!她推广的新式农具和高产作物,已经让京郊百姓受益,她的‘家传绝学’并非妄言。如今灾情紧急,与其墨守成规,坐视百姓受难,不如让微儿一试!若是不成,臣愿承担所有罪责!”

“宇文擎!你……”皇后没想到宇文擎竟然如此力挺林微,气得脸色发白。

“靖王殿下,你怎能如此糊涂!”王大人急道,“治水之事非同小可,岂能当作儿戏?若是王妃的法子失败,不仅数十万百姓遭殃,我朝的国力也会受到重创啊!”

“是啊,皇上,万万不可啊!”众臣纷纷跪倒在地,恳请皇上三思。

林微看着跪倒一片的大臣,心中冷笑。这些人,要么是皇后的党羽,故意刁难;要么是守旧派,害怕变革;要么是胆小怕事,不愿承担责任。想要让他们信服,光靠嘴说是没用的,必须拿出切实的证据。

“各位大人,既然你们不信,那臣妇便现场演示一下‘上古凝土术’,让各位亲眼所见。”林微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只需给臣妇准备一些材料,半个时辰内,臣妇便能让各位看到,什么是真正坚固的‘凝土’!”

第二节 凝土显威,力破众疑

皇上见林微如此有信心,又想起她之前推广新政的成效,心中的天平渐渐倾斜:“好!朕就给你一个机会!王大人,即刻让人按照王妃的要求准备材料!”

林微报出了所需材料:“石灰、沙子、碎石、草木灰,还有适量的水。”

这些材料都是寻常之物,工部库房中应有尽有。王大人虽然不情愿,但也不敢违抗皇命,立刻让人去准备。

半个时辰后,材料被运到了大殿外的空地上。林微挽起衣袖,亲自上手调配。她按照现代混凝土的配比,将石灰、沙子、碎石、草木灰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再加入适量的水,不断搅拌。

众臣和皇上、皇后都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她的动作。在他们看来,这些寻常的材料混合在一起,顶多也就是比普通的泥土结实一些,想要抵御洪峰,简直是天方夜谭。

“王妃,你这是在做什么?把这些东西混在一起,能有什么用?”皇后嗤笑道。

林微没有理会她,继续搅拌着混合物,直到搅拌成粘稠的糊状。她让人将混合物倒入事先准备好的木模中,抹平表面,然后对众人说道:“各位大人,半个时辰后,你们便知这‘凝土’的威力。”

“还要等半个时辰?”李大人不耐烦地说道,“王妃这是在故意拖延时间吧?”

“李大人若是不耐烦,可以先行离去。”林微冷冷地说道,“但若是错过了见证‘凝土’威力的机会,可就怪不得别人了。”

李大人脸色一青,却也不敢真的离去,只能站在一旁,满脸不屑地看着。

宇文擎站在林微身边,默默为她递水擦汗。他虽然不知道林微这“凝土术”的原理,但他相信,林微绝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情。

半个时辰很快就过去了。林微让人将木模拆开,一块坚硬的“凝土块”出现在众人面前。这凝土块呈灰白色,表面光滑,质地坚硬,与普通的泥土块截然不同。

“各位大人,请看。”林微示意侍卫上前,“用刀砍,用锤砸,看看能否将其破坏。”

侍卫拿起一把钢刀,用力砍向凝土块。只听“当”的一声脆响,钢刀被弹开,凝土块上只留下一道浅浅的痕迹。侍卫又拿起铁锤,狠狠砸了下去,凝土块依旧完好无损,反而震得侍卫的手发麻。

众臣都惊呆了,脸上的质疑和不屑瞬间被震惊取代。

“这……这怎么可能?”王大人瞪大了眼睛,走上前,用手抚摸着凝土块,感受着它的坚硬,“如此坚硬的东西,竟然是用石灰、沙子这些寻常材料做出来的?”

“这便是‘上古凝土术’的威力。”林微笑道,“用这种凝土加固堤坝,再在堤坝内侧铺上一层碎石和草木灰,既能防止水流冲刷,又能增强堤坝的稳定性,就算是再大的洪峰,也能抵御得住。”

皇上也走上前,仔细观察着凝土块,眼中满是惊喜:“好!好!真是神乎其技!林微,有了这种凝土,加固堤坝之事便有了着落!那分洪渠和水文监测点,你又有何具体规划?”

林微取出另一张图纸,上面标注着分洪渠的路线和水文监测点的位置:“皇上请看,这是分洪渠的规划路线。臣妇根据‘地形勘测定穴法’,选定了三处洼地作为分洪区,开挖三条分洪渠,将黄河中游多余的洪水引入洼地,待洪水退去后,这些洼地还能改造为良田。分洪渠的坡度和宽度都经过精确计算,既能保证洪水顺利排出,又不会造成二次灾害。”

“至于水文监测点,”她继续说道,“臣妇会在黄河上游、中游、下游各设置十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安排专人驻守,用‘观水望气之术’监测水势变化。所谓‘观水望气’,实则是通过观察水流速度、水位高度、水色变化,来判断洪水的走势和强度,提前发出预警,让下游百姓有足够的时间转移。”

她顿了顿,补充道:“为了让监测更准确,臣妇还发明了一种‘测水仪’,用竹筒和浮木制成,能精确测量水位高度和水流速度,比肉眼观察更加可靠。”

众臣看着图纸上详细的规划和林微自信的神情,再也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之前质疑最厉害的王大人和李大人,此刻也低下了头,脸上露出了羞愧之色。

皇后的脸色则难看到了极点,她没想到林微竟然真的有如此本事,不仅化解了她的发难,还赢得了皇上和众臣的认可。但她并不甘心,依旧不死心地道:“皇上,就算王妃的法子可行,可开挖分洪渠、设置监测点,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如今国库空虚,又哪里来的钱和粮食?”

这正是林微早已考虑到的问题。她立刻说道:“皇后娘娘放心,关于人力物力之事,臣妇已有打算。首先,柳家之前转移的财产已经被查获,这笔钱足以支撑治水工程的开销;其次,苏瑾公子愿意捐赠粮食十万石,支援灾区;再者,臣妇可以组织灾区的百姓参与治水,给予他们粮食和工钱,既解决了人力问题,又能让百姓有饭吃,一举两得。”

“苏瑾?”皇上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就是那个富可敌国的苏公子?他竟然愿意捐赠十万石粮食?”

“是的,皇上。”林微说道,“苏公子心怀天下,听闻黄河水患,主动提出捐赠粮食,为治水尽一份力。”

皇上龙颜大悦:“好!好!有了这笔钱和粮食,治水之事便无后顾之忧了!林微,朕决定,任命你为治水副使,协助宇文擎主持治水工程,所需人力物力,你可随时向朕禀报,朕全力支持你!”

“臣妇遵旨!”林微跪倒在地,磕头谢恩。

宇文擎也跪倒在地:“谢皇上信任!臣定不负皇上所托,与微儿一起,早日平定水患,还百姓一个太平!”

皇后看着这一幕,气得浑身发抖,却再也说不出反对的话。她知道,这次她又输了,而且输得一败涂地。

退朝后,宇文擎和林微并肩走出皇宫。阳光穿透云层,洒在两人身上,驱散了连日来的阴霾。

“微儿,你真是太棒了!”宇文擎忍不住将林微拥入怀中,语气中满是骄傲和喜悦,“刚才在大殿上,你自信满满的样子,真是光彩照人。”

林微靠在他的怀里,脸上露出了疲惫却欣慰的笑容:“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只要能治好水患,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再辛苦也值得。”

“接下来,治水工程就要开始了,肯定会很辛苦,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宇文擎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眼中满是心疼,“若是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告诉我,不要自己硬扛。”

“我知道。”林微点点头,“有你在身边,我什么都不怕。对了,苏瑾那边,我得尽快给他回信,感谢他的捐赠,还要和他商量一下粮食运输的事情。”

“嗯,我让人备车,我们现在就去苏府。”宇文擎说道。

两人刚坐上马车,就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回头一看,只见苏瑾带着几个随从,匆匆赶来。

“王爷,王妃娘娘,”苏瑾脸上带着焦急的神色,“我刚得知皇上任命你们主持治水工程,特意赶来看看。不知王妃娘娘有何需要我帮忙的?”

林微掀开车帘,笑道:“苏公子来得正好,我正想找你商量粮食运输的事情。十万石粮食数量庞大,如何安全、快速地运到灾区,是个不小的问题。”

苏瑾说道:“王妃娘娘放心,运输的事情我已经安排好了。我名下有一支商队,常年往返于各地,熟悉路线,而且有专门的护卫,可以保证粮食的安全。另外,我还联系了一些漕运商户,他们愿意无偿提供船只,协助运输粮食。”

“太好了!”林微心中一喜,“有苏公子的帮助,粮食运输之事就万无一失了。”

“能为治水尽一份力,是我的荣幸。”苏瑾微微一笑,“王妃娘娘,治水工程凶险,你和王爷一定要多加小心。若是需要资金或者其他物资,随时开口,我一定全力支持。”

“多谢苏公子。”宇文擎说道,“你的这份情谊,我和微儿记下了。等治水成功,我定会向皇上禀报你的功劳。”

苏瑾摆了摆手:“王爷客气了。我所求的并非功劳,只是希望百姓能早日摆脱水患之苦。王妃娘娘的新政让百姓受益良多,我相信,这次治水工程,也一定能成功。”

三人又商议了一些具体的细节,苏瑾便匆匆离去,安排粮食运输的事情。

马车继续前行,林微靠在宇文擎的肩膀上,看着窗外渐渐明媚的阳光,心中充满了希望。她知道,治水工程注定充满艰难险阻,皇后和反对势力也绝不会善罢甘休,肯定会在暗中使绊子。但她有宇文擎的支持,有苏瑾的帮助,还有自己的智慧和决心,她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战胜洪水,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第三节 暗箭难防,灾区分险

三日后,宇文擎和林微率领大军和治水工匠,踏上了前往黄河灾区的路途。随行的还有十万石粮食和大量的治水物资,以及林微特意训练的“水文监测队”——这些人都是从灾区百姓中挑选出来的,聪明伶俐,经过林微的简单培训,已经掌握了“测水仪”的使用方法和基本的水文监测知识。

车队在泥泞的道路上缓缓前行,林微坐在马车上,一边翻阅着治水图纸,一边思考着可能遇到的问题。宇文擎则骑在马上,时刻关注着周围的动静,保护着车队的安全。

这日傍晚,车队抵达了一个名为“清风镇”的小镇,准备在此休整一晚,明日再继续赶路。清风镇位于黄河下游,虽然没有被洪水直接淹没,但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镇子里到处都是积水,百姓们的生活十分艰难。

林微和宇文擎将镇子里的祠堂作为临时指挥部,刚安顿下来,就有士兵来报:“王爷,王妃娘娘,镇外发现了一批形迹可疑的人,他们乔装成难民,一直跟在车队后面,不知有何企图。”

宇文擎眼中闪过一丝寒芒:“看来,皇后的人果然跟来了。微儿,你多加小心,我去看看。”

“我和你一起去。”林微说道,“这些人既然敢跟踪我们,肯定是有备而来,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