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下诏立署,祖制枷锁起狂澜
金秋十月,京城天朗气清,太和殿内却气氛凝重如铁。皇帝手中捧着一份明黄诏书,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林微王妃治水救民,功德卓着,其‘凤凰血脉’庇佑大靖,实乃天赐祥瑞。朕决意,设立‘女官署’,由林微王妃总领署事,选拔天下有才德之女子,入朝为官,协助处理内政、民生、教化等事务,以补朝堂之缺,造福万民。”
诏书话音刚落,殿内如同炸了锅一般,反对之声瞬间淹没了龙涎香的沉静。
“陛下万万不可!”吏部尚书王忠率先出列,白发苍苍的身躯因激动而颤抖,“祖制以来,朝堂为官者皆为男子,女子无才便是德,岂能抛头露面,入朝理政?此乃逆天而行,恐乱纲常!”
“王尚书所言极是!”御史大夫李嵩紧随其后,手中象牙笏板直指林微,“林微王妃虽有大功,但开设女官署,让女子为官,无疑是‘牝鸡司晨’的延续!如今民间已有流言,称王妃欲借女官署培植私党,图谋不轨。陛下若执意如此,恐动摇国本!”
宗室代表,滕王宇文礼也出列附和:“陛下,女子见识短浅,性情柔弱,岂能胜任朝堂要务?更何况,天下女子皆以相夫教子为天职,若纷纷弃家为官,必将导致家庭离散,社会动荡。此策断不可行!”
守旧派官员和宗室成员纷纷响应,大殿内反对之声此起彼伏,矛头一致指向林微和即将设立的女官署。他们或引经据典,搬出祖制;或危言耸听,编造流言;或贬低女子,否定其能力,试图迫使皇帝收回成命。
林微站在殿中,绯色官袍衬得她面色沉静如水。她早已料到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对,毕竟在这个男权至上的时代,让女子入朝为官,无异于在铁板上凿孔,难度可想而知。但她心中早已坚定,性别绝不能成为能力的枷锁,她要打破这延续千年的藩篱。
宇文擎立刻出列,手持长枪(上朝时按礼制改为玉笏),沉声道:“父皇,诸位大人所言差矣!祖制并非一成不变,当初上古之时,便有女娲补天、嫘祖教民养蚕之壮举,女子之功,不亚于男子。林微王妃的才能,天下有目共睹,治水救民、稳定粮价、推行新政,哪一件不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女子之中,定然也有不少有才德之人,只是被祖制所困,难以施展。开设女官署,正是为了发掘这些人才,为大靖注入新的活力,何谈逆天而行、动摇国本?”
苏瑾也出列道:“陛下,臣以为,设立女官署,不仅能发掘人才,还能改善民生。女子心思细腻,更懂民间疾苦,尤其在教化、妇幼、纺织等事务上,往往比男子更有优势。臣愿捐赠白银三百万两,支持女官署的建设,为选拔和培养女官提供资金保障。”
林微也上前一步,躬身行礼:“陛下,臣妇有话要说。”
皇帝抬手示意,大殿内渐渐安静下来。
“诸位大人担心女子为官会乱纲常、动摇国本,无非是觉得女子能力不足、见识短浅。”林微的声音清冽,穿透大殿,“但能力与性别无关,只与学识、阅历、心性有关。臣妇愿立下军令状,女官署选拔的女官,若有贪赃枉法、履职不力者,臣妇愿与她们一同受罚!若女官署能为大靖带来裨益,还请诸位大人摒弃偏见,支持新政。”
她顿了顿,继续道:“臣妇还提议,女官选拔采用‘凤凰遴选术’,不问出身、不问贵贱,只看才德与能力。选拔分为三试:初试考经史子集、算术民生;二试考策论,针对时政提出解决方案;三试为面询,考察品性与应变能力。如此选拔出的女官,定能胜任朝堂事务,不负陛下和百姓的期望。”
林微所说的“凤凰遴选术”,实则是参考现代公务员选拔制度,结合古代科举制改良而成,注重实际能力而非出身背景,将现代人才选拔理念包装成“上古凤凰神传之术”,既符合时代认知,又能体现其革新性。
皇帝看着林微眼中的坚定,又有宇文擎和苏瑾的支持,心中早已倾向于设立女官署。他沉吟片刻,拍板道:“朕意已决!女官署即刻设立,林微王妃全权负责选拔事宜,任何人不得阻挠!若有违抗者,以抗旨论处!”
皇帝金口玉言,守旧派官员虽心有不甘,却也不敢再公然反对,只能悻悻退下。但林微知道,这只是明面上的平静,暗地里,守旧派和宗室的残余势力,定然会想方设法破坏女官署的设立和选拔,一场新的较量,已然拉开序幕。
第二节 遴选新规,凤凰秘术揽贤才
女官署设立的诏书颁布后,在京城乃至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欢呼雀跃,认为这是千古未有之盛事,为女子带来了新的希望;也有人忧心忡忡,坚守祖制观念,认为女子为官会带来祸乱;更有不少人持观望态度,想看看这女官署究竟能否成事。
林微没有理会外界的种种声音,而是立刻投入到女官选拔的筹备工作中。她将女官署设在京城东侧的一处闲置王府内,加以修缮改造,设立了考场、议事厅、书房、宿舍等场所。同时,她按照“凤凰遴选术”的规则,制定了详细的选拔章程,张贴告示于全国各地,广纳贤才。
告示一出,响应者众。既有出身寒门、饱读诗书却无用武之地的女子,也有出身官宦世家、精通琴棋书画且心怀天下的闺秀;既有擅长算术、理财的商女,也有懂医术、善教化的民间女子。短短半个月,便有上千名女子报名参加选拔。
然而,选拔尚未开始,麻烦便接踵而至。
首先是报名资格的争议。守旧派官员暗中指使手下,散布谣言称“凤凰遴选术”实为“妖术”,参加选拔的女子会被吸走魂魄;同时,他们还派人在报名点寻衅滋事,阻止女子报名,甚至威胁报名女子的家人。
京城西街的报名点,几名地痞流氓正围着一名报名的女子起哄:“小娘子,好好在家生孩子喂奶不好,非要来凑什么热闹?小心被妖术害了!”
那女子名叫沈清瑶,出身寒门,父亲是一名落魄秀才,她自幼跟随父亲读书,学识渊博,尤其擅长算术和民生治理。她不顾家人反对,执意前来报名,却遭遇地痞骚扰,气得浑身发抖:“你们休得胡言!王妃设立女官署,是为了给女子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何谈妖术?”
“施展才华?”一名地痞嗤笑一声,伸手就要去扯沈清瑶的报名表,“女子的才华就是相夫教子,还敢谈什么治国理政?我看你是不知天高地厚!”
就在这时,一道清冷的声音传来:“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寻衅滋事,阻挠选拔,你们好大的胆子!”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林微带着几名侍卫,快步走来。她身后跟着的,还有女官署的几名筹备官员,都是林微精心挑选的开明之士。
地痞们见是林微王妃,吓得脸色惨白,纷纷跪倒在地:“王妃饶命!小人一时糊涂,再也不敢了!”
林微冷眼看着他们:“是谁派你们来的?为何要阻挠女子报名?”
地痞们支支吾吾,不敢说话。显然,他们背后有人指使,怕说出幕后主使会遭到报复。
林微也不逼问,只是沉声道:“女官选拔,是陛下钦点的新政,阻挠者,便是抗旨。今日念在你们初犯,暂且饶过你们。若再敢胡作非为,定当严惩不贷!”
“谢王妃饶命!”地痞们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逃走了。
林微扶起沈清瑶,温和地说:“姑娘,别怕。只要你有才华,女官署就会给你施展的机会。没有人能阻止你追求自己的理想。”
沈清瑶眼中含泪,跪倒在地:“多谢王妃!臣女定不负王妃所望,好好参加选拔,为百姓和国家尽一份力!”
“起来吧。”林微扶起她,“快去报名吧,不要耽误了时间。”
处理完报名点的骚扰事件后,林微立刻下令,加强各报名点的安保力量,同时发布公告,澄清谣言,安抚报名女子和她们的家人。她还让人暗中调查,找出指使地痞闹事的幕后黑手,发现正是几名守旧派官员的家奴所为。林微没有声张,只是将证据收集起来,以备后用。
报名结束后,选拔正式开始。初试在女官署内举行,考场分为数十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有两名考官监考,一名男官,一名女官(由林微亲自挑选的可靠女子担任),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
初试的考题由林微亲自拟定,分为经史、算术、民生三部分。经史题不再局限于儒家经典,还包括了农桑、水利、法律等实用知识;算术题则涉及田赋计算、粮食储备、工程预算等实际政务;民生题则让考生分析民间疾苦,提出解决方案。这些考题打破了传统科举的僵化模式,注重实际应用,让不少只会死读书的考生傻了眼,却让真正有才华、懂实务的考生如鱼得水。
沈清瑶在考场上奋笔疾书,她对算术题得心应手,民生题更是结合自己在民间的所见所闻,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建议。考完试后,她信心满满地走出考场,对女官署充满了期待。
然而,初试成绩公布后,却出现了新的问题。不少有才华的寒门女子名落孙山,而一些出身官宦世家、学识平平的女子却名列前茅。考生们议论纷纷,质疑考试不公。
沈清瑶也发现,自己的成绩远远低于预期,她明明对自己的答案很有信心,却只得了一个中下等的分数。她心中疑惑,却不敢轻易质疑考官。
林微很快便收到了考生的投诉。她深知,这一定是守旧派官员暗中作梗,买通了部分考官,篡改了考试成绩,想要让那些出身低微、真正有才华的女子被淘汰,让自家的女儿或亲信女子入选,从而控制女官署,破坏新政。
林微没有声张,而是暗中展开调查。她取出“上古鉴真术”所需的工具——放大镜(用水晶打磨制成,包装成“鉴真镜”)和特制的墨水(遇水后会变色,用于标记试卷),仔细核对考生的试卷和成绩册。
果然,她发现不少试卷的答案被篡改,成绩册上的分数与试卷实际水平严重不符。而且,那些名列前茅的官宦世家女子的试卷,字迹与阅卷考官的字迹有相似之处,显然是被人修改过。
“这些人真是冥顽不灵!”林微心中愤怒,却也冷静。她知道,此时必须妥善处理,既要揭露真相,维护考试的公平公正,又不能引发更大的动荡,影响女官选拔的进程。
她立刻召集所有考官,在女官署的议事厅内召开会议。同时,她还邀请了宇文擎、苏瑾和几名开明的朝廷官员作为见证。
会议上,林微直接出示了被篡改的试卷和证据:“诸位考官,这些试卷的答案被人篡改,成绩册与实际水平不符,你们对此作何解释?”
被买通的几名考官脸色惨白,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其他考官则面露震惊,没想到竟然有人敢在选拔考试中作弊。
林微看着那几名作弊的考官,沉声道:“女官选拔,是为了发掘真正的人才,为大靖造福。你们收受贿赂,篡改成绩,不仅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更是对抗陛下的新政,罪不可赦!”
她顿了顿,继续道:“今日,朕(此处林微以女官署总领身份代行职权,彰显权威)念在你们往日或许有功,暂且不追究你们的刑事责任。但从今日起,你们被革去考官职务,永不录用!所有试卷,将重新由朕和几位公正的大人亲自审阅,确保成绩真实有效!”
说完,她让人将作弊的考官带下去。同时,她宣布,初试成绩作废,将重新组织阅卷,公布真实成绩。
考生们得知消息后,纷纷欢呼雀跃,对林微更加信任和敬佩。沈清瑶也松了一口气,她相信,真正的才华终将被认可。
经过重新审阅,真实的初试成绩公布,沈清瑶名列前茅,成功进入二试。不少有才华的寒门女子也纷纷入选,而那些靠作弊上榜的官宦世家女子则被淘汰。守旧派的阴谋再次被林微挫败,但林微知道,这只是开始,接下来的二试和三试,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着她。
第三节 面询风波,才德交锋破偏见
初试风波平息后,二试如期举行。二试为策论,考题是“如何改善大靖民生”,要求考生结合实际,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这道题看似宽泛,实则考察考生的政治眼光、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沈清瑶在策论中,结合自己在民间的所见所闻,提出了“减赋、兴农、劝学、济贫”四条建议。她详细阐述了如何减轻农民赋税,推广先进的农耕技术,普及教育,设立救济机构帮助贫困百姓,言辞恳切,建议切实可行。
林微在审阅沈清瑶的策论时,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她没想到,一个寒门女子,竟然有如此深远的见识和切实的想法,比不少朝廷官员的策论还要高明。
二试结束后,共有一百名考生进入三试。三试为面询,由林微、宇文擎、苏瑾和几名开明的官员组成考官团,亲自对考生进行提问,考察其品性、应变能力和实际政务处理能力。
面询当日,女官署的议事厅内,考官团端坐上方,考生们按顺序依次进入,接受提问。
第一个进入的考生,是出身官宦世家的李嫣然。她容貌秀丽,举止优雅,饱读诗书,但缺乏实际经验。当被问及“如何处理地方粮价波动”时,她只是引经据典,说一些“重农抑商”“藏富于民”的空泛之语,无法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林微眉头微蹙,追问道:“李姑娘,你所说的‘藏富于民’固然有理,但具体如何操作?若地方粮商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你该如何应对?”
李嫣然被问得哑口无言,脸色涨得通红,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考官团中的守旧派官员想要为她打圆场,却被林微用眼神制止了。林微平静地说:“李姑娘,面询考察的是实际能力,而非空谈理论。你未能提出具体方案,本次面询不合格。”
李嫣然眼中含泪,失落地走出了议事厅。
接下来的几名考生,大多与李嫣然类似,要么空谈理论,要么缺乏应变能力,难以胜任政务工作。守旧派官员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心中暗自着急。
就在这时,沈清瑶走进了议事厅。她衣着朴素,却身姿挺拔,眼神坚定。
林微看着她,温和地问道:“沈姑娘,二试策论中,你提出了‘减赋、兴农、劝学、济贫’四条建议,其中‘减赋’一条,若地方官员阳奉阴违,拒不执行,你该如何处理?”
沈清瑶沉吟片刻,从容答道:“回王妃,臣女认为,若地方官员阳奉阴违,拒不执行减赋政策,首先应查明原因。若是因为地方财政困难,应协调朝廷拨款支持;若是因为官员贪赃枉法,中饱私囊,则应严惩不贷,更换清廉官员执行政策。同时,应设立百姓举报渠道,鼓励百姓监督官员,确保减赋政策落到实处。”
“说得好!”林微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那你认为,设立百姓举报渠道,应如何避免诬告陷害?”
“臣女认为,应建立严格的举报审核制度。”沈清瑶有条不紊地答道,“举报者需提供确凿的证据,若经查实举报属实,给予奖励;若为诬告陷害,则给予重罚。同时,应保护举报者的安全,防止被举报官员打击报复。”
林微点了点头,又问了几个关于民生治理和政务处理的问题,沈清瑶都对答如流,提出的方案切实可行,展现出了卓越的政务能力和应变能力。
考官团中的开明官员纷纷点头,眼中满是赞许。宇文擎看着沈清瑶,对林微低声道:“阿微,这沈清瑶确实是个人才,若能加以培养,定能成为你的得力助手。”
林微笑了笑,没有说话,而是继续提问。
面询结束后,沈清瑶凭借出色的表现,成功入选。与她一同入选的,还有二十九名女子,她们来自不同的出身,有着不同的专长,有的擅长算术理财,有的擅长教化妇幼,有的擅长水利工程,有的擅长医疗救助。
这三十名女子,便是女官署的首批女官。当林微宣布她们入选的消息时,女官署内一片欢呼,这些女子眼中满是激动和憧憬,她们知道,自己即将开启一段全新的人生,为大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守旧派官员却并不甘心。滕王宇文礼在面询结束后,立刻找到皇帝,弹劾林微:“陛下,林微王妃选拔的女官,大多出身寒门,甚至有商贾之女、寡妇之流,身份卑微,岂能入朝为官?而且,这些女子缺乏朝堂经验,若让她们处理政务,定会出错,影响大靖的稳定!”
其他守旧派官员也纷纷附和,要求皇帝罢免这些女官,重新选拔。
林微早已料到他们会有此一举,她提前让沈清瑶等几名优秀的女官,准备了一份关于民生治理的详细方案,在皇帝面前进行阐述。
沈清瑶等人在皇帝面前,从容不迫地阐述了自己的方案,内容详实,建议可行,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能力。皇帝听后,连连点头,对这些女官赞不绝口。
林微趁机道:“陛下,人才不问出身,只看才德。沈清瑶等人虽然出身卑微,但才华出众,心怀天下,比不少出身官宦世家的男子还要优秀。她们缺乏朝堂经验,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弥补。臣妇愿亲自教导她们,让她们尽快熟悉政务,为大靖效力。”
宇文擎和苏瑾也纷纷为女官们说话,力证她们的才华和能力。
皇帝看着眼前这些优秀的女官,又看了看林微眼中的坚定,最终拍板道:“朕相信林微王妃的眼光,也相信这些女官的能力。她们既然通过了选拔,便有资格入朝为官。即日起,女官署正式履职,首批女官分别任职于户部、礼部、工部等部门,协助处理相关事务。若有官员敢刁难、排挤女官,朕定当严惩!”
皇帝的旨意,为女官们扫清了履职的障碍。守旧派官员虽心有不甘,却也不敢再公然反对。
第四节 履职显能,民生小事见真章
女官署正式履职后,首批女官被分配到各个部门,协助处理政务。然而,她们的工作并不顺利。不少 ale 官员对她们心存偏见,要么对她们的工作不予配合,要么将一些琐碎、无关紧要的事情交给她们做,甚至暗中排挤、刁难她们。
沈清瑶被分配到了户部,负责协助处理粮食储备和田赋统计事务。户部侍郎张大人是守旧派的追随者,对沈清瑶极为不满,故意将一堆杂乱无章的田赋账目交给她,让她在三日内整理完毕。这些账目来自全国各地,字迹潦草,数字混乱,甚至有不少缺失和错误,想要在三日内整理清楚,难度极大。
张大人看着沈清瑶,嘴角带着讥讽:“沈女官,这些账目事关重大,你务必仔细整理,不能有丝毫差错。若是办不好,休怪本官弹劾你!”
沈清瑶知道,张大人是故意刁难她,但她没有退缩,而是平静地答道:“请大人放心,臣女定当按时完成任务。”
接下来的三天,沈清瑶日夜奋战在户部的书房内,仔细核对每一笔账目。她利用自己擅长算术的优势,采用“分类统计法”(现代统计学中的分类汇总方法,被她包装成“上古算术秘术”),将账目按地区、税种进行分类,逐一核对,填补缺失,纠正错误。
遇到不懂的问题,她便虚心向户部的老吏请教,或者向林微求助。林微也给予了她极大的支持,不仅为她解答疑问,还教她一些处理政务的技巧和方法。
三天后,沈清瑶将整理得井井有条的账目交给了张大人。账目清晰明了,数字准确无误,还附上了详细的分析报告,指出了田赋征收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张大人看着眼前的账目和报告,脸色惊讶,他没想到,这个看似柔弱的寒门女子,竟然真的能在三日内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而且做得如此出色。他心中的偏见虽然没有完全消除,但也不得不对沈清瑶刮目相看。
“还算不错。”张大人故作平静地说,“接下来,你负责统计全国各地的粮食储备情况,五日内完成。”
这一次,张大人没有再故意刁难,而是交给了她一项真正重要的任务。沈清瑶欣然领命,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