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凤啼权巅:穿越女的帝王攻略 > 第258章 黄河治理,水患危机显神通

第258章 黄河治理,水患危机显神通(1 / 2)

第一节 黄涛滔天,八百里加急报危情

入夏的风裹挟着湿热的水汽,刚掠过中原大地,便被黄河岸边冲天的浊浪撕裂。太和殿内,龙涎香的沉静被一封染血的军报彻底打破,传信兵单膝跪地,铠甲上还滴着泥水,声音嘶哑得如同被砂纸磨过:“陛下!黄河中游武陟段大堤决口!滔天洪水席卷三州七县,淹没良田万顷,百姓流离失所,已有上万人葬身洪涛,灾情……灾情危急!”

“什么?”皇帝猛地从龙椅上站起,脸色瞬间惨白。黄河水患是大靖历代的心腹之患,每逢汛期,沿岸百姓便在水深火热中挣扎,可此次决堤之快、灾情之重,远超往年。

殿内百官哗然,窃窃私语声此起彼伏。户部尚书颤声道:“陛下,武陟段大堤去年刚修缮过,怎会突然决口?如今三州七县被淹,赈灾粮食、药材、帐篷缺口极大,国库恐怕难以支撑……”

“支撑也要支撑!”皇帝厉声打断,目光扫过百官,“谁愿前往灾区主持赈灾与堵堤之事?”

百官面面相觑,纷纷低头不语。黄河水患凶险,堵堤更是九死一生,稍有不慎便会身败名裂,甚至葬身洪涛。更何况,此次大堤莫名决口,背后恐有蹊跷,没人愿意趟这趟浑水。

就在这时,林微出列躬身:“陛下,臣妇愿往。”

满殿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周显等守旧派残余势力刚被打压,此刻见林微主动请缨,眼中闪过一丝阴鸷——这正是让她栽跟头的好机会,若她堵堤失败,或是赈灾出了纰漏,便能趁机弹劾,彻底将她拉下高位。

赵王的同党,礼部侍郎赵康出列反驳:“陛下,万万不可!黄河治理乃国之大事,历来由朝中重臣主持,林微王妃虽是女子,又身怀凤凰血脉,但终究缺乏治水经验。如今灾情危急,岂能让她冒险?”

“经验并非天生,而是在实践中积累。”林微抬眸,目光坚定,“臣妇虽无治水经验,但家中祖传的‘上古水经’中,记载了诸多治理水患的秘术。而且,此次大堤决口蹊跷,臣妇愿前往查明真相,既堵堤赈灾,也还百姓一个公道。”

她所说的“上古水经”,实则是她前世研读的现代水利工程学着作,从堤坝修筑、河道疏浚到洪水调度,应有尽有。她早已料到黄河汛期会出问题,提前将这些知识整理成册,包装成“上古神传”。

宇文擎立刻出列支持:“父皇,林微心思缜密,又有上古秘术加持,定能胜任。臣愿与她一同前往,负责调度兵力,保障赈灾物资供应,助她堵堤治水。”

苏瑾也道:“陛下,臣愿捐出白银五百万两,筹措赈灾物资,为治理黄河水患尽一份力。”

皇帝看着林微眼中的决绝,又有宇文擎和苏瑾的支持,心中渐渐安定。他知道,此刻无人比林微更适合这个差事,当即拍板:“好!朕任命你为‘黄河治水经略使’,总揽治水、赈灾之事,宇文擎为副使,协调兵力,苏瑾负责物资供应。朕赐你便宜行事之权,所需人力、物力,可随时调动,务必尽快堵住决口,安抚百姓!”

“臣妇(臣)遵旨!”三人齐声领命。

林微走出太和殿时,天边已聚起乌云,仿佛预示着此次治水之路,注定充满荆棘。她握紧袖中温热的战神佩,玉佩微微发烫,似乎在感应着黄河水患中的凶险,也在为她注入力量。她知道,这不仅是一场与洪涛的较量,更是一场与阴谋的博弈。

第二节 朝堂暗阻,守旧余孽设陷阱

三日后,林微、宇文擎率领五千将士,带着首批赈灾物资,踏上前往武陟的路途。车队刚出京城百里,便遭遇了第一个麻烦——原本修缮完好的官道,竟有一段被人为破坏,路面塌陷,泥泞不堪,车马难以通行。

“大人,这路面像是刚被人挖毁的,绝非自然损坏!”负责开路的侍卫长前来禀报,语气愤怒。

林微俯身查看,塌陷的路面边缘整齐,泥土新鲜,显然是有人故意为之。她眸色一沉:“定是守旧派的余孽或是赵王的同党,想要拖延我们的行程,让灾区百姓雪上加霜。”

宇文擎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这些人简直丧心病狂!我带一队人抢修路面,你带着物资先行,务必尽快赶到灾区。”

“不行。”林微摇头,“抢修路面至少需要半日,会耽误时间。而且,他们既然能破坏一段,就可能破坏更多。”她看向随行的工程工匠,“我有‘上古速通术’,可快速开辟道路。”

她让人取出随身携带的“破障锤”——这是她按照现代冲击钻原理,用精铁打造的重型工具,锤头装有可拆卸的尖刃,辅以杠杆借力,威力十足,被包装成“上古神锤”。又取出“凝土粉”——实则是石灰、黏土、草木灰混合的速凝材料,遇水后能快速凝结,加固路面。

工匠们按照林微的指导,用破障锤清理塌陷的泥土,铺设碎石,再撒上凝土粉,喷洒适量清水。不过一个时辰,原本泥泞塌陷的路面便被修整完毕,车马通行无阻。

“王妃的上古秘术真是神乎其技!”将士们纷纷赞叹,对林微的敬佩又深了一层。

林微心中却无半分轻松。这只是开胃小菜,后面的阻碍定然更多。她下令加快行程,日夜兼程赶往武陟。

不出所料,行至黄河岸边的渡口时,又遇阻碍。渡口的渡船被人蓄意破坏,船底凿穿,无法摆渡。而岸边的船夫也不见了踪影,显然是被人收买或胁迫离开了。

“这些人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宇文擎怒不可遏,想要派人寻找船夫或修补渡船。

林微却拦住了他:“时间紧迫,修补渡船太慢,寻找船夫也不知要耗费多久。”她指向岸边的竹林和芦苇荡,“我有‘上古造船术’,可快速打造简易渡船。”

她让人砍伐粗壮的竹子,捆绑成筏,再用芦苇和油脂涂抹缝隙,做成简易竹筏。这种竹筏制作简单、浮力大,足以承载将士和物资。将士们按照林微的方法,仅用两个时辰,便打造出数十艘竹筏,顺利渡过了黄河。

接连两次化解阻碍,林微知道,幕后黑手绝不会善罢甘休。果然,抵达武陟灾区外围时,他们收到消息:守旧派余孽暗中散布谣言,说黄河决口是因为林微“牝鸡司晨”,触怒了河神,若让她治水,只会让水患更严重。不少受灾百姓被谣言蛊惑,对林微的到来充满抵触,甚至有人聚集在营地外,想要阻止她开展治水工作。

“简直荒谬!”宇文擎想要派人驱散聚集的百姓。

林微却阻止了他:“百姓们流离失所,心中本就充满恐惧和怨恨,被谣言蛊惑也是情理之中。强行驱散只会激化矛盾,反而不利于治水。”

她走出营地,站在百姓面前,身上的绯色官袍在风中猎猎作响。她没有辩解,只是高声道:“乡亲们,我知道你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心中痛苦。但谣言终究是谣言,河神发怒之说更是无稽之谈。黄河决口,是因为大堤年久失修,加上有人暗中破坏。我林微今日到此,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堵住决口,重建家园,让大家能早日重返故土,过上安稳日子。”

她顿了顿,声音温柔却有力量:“我知道你们不信我,但请给我三天时间。三天内,我会拿出治水方案,开始加固未决口的大堤,发放赈灾粮食和药材。若三天后,你们觉得我言而无信,再赶我走,我绝无二话!”

百姓们看着林微眼中的真诚,又想到家中饥肠辘辘的孩子和生病的亲人,渐渐放下了抵触。一名白发老者上前一步:“王妃,我们就信你一次。若你真能帮我们渡过难关,我们一辈子感激你!”

“请王妃为我们做主!”百姓们纷纷跪倒在地,眼中满是期盼。

林微扶起老者,沉声道:“乡亲们放心,我林微说到做到!”

解决了百姓的抵触,林微立刻投入到灾情勘察和治水准备中。她知道,这三天,不仅是证明自己的机会,更是与幕后黑手较量的关键。

第三节 实地勘察,上古水经破迷局

武陟段黄河岸边,浊浪滔天,黄褐色的洪水如同咆哮的巨兽,不断冲击着残破的大堤,堤岸上的百姓和将士们日夜坚守,用沙袋和巨石堵截洪水,却收效甚微。不少人浑身湿透,满面疲惫,眼中满是绝望。

林微和宇文擎登上临时搭建的高台,俯瞰着决口处的洪涛。决口宽约数十丈,洪水裹挟着泥沙、草木甚至牲畜的尸体,汹涌而出,淹没了远处的村庄和良田,景象惨不忍睹。

“决口处的大堤土质松散,像是被人动过手脚。”宇文擎指着决口边缘,神色凝重,“而且,洪水中似乎夹杂着某种异物,让水流更加湍急,难以堵截。”

林微拿出望远镜——这是她按照现代望远镜原理,用水晶和铜管打造的“千里镜”,包装成“上古观天镜”,仔细观察决口处。她发现,决口处的大堤土壤中,混杂着大量的沙砾和朽木,显然是被人故意替换了原本的夯土;而洪水中,确实漂浮着一些用油布包裹的重物,落水后散开,里面竟是石块和铁屑,增加了水流的冲击力和破坏力。

“果然是人为破坏!”林微心中一凛,“有人在修缮大堤时,用沙砾和朽木替换了夯土,降低了大堤的强度;又在洪水中投放石块和铁屑,加剧水流冲击,导致大堤轻易决口。而且,他们还散布谣言,试图阻止我们治水,其心可诛!”

“会是谁干的?”宇文擎问道。

“大概率是守旧派的余孽和赵王的同党。”林微沉声道,“他们不甘心失败,想要借黄河水患置我于死地,同时扰乱朝纲,浑水摸鱼。”

她转身对随行的工程工匠和水利官员道:“诸位,我家祖传的《上古水经》中,记载了‘治水三策’,可解此次水患。第一策,‘固堤策’,加固未决口的大堤,防止洪水进一步蔓延;第二策,‘疏流策’,开挖导流渠,分流洪水,减轻决口处的压力;第三策,‘堵决策’,待洪水流量减小后,用‘女娲补天石浆’封堵决口,永绝后患。”

她所说的“女娲补天石浆”,实则是她研发的简易混凝土——用石灰、黏土、铁矿粉和水混合而成,凝固后坚硬如石,比传统的夯土和石块更加坚固,能有效抵御洪水冲击。

为了让众人信服,林微当场演示。她让人取出石灰、黏土、铁矿粉,按比例混合,加入适量清水,搅拌均匀,制成“石浆”。将石浆涂抹在一块石头上,待其凝固后,让人用铁锤敲击,石头碎裂,石浆涂层却完好无损。

“好神奇的石浆!”工匠和官员们纷纷惊叹,对林微的“上古水经”彻底信服。

林微立刻下令:“即刻分工!一部分人带领百姓,用‘夯土秘术’加固未决口的大堤——将土壤晾晒后,加入草木灰和石灰,反复夯实,增强土壤粘性和强度;一部分人开挖导流渠,导流渠要挖得宽而深,引洪水绕过村庄和良田,汇入下游安全河道;还有一部分人,筹集石灰、黏土、铁矿粉,大量制作‘女娲补天石浆’,为封堵决口做准备。”

她还特别强调:“开挖导流渠时,要避开百姓的祖坟和村庄,尽量减少对百姓的影响;制作石浆时,要严格按照比例调配,确保质量;加固大堤时,要层层夯实,不得有丝毫懈怠。”

宇文擎则按照林微的部署,调动兵力,一方面保护治水百姓和工匠的安全,防止有人暗中破坏;另一方面,协调苏瑾运来的赈灾物资,有序发放给百姓,安抚民心。

在林微的统筹安排下,治水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百姓们看到林微的治水方案切实可行,又能领到充足的粮食和药材,积极性大增,纷纷主动参与到固堤、挖渠、制作石浆的工作中。原本绝望的气氛,渐渐被希望取代。

然而,就在治水工作顺利推进时,意外再次发生。负责制作石浆的工匠突然来报:“王妃,不好了!我们储存的石灰和铁矿粉被人下毒了,混合制成的石浆凝固后一捏就碎,根本无法使用!”

林微心中一惊,立刻赶到石浆制作现场。她拿起一块凝固的石浆,轻轻一捏,石浆果然碎裂开来,与之前演示的坚硬如石截然不同。她取来少量被污染的石灰和铁矿粉,用银针和“鉴毒粉”(碳酸钙粉末)检测,发现其中掺杂了大量的草木灰和硝石——草木灰会降低石浆的强度,硝石则会延缓石浆的凝固,甚至导致石浆无法凝固。

“又是他们干的!”宇文擎怒不可遏,“这些人简直丧心病狂,为了阻止我们治水,竟然不惜污染治水材料!”

林微却异常冷静:“他们越是阻挠,越说明他们心虚。我们不能被他们打乱节奏。”她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灵光,“我有办法破解。《上古水经》中记载,‘以阳克阴,以石固浆’,我们可以在石浆中加入‘赤阳石粉’(氧化铁粉末)和‘凝土草汁’(芦荟汁液),中和草木灰和硝石的作用,恢复石浆的强度和凝固速度。”

她让人立刻寻找赤阳石(铁矿石)和凝土草(芦荟),将赤阳石研磨成粉,提取凝土草汁,按照一定比例加入石浆中。果然,改良后的石浆凝固后,再次变得坚硬如石,甚至比之前的强度更高。

“王妃英明!”工匠们纷纷赞叹,对林微的敬佩达到了顶点。

林微看着改良后的石浆,心中却明白,幕后黑手绝不会就此罢手。她必须尽快查明真相,找出幕后主使,否则,治水工作还会遭遇更多阻碍。

第四节 导流开渠,人心向背定成败

改良石浆后,治水工作再次步入正轨。导流渠的开挖是重中之重,林微亲自选址,用“上古测绘术”(现代地形测量学)绘制图纸,确定导流渠的路线和坡度。她要求导流渠宽三十丈,深五丈,坡度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这样既能保证洪水顺利分流,又不会因为水流过急而冲毁渠岸。

开挖导流渠的工程量巨大,需要大量的人力。林微不仅调动了随行的将士和受灾百姓,还张贴告示,招募周边地区的闲散人员,承诺给予丰厚的工钱和粮食。告示一出,周边百姓纷纷响应,不少人带着工具赶来,加入到开挖导流渠的队伍中。

为了提高效率,林微还发明了“省力挖渠法”——用木材制作简易的杠杆和滑轮,搬运土石方;用竹筐和绳索制作“运土滑车”,提高运土速度。这些简单的机械工具,极大地减轻了百姓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挖渠效率。

然而,开挖导流渠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导流渠需要穿过一片低洼地带,这里的土壤含水量高,挖掘难度大,而且容易塌方。不少百姓因为劳累和水土不服,纷纷病倒,士气受到影响。

林微得知后,立刻赶到现场。她看到百姓们个个汗流浃背,不少人脸色苍白,甚至有人晕倒在工地上。她心中一痛,立刻下令:“暂停挖渠,让大家休息半个时辰,发放解暑药和饮用水。”

她让人取出随身携带的“解暑丹”(用薄荷、金银花、甘草等制成的清凉解毒丹药),分发给百姓;又让人搭建临时的凉棚,供百姓休息;还亲自为生病的百姓诊治,用“上古医术”(现代急救知识)处理中暑、外伤等症状。

“王妃,您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一名生病的老农被林微治好后,跪倒在地,感激涕零。

“乡亲们,大家辛苦了。”林微扶起老农,声音温柔,“治水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家园。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大家身体健康,才能早日挖通导流渠,堵住决口,重返故土。”

她顿了顿,继续道:“从今日起,我们实行‘三班倒’制度,大家轮流干活,保证充足的休息;每日发放两顿肉食,改善伙食;若有人不幸受伤或生病,朝廷会负责医治,并给予安家费。我林微向大家保证,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早日战胜水患!”

百姓们听后,心中充满了温暖和感激。他们没想到,身为王妃的林微,竟然如此体恤百姓,不仅与他们同甘共苦,还为他们考虑得如此周全。原本低落的士气,瞬间高涨起来。

休息过后,百姓们再次投入到挖渠工作中,干劲十足。在林微的带领下,导流渠的开挖进度大大加快。

然而,幕后黑手并未放弃。这一次,他们竟然勾结了附近的一伙山贼,想要袭击导流渠工地,破坏挖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