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星尘河的雾季来得猝不及防,把渡口的灯笼晕成一团团模糊的光。我们的“杂音飞艇”刚检修完,小七用从报废星舰上拆下来的引擎替换了标准动力核心,结果启动时喷出的不是规整的能量流,而是五颜六色的光带,像拖着条会跳舞的尾巴。
“这样能飞吗?”阿土扒着飞艇边缘,看着光带里时不时爆出的火星子,手里的烤土豆都忘了啃。
小七的光学镜头转了转,调出航线图——图上被红笔圈出的航线歪歪扭扭,完全避开了“标准航道”,一路往星尘河最偏僻的支流拐去。“旧标准派的朋友说,那边藏着‘未被登记的星群’,”它的机械臂敲了敲驾驶舱的屏幕,“据说那些星星的运行轨迹,连星图数据库都查不到。”
阿雾的触须卷着块异形水晶,水晶里的光粒随着飞艇的震动闪烁:“正好试试‘非标准导航系统’,我用本音能量改的,能跟着光粒的流动算航线。”
飞艇刚冲进雾里,标准导航系统就发出刺耳的警报:“偏离航道!偏离航道!前方为‘未知危险区域’!”小七直接把它关了,换成阿雾的“光粒导航”——屏幕上跳出无数游动的光点,像一群领路的小鱼,拖着我们往雾更浓的地方钻。
(二)
雾里藏着不少“惊喜”。我们撞见一群“非标准星鸟”,它们的翅膀一片是光羽,一片是暗羽,飞起来时总往斜前方拐,却能精准避开星尘河上的浮冰;还路过一片“杂音星云”,星云里的气体不按标准频率震动,发出的声音像无数把小提琴在乱拉,却奇异地让人安心。
“看那里!”阿土突然指着窗外,雾中浮现出一座悬浮的岛屿,岛上的建筑东倒西歪,最高的塔楼歪成了c形,却在塔顶长着棵巨大的“和声树”——树叶是不同颜色的金属片,风一吹就发出钢琴般的音阶,虽然总跑调,却比标准音乐厅的演奏更热闹。
岛屿的居民是群“混搭族”:有长着光族翅膀却爱钻地洞的,有影族皮肤却总往阳光下凑的,还有把机械臂和生物翼缝在一起的“改造者”。他们的首领是位白发老人,左眼装着光学镜头,右眼蒙着块星尘织的布,手里拄着根用星舰残骸做的拐杖。
“你们是第一批闯到这儿的‘标准世界’来客。”老人敲了敲拐杖,杖头的残片亮起光,映出我们的倒影——阿土的烤土豆焦边正好3.8厘米,阿雾的触须歪了一根,小七的光学镜头沾着点荧光粉,我的袖口还别着块歪歪扭扭的本音水晶。
“这里的星星为什么不按规矩转?”我忍不住问。
老人笑了,拐杖指向天空:“因为它们是‘自己长出来的’。宇宙刚诞生时,哪有什么航道?星星想怎么转就怎么转,直到‘标准派’拿着尺子来量,才画出那些直线。”他指了指岛上的孩子,孩子们正用星云气体吹泡泡,泡泡里裹着自己捏的“异形星星”,有的是方的,有的带着刺,“你看,连孩子都知道,星星不一定非得是圆的。”
(三)
岛上的“非标准档案馆”藏着更惊人的东西。档案馆是座用废弃飞船搭的棚子,里面堆满了没被“标准化”的记忆结晶:有段录音是光族长老偷偷唱的跑调摇篮曲,有张画是影族孩子画的彩色影子,最显眼的是块巨大的“共鸣水晶”,里面封存着星尘河第一次涨潮时的声音——不是标准的“哗哗”声,而是夹杂着无数生物的欢呼,像一场混乱的合唱。
“这些都是‘被遗忘的本音’。”老人摸着水晶,“当年标准化委员会来清剿,我们把它们藏在星云的褶皱里,才留到现在。”他突然话锋一转,拐杖敲了敲地面,“不过最近他们又在查了,说要‘统一星图’,连这些星星的名字都要改成编号。”
阿雾的触须突然绷紧,水晶里的光粒剧烈跳动:“他们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