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我望着光柱里的人影,他们追逐的哪里是光,是光尽头的希望啊。书生想找到兄长,母亲想治好孩子,老人想回到故乡,就像逐日人想让庄稼丰收,曦姑娘想弄清日月轨迹——所有的追逐,都是为了心里那点不肯熄灭的盼头。
第二问的答案落下时,光柱突然碎裂,人影化作光粒融入第十块碎片,碎片的光芒更盛,流动的光丝里开始浮现出“逐”字的轮廓。
第三问:铭为何用?
谷的第三层是片光雨交织的空地,无数光星从穹顶落下,像场永不停止的流星雨。空地中央立着块无字碑,碑前摆着个石匣,石匣里没有碎片,只有叠泛黄的纸卷——是历代追逐者留下的手记。
我拿起最上面的一卷,是三百年前逐日人写的:“今日在炙沙原摔了七跤,杖断了半截,却在沙里找到颗发芽的种子。原来太阳不光会晒死东西,还会让新的活过来。记下来,免得明天忘了。”
飞鸟好像动了动。或许万物都有念想,连冻着的鸟,都在等春天。记下来,等凑齐碎片,就把冰棱搬到暖处去。”
再往下是守炉人的:“熔金炉的月火今天特别旺,烧化了块顽铁,铁水里映出我年轻时的样子。原来火不光能熔金,还能照见自己。记下来,免得老了忘了初心。”
还有分日岭的樵夫、归墟的船家、甚至我们在渡口遇到的那个掉了玉佩的媳妇……他们的字迹不同,语气不同,却都在记录着同一件事:那些被光照亮的瞬间,那些支撑自己走下去的念想。
“铭不是刻在石头上的字,是记在心里的暖。”白月初拿起我们在沉日潭捡到的玉璧,璧上的“心”字在光雨里泛着光,“逐日之铭,不是要我们记住谁追过太阳,是要记住每个追光者心里的火——哪怕他们没追上太阳,那团火也照亮过别人的路。”
第三问的答案落地时,无字碑突然裂开,从里面升起道光柱,第十块碎片在光柱中完全成型——它不再是流动的光,而是块剔透的水晶,里面封存着所有追逐者的影子,他们的脚步在水晶里交织成“逐日之铭”四个完整的字,字的笔画里,能看到炙沙原的灼痕、沉日潭的倒影、望舒崖的冰棱、断杖坪的风语、熔金炉的火光、分日岭的岔路、归墟的雾、碎日谷的光雨,还有我们一路走来的脚印。
合铭
当第十块碎片融入时枢的刹那,整个碎日谷突然安静下来。光雨不再坠落,云层的裂缝渐渐合拢,露出完整的天空——天空中没有太阳,也没有月亮,只有无数颗明亮的星,每颗星都对应着一个追逐者的影子。
时枢悬浮在半空,十块碎片彻底融合,化作道温暖的光,笼罩着整个山谷。光幕中浮现出所有我们遇见过的人:逐日人举着木杖,曦姑娘捧着星图,守炉人添着柴火,守墟人撑着船篙,归墟的雾里,那个掉了玉佩的媳妇正对着光笑,手里的玉佩映出她男人归来的身影。
“原来这就是‘逐日之铭’的全貌。”我望着光幕,突然泪流满面,“不是要我们变成谁,是要我们记住,我们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心里的火,都是这‘铭’的一部分。”
白月初握紧我的手,青铜刀上的光与光幕相融,他的声音带着哽咽,却很清晰:“我爷说,人这一辈子,就像追太阳,有时候觉得近,有时候觉得远,但只要不停步,影子就会一直跟着。现在我信了——这影子不是太阳给的,是自己心里的光,照着呢。”
光幕渐渐淡去时,碎日谷的地面裂开,露出条通往外界的路。路的尽头,晨光正穿透云层,洒在一片新绿的草地上,草地上立着块新的石碑,碑上刻着行字:“后来者,不必追我等足迹,只需让心有光,自有路。”
我们沿着新路往外走,时枢的光在身后拖出长长的光带,光带里,“逐日之铭”四个字渐渐隐去,化作无数颗种子,落在草地上——那些种子很快发了芽,长出的叶片上,都映着小小的太阳。
白月初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其中一株幼苗:“你看,这叶子上的太阳,像不像咱们第一次在炙沙原看到的日火旋?”
我蹲下身,指尖拂过叶片,上面的光斑果然与记忆中的日火旋重合。风穿过草地,幼苗们发出“沙沙”的声,像无数个追逐者在低语,又像“逐日之铭”在轻轻哼唱。
“走吧。”我站起身,时枢的光已变得柔和,像颗揣在怀里的暖玉,“外面还有很多地方,等着咱们去看看,那里的光,或许和碎日谷的不一样呢。”
白月初把青铜刀扛在肩上,刀身的光与晨光交织,在前方铺出条长长的路。我们沿着路往前走,身后的碎日谷渐渐隐入晨雾,只有那些幼苗上的光斑,还在明明灭灭,像无数双眼睛,在说:
“别回头,往前看。光,一直在呢。”
谷外的风带着青草的香气,混着泥土的湿润,还有阳光的暖意——那是新的味道,是属于我们自己的,“逐日之铭”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