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宇宙秘籍之七碎片 > 第1章 两宋之交觅遗篇1

第1章 两宋之交觅遗篇1(1 / 2)

光芒褪去的瞬间,刺骨的寒风裹挟着沙尘扑面而来,我下意识地裹紧了身上的粗布短褐——这是方才在时空裂隙中,时枢根据时代特征为我幻化出的衣物。脚下的青石板凹凸不平,缝隙里嵌着干枯的杂草,抬头望去,曾经冠绝天下的汴京城墙在暮色中泛着灰败的光泽,垛口处的箭痕如狰狞的伤疤,无声诉说着不久前的激战。

街边的酒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旗面上绣着的“醉仙楼”三个字已褪色大半,边角处撕裂的裂口像是在呜咽。几个挑着担子的货郎匆匆走过,竹筐里稀稀拉拉摆着些发霉的麦饼和陶罐,其中一个货郎的草鞋磨穿了底,露出的脚趾在泥地里蜷曲着,每一步都踩出深深的印痕。不远处,两个孩童正蹲在墙角争抢半块馊掉的窝头,他们的母亲倚着斑驳的土墙,用破布蘸着浑浊的水擦拭孩子冻裂的脸颊,眼神空洞得像两口枯井。

“咚——咚——”

城北传来沉闷的战鼓声,三短一长的节奏敲得人心头发紧。这是金军又在城外挑衅的信号,我看见街角茶馆里正在算账的掌柜猛地一抖,算盘珠子“噼啪”落了一地。穿粗布袍的书生们匆忙收起卷边的书页,将笔墨往布包里一裹便往家赶,宽大的袖口扫过积灰的八仙桌,留下两道清晰的印痕。

时枢在手腕上微微发烫,温热的触感顺着血脉蔓延到心口。我抬手按住这枚青铜色的令牌,上面雕刻的北斗七星纹路正隐隐发亮——这是它在提醒我,“烬余”碎片的波动就在这座城里。可放眼望去,断壁残垣间挤满了逃难的流民,他们怀里揣着用布层层包裹的家当,多半是泛黄的族谱或磨得发亮的旧铜镜,谁又会在意一本可能早已散佚的典籍?

我走到茶馆前的老槐树下,树皮被人剥去了大半,露出的木质部在寒风中干裂变形。一个卖水的老汉正用铜瓢往粗瓷碗里舀水,水面漂浮着细小的草屑,他见我驻足,沙哑着嗓子问:“客官要碗水不?三文钱,干净的。”我摸出时枢幻化的几枚铜钱递过去,他接过时指节因常年浸泡在冷水里而红肿变形,指甲缝里嵌着洗不净的泥垢。

“大爷,想问您个事,”我接过水碗,故意放慢了语速,“城里哪处能见到读书多的先生?”

老汉往嘴里灌了口凉水,喉结滚动了两下才说:“早先翰林院的学士们都住在东角楼,可自打城破那回……”他突然停住话头,往城墙方向瞥了一眼,压低声音道,“现在嘛,也就墨香斋还能聚起些读书人,就在西街口那座石拱桥边,门口挂着块紫檀木匾的便是。”

谢过老汉,我沿着他指的方向走去。路过州桥时,看见桥栏上精美的石雕已被砸得面目全非,原本刻着的《清明上河图》图景只剩下模糊的轮廓。桥下的汴河水位骤降,露出大片淤泥,几艘搁浅的漕船歪歪斜斜地陷在泥里,桅杆上栖着几只乌鸦,见人走过便“呱呱”地叫着飞起,翅膀扫过水面时溅起浑浊的水花。

墨香斋的木门虚掩着,推开时发出“吱呀”的呻吟,门框上的朱漆大片剥落,露出里面暗沉的木色。院内的石榴树被拦腰折断,断口处凝结着深褐色的树胶,几个青灰色的石榴掉在地上,早已被踩得稀烂。正屋里点着一盏油灯,昏黄的光晕透过窗纸映在地上,将里面人影拉得忽长忽短。

“……完颜宗弼那贼厮又在城外扎营了,听说带了三万铁骑,这是要困死咱们啊!”一个洪亮的声音撞在墙壁上,震得油灯火苗突突直跳。

“困死?我看是想逼咱们交出岳将军的家眷!”另一个声音带着哭腔,“前日我在南薰门见着了,岳将军的老母亲被金兵绑在木架上,头发都白了还在骂贼……”

“休提此事!”第三个声音骤然拔高,带着压抑的哽咽,“岳将军在郾城杀得金狗哭爹喊娘,咱们在后方岂能自乱阵脚?”

我轻轻叩响门板,屋内的议论声戛然而止。片刻后,一个身着洗得发白的襕衫的老者打开门,他颔下的山羊胡沾着些灰尘,眼角的皱纹里嵌着倦意,唯独那双眼睛亮得惊人,像两口深井藏着不灭的星火。

“后生面生得很,”老者拱手道,“可是从南边来的?”

我回礼时,袖口扫过门轴上的蛛网:“晚辈自蜀地而来,听闻中原遭难,特来寻访能振奋民心的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