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吐蕃分裂(1 / 2)

吐蕃鼎盛时期,为了解决边境线与本土核心区距离太远的问题,便仿效唐朝设立了藩镇和节度使。

比如,吐蕃在河西走廊以北地区设置了河西北道节度使,

在青海河湟地区设置了东境五道节度使,

在川西设置了松州五道节度使。

藩镇的性质,懂得都懂。

王朝强大时,它还有那么点积极作用。

一旦王朝由盛转衰,中央形同虚设时,它就会变成瓦解帝国的毒瘤。

大唐是这样,吐蕃王朝也是如此。

只不过,大唐瓦解,中原经历一段乱世后,又迎来了宋朝。

而吐蕃自从王朝瓦解后,就再也未能统一了。

公元842年,吐蕃最后一任赞普——朗达玛被刺杀后。

随后,朗达玛的两个儿子云丹和沃松为了争夺王位,展开长期混战。

而随着吐蕃中央的分裂,吐蕃的地方节度使和地方官员也各自为政,进行了20年多的混战。

这一系列的混战,令吐蕃下层民不聊生。

到了公元869年,由于长年战争和阶级矛盾,

吐蕃全境爆发了一次平民和奴隶的大起义,史称平民和奴隶大起义。

起义爆发后,赞普王室四处亡命。

但由于参与起义的人,派系众多,缺乏统一领导。

所以当平民奴隶起义的高潮过后,

原先的吐蕃王朝就进一步分裂了,变成了“无王无赞普”的豪强割据局面。

到了十世纪初,吐蕃本部分裂为四个王系:

一是、控制拉萨等地的拉萨王系。

二是、控制阿里等地的阿里王系。

三是、控制亚泽地区的亚泽王系。

四是、控制山南的雅隆觉阿王系。

本部之外的地区,局面更加混乱,族种分散,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

这些小政权,影响力较大的有两个:

一是、割据凉州的温末政权,

二是、聚居在青海东部和甘肃东南部的河陇吐蕃。

后来,温末政权逐渐与河陇吐蕃合并,形成了六谷吐蕃。

与此同时,公元960年,北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