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引起区里重视(1 / 2)

晓梅几乎和他同时想到了这一点,“大哥,那些烧透了的煤核渣,里面都是孔,摸起来有时候还是温的,是不是也能存住一点热?”

“对!”

林向阳眼睛一亮,“我们可以把炒热的沙子和敲碎、筛选过的、干净的煤核渣混合在一起装盒!煤核渣的空隙可以储存更多热量,而且释放得更缓慢持久!”

这个优化的方案让所有家人都兴奋起来。

材料易得,制作简单,关键是,它巧妙地利用了被视为废物的煤核渣,将“余热利用”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

说干就干。

林向阳进行了分工:

第二天是周日,卫国负责去废品站搜集合适的铁皮盒,并去建筑工地附近寻找干净的沙子;

晓梅负责带领学习小组里信得过的几个孩子,去煤堆旁捡拾那些完全燃烧后的、红色的煤核渣,敲碎筛选;

林晓雨则负责从家里的破旧衣物上裁剪布条,准备制作保温套。

林向阳自己,则负责总体设计和最后的组装测试。

孩子们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寒冷仿佛也被这集体行动的热火朝天所驱散。

周日一早,行动开始。

卫国果然从废品站用极低的价格弄回来一大堆各式各样的铁皮盒。

晓梅也带着孩子们捡回来好几盆干净的煤核渣,并用砖头仔细敲碎,筛掉粉末。

晓雨甚至发动了院里几个手巧的老奶奶,一起帮忙缝制了不少大小合适的布套。

在林向阳的指导下,孩子们在院子角落搭起一个简易灶台,将淘洗干净的沙子和处理好的煤核渣混合在一起进行翻炒加热。

滚烫的混合材料被小心地灌入清洗干净的铁盒中,盖上盖子,再套上晓雨她们缝制的、五颜六色的布套。

第一批几十个“煤核余热暖手铁盒”就这样诞生了!

摸着那一个个温热、沉甸甸、散发着布片和淡淡矿石气息的铁盒,孩子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创造者的喜悦和成就感。

周一一早,天光未亮,寒风刺骨。

林向阳和自己高中班上的几个“学习小组”成员,抱着十几个暖手铁盒早早来到教室,趁着生炉子的机会,将铁盒紧密排列在炉壁最烫的区域进行“充电”。

当同学们搓着手、哈着白气走进冰窖般的教室时,立刻被分发到手中的温热铁盒惊呆了。

那恰到好处的温暖从冻僵的手指蔓延开来,让所有人都舒服得松了口气。

“向阳,这……这是你们弄的?”

同桌惊讶地抱着印着小花布的暖手铁盒,爱不释手。

“嗯,学习小组搞的小发明,利用点煤核的余热。”林

向阳轻描淡写地解释。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林晓梅所在的小学毕业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