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老师毫不吝啬地赞扬道,她拿起那幅画,转向全班同学。
“同学们,大家看看林晓雨同学画的。她画的不是我们平时常见的东西,而是机器里面的零件!这些齿轮,它们咬在一起,就能传递力量,让机器转动起来!这是我们建设祖国需要的知识!大家要学习林晓雨同学这种仔细观察、热爱科学的精神!”
全班同学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张画纸上,虽然大多看不懂那复杂的结构,但老师如此郑重的表扬,以及画作本身透露出的那种“不一样”的气质。
还是让这些孩子们发出了“哇”的惊叹声,看向林晓雨的目光里,充满了新奇和一点点崇拜。
坐在不远处的周胖子撇了撇嘴,想嘀咕两句“有啥了不起”,但想起自己那个因为林向阳修好风琴而能继续参加文艺汇演、心情大好的表姐,又把话咽了回去。
只是悻悻地在自己画的歪歪扭扭的自行车上又加了两笔。
林晓雨被看得脸颊绯红,心里却像含了一小块大哥偶尔带回来的水果糖,甜丝丝的。
她不是第一次因为观察力强被大哥夸奖,但在课堂上被老师当众肯定,还是第一次。
这种感觉,很陌生,却很温暖。
下课铃响,孩子们如同出笼的小鸟,欢呼着冲出教室。
田老师却特意叫住了正准备离开的林晓雨。
“林晓雨同学,等一下。”
晓雨停住脚步,有些忐忑地回头看着田老师。
田老师脸上带着温和而探究的笑容,走到她面前,蹲下身,让自己的视线与晓雨平行:
“别紧张,老师就是想问问你,你真的特别喜欢画这些东西吗?这些……齿轮啊,零件啊什么的。”
晓雨看着老师真诚的眼睛,犹豫了一下,还是轻轻点了点头:“嗯……喜欢。它们……长得有意思,有规矩。”
“有规矩……”田老师品味着这个孩子气的用词,心中了然。
这孩子看到的不仅是形状,更是形状背后的逻辑和秩序。
她看着晓雨那双清澈得仿佛能倒映出事物本质的眼睛,心中一动,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你等等老师。”
田老师说着,快步走回办公室,不多时,拿着一个用旧绒布包裹的、方方正正的东西走了回来。
她将东西放在课桌上,小心地打开绒布。
里面露出的,是一台旧得不能再旧的方匣式照相机。
黑色的皮质外壳已经磨损严重,边缘露出里面的硬纸板,金属部件布满了斑驳的锈迹,镜头更是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尘,看起来已经废弃了很久。
“这是我舅舅以前用过的,好像是德国来的老家伙,坏了很多年了,怎么也修不好。”
田老师抚摸着相机冰凉的机身,语气带着一丝怀念,“他一直舍不得扔,前两年去世前留给了我,说留个念想。我也不会弄这个,放在家里也是占地方。”
她抬起头,目光炯炯地看着林晓雨:“老师看你观察东西这么仔细,动手画画又这么有耐心,心思一定很巧。这台相机,里面有很多更小、更精密的零件和镜片,比齿轮和锁芯复杂多了。你……想不想拿回去看看?当然,它已经坏了,不能照相了。就是给你……嗯,拆着玩,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