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校的参赛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依次入场。
家长们则被拦在门外,翘首以盼。
林向阳和卫国作为“家属”,自然无法进入。
他看着晓梅穿着洗得发白但干净整洁的衣裳,背着那个母亲留下的、曾经被划破又精心缝补好的书包,瘦小的身影跟在陈老师身后,即将迈入那扇大门,心中不禁也泛起一丝紧张。
“大哥,姐姐能行吗?”卫国攥着拳头,比他自己上场还紧张。
“她准备好了。”
林向阳拍了拍弟弟的肩膀,语气平静,目光却紧紧追随着晓梅的背影,直到她消失在门内。
竞赛开始了。
礼堂内鸦雀无声,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小学生们或凝神思考,或奋笔疾书,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压力。
林向阳和卫国没有离开,就在礼堂外的树荫下找了个地方坐下等待。
时间仿佛过得格外缓慢。
与此同时,礼堂内。
林晓梅深吸一口气,摊开试卷。
目光扫过题目,前面部分的基础题对她而言毫无难度,她运笔如飞,心算配合草稿,准确而迅速地推进。
很快,她遇到了中段的几道应用题,题型灵活,条件隐蔽。
若是以前,她可能需要花费不少时间迂回计算。
但此刻,大哥教的“打包思想”、“假设某数”等方法自然而然地浮现在脑海。
她稍加思索,便找到了关键,列出清晰的关系式,解题过程流畅得让她自己都有些惊讶。
然而,真正的挑战出现在最后一道压轴题。
这是一道极其复杂的逻辑推理与计算结合题,涉及多层条件和隐藏信息,文字描述拗口,意图迷惑考生。
许多学生读了几遍题都摸不着头脑,急得抓耳挠腮。
林晓梅的额头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这道题的难度超乎想象。
她尝试了几种常规思路,都陷入了死胡同。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周围已经传来其他学生放弃的叹息声和焦躁的翻卷声。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闭上眼睛,回想大哥的话:
“……遇到看似无解的题,试着跳出来,用更高的视角去看它……或者,找找有没有哪个条件可以被‘等价替换’,让问题变简单……”
更高的视角……等价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