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全市数学竞赛(1 / 2)

她凭借直觉和强大的计算能力能够硬算出来,但总觉得不够优美,不够“聪明”。

林向阳看着妹妹困扰的样子,心中那个模糊的计划瞬间清晰起来。

地窖实验室因意外窥探而不得不暂时低调,但另一个“战场”——知识竞赛的舞台,正可以成为他施展“信息差”和“技术流”的绝佳机会。

只不过,这次他不再是台前的选手,而是幕后的“教练”。

辅导晓梅夺冠,不仅能巩固她“神童”的地位,为家庭赢得荣誉和可能的实际好处(如奖学金、升学便利),更是对自身价值的一次隐性证明,能有效对冲“互助组”被举报带来的负面影响,进一步赢得学校和街道的认可。

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卷中高潮”。

“来,”林向阳坐在晓梅旁边,拿起一支铅笔,“咱们不急着一道道算。哥教你几个‘窍门’,或者叫‘数学思想’。”

他没有直接讲解具体题目,而是在草稿纸上画起了简单的图示。

“你看,像这种‘鸡兔同笼’,或者涉及分配、盈亏的问题,有时候硬算很麻烦。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打包’。”

他用圆圈和线条代表头和脚,用假设法一步步推导,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形象的思维游戏。

“还有这种数列找规律的题,不要只看相邻两个数的差,有时候要看差的差,或者跳着看,甚至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一种‘生长模型’……”

他引入了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简易概念,但避开了复杂的术语,只用“每次增加的数量一样”或“每次变成原来的几倍”这样孩子能理解的语言描述。

他甚至小心翼翼地,将一元一次方程的“设未知数”思想,包装成了“假设有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的数我们不知道,叫它‘某数’,然后根据题目告诉我们的条件,列出‘等式关系’……”

这无疑是超越这个时代小学教学大纲的“核武器”,但他讲得深入浅出,结合具体实例,让晓梅觉得这并非高不可攀的理论,而是一个极其好用的“工具”。

晓梅的眼睛越来越亮。

大哥的讲解仿佛为她推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她看到了数学背后那片更广阔、更有序的天地。

那些原本需要绞尽脑汁、迂回计算的难题,在大哥的“窍门”面前,似乎变得清晰而直接起来。

她贪婪地吸收着这些新奇的思想,小脑袋飞快运转,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举一反三。

林卫国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他虽然对数字不敏感,但也能感觉到大哥说的这些东西“很厉害”,看着姐姐那恍然大悟、眼神放光的模样,他挠挠头,由衷地觉得:“读书人的脑子,果然跟俺们不一样。”

接下来的两天,林家的夜晚都是在这样一种静谧而专注的氛围中度过的。

窗外可能存在的窥探似乎暂时消失了,但林向阳并未放松警惕,进出地窖变得更加小心。

他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为晓梅进行“考前突击”上。

他不再灌输新知识,而是着重训练晓梅的思维灵活性和解题策略。

“遇到难题不要怕,先想想它可能属于哪种类型,我们学过哪种‘思想’可以用来对付它?”

“计算要快,更要准,心算不行就打草稿,草稿也要工整,方便检查。”

“时间分配很重要,先做有把握的,奇怪的题目留到最后。”

他甚至模拟竞赛环境,给晓梅出了几套“模拟卷”,限定时间完成,然后一起分析得失。

晓梅的天赋在这种高强度的思维训练下被充分激发,她不仅迅速掌握了大哥教的“窍门”,更能灵活运用,时常冒出一些连林向阳都暗自称赞的巧妙解法。

竞赛日,终于在一片晴空中到来。

区中心小学大礼堂外,彩旗飘扬,气氛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