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阳不动声色地问,手指拂过书页上那些他完全看不懂的俄文注释,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无力感。
空有宝山,却不得其门而入。
信息差在这种纯粹的语言壁垒面前,似乎有些失效了。
卫国挠了挠头,努力回忆:“没说啥了……哦对了,他好像嘟囔了一句,说可惜了,里面有些‘пapaтpы hakn’(他学着王工的发音,有点怪)……好像很重要的样子,但他自己也记不太清是啥了。”
参数设置?
林向阳心中一动。
这往往是设备调试中最核心、最微妙的部分。
如果这本手册里真有某种关键设备的精确调试参数,其价值……他几乎不敢想象。
可看不懂,一切都是零。
他尝试集中精神,试图激发那时灵时不灵的“虚拟图书馆”系统,希望它能像扫描德文机械书那样,将这本俄文手册也归档翻译。
然而,脑海中一片沉寂,只有自身因为急切而加速的心跳声。
能量似乎依旧不足,或者这系统本身就对语言文字的即时翻译无能为力。
一股焦躁感悄然升起。
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可能改变命运的技术资料躺在手里,却无法利用?
他的目光无意识地扫过院墙,那里用白灰写着几条醒目的标语,其中一条是“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旁边还配着简单的图画,画着敌机空袭和人们迅速躲入防空洞的场景。
这时,旁边一直安静吃红薯的晓梅,看着那本天书般的俄文手册,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要是能看懂就好了。大哥你懂那么多,要是也懂俄文就好了。”
她的话像是一颗小石子,投入林向阳有些纷乱的思绪中,漾开了一圈涟漪。
他是不懂俄文,但是……有人可能懂,至少懂一些。
王工既然能提到俄文术语,或许他本人就认识一些?
或者,学校里呢?
那位教俄语的娜塔莎老师?
可如何开这个口?
直接拿着书去问?
风险太大。
这书来源虽然看似正当(王工赠送),但其技术敏感性未知。
在这个风声渐紧的年代,私下研究外国技术资料,一个不好就可能惹祸上身。
必须有一个合情合理、不引人注目的借口。
他的目光再次落到那条防空标语和图画上,又看了看身边正百无聊赖地用树枝在地上画着飞机大炮的卫国,一个大胆而巧妙的想法,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骤然照亮了他的脑海。
“卫国,”林向阳放下手中的红薯,脸上露出一种带着点神秘和挑战意味的笑容,“想不想学点更厉害的本事?”